这应是章子怡最美的时候,面孔皎洁清秀如同一场细雨过后盛开在绿野中的雏菊花朵。当镜头中的色彩褪去黑白,她微笑着自一片暖色光晕中缓慢淡出时,我记得心头似有微颤。
我想,这应该是我所看过的电影中最最清淡简静的一部了。与《十三钗》相较,一淡一浓,两相映照。后者将诸多华美装饰点缀包裹于单纯的故事之上,待其逐渐剥落,亦可清晰完整地目睹纯定真挚的内核。而前者,却自开始便无任何附加,删去一切繁芜冗杂,只选择最为简单直接的方式来安然讲述一段最为清素明净的故事。浮华洗去,明媚澄澈如同秋日清晨透过金色树枝的第一抹阳光。
朴素美好的真挚情感,就应当通过至纯至简的方式得以呈现。这样才可最大限度地将真实保留。像是招娣的那件红艳艳的棉袄,粗糙笨拙,却直接地给予温暖。是真正可以信任的依附。
我是这样喜欢张艺谋这种独创式的文艺片样式,相比于时下极受年轻人追捧的台式小清新,这个无疑更加厚重扎实,拥有无与伦比的艺术质感以及历久弥新的永恒美感。无丝毫虚浮浅薄的夸张修饰,独具一种回归式的自然之美。
而这样的理论基础还原到影像,便成为我看到的那些无任何人工雕琢的绝美风景。斑斓辽阔的原野,阳光覆盖的白桦林,茫茫无边的雪。十八岁的章子怡在这空旷而又充盈的天地间一次次地奔跑,漆黑的发辫起伏跳跃,发间的一段绿色棉线勾勒出年轻的生命对于爱情的热烈与殷切。它们蓬勃生长,似乎在瞬间便要喷薄而出,如同河流,如同朝阳。
其实,对于这部电影的内容与主题,我从未做过多的探究,这并不是最为重要的。我只是深切地被它所散发出的某种气息与能量所吸引,沉醉于它所营造出的幻光般虚无却有切实可感的明亮温暖的氛围之中,从而体会到一种淡而绵长的细微感受。如此优美馥郁难以言说,却在我周身良久蒸腾围绕。而这,也正是这部影片最为独到之处。
必须要提到的是,本片的背景音乐着实优秀。可以说是我听过的所有轻音乐中最迷人的一首。由竹笛,排箫,琵琶,钢琴等不同乐器演奏的具有相同主旋律的乐音分别在影片的数个关键之处缓缓响起,轻淡柔和,却又具备强大的感召力。予观者以情感迸发的契机,并且与影像浑然一体。毫不夸张的说,若无这首主题音乐,影片的整体效果将至少削减一半。
最后,仍然觉得有必要提一下本片的主题,只说一句吧:纯真的爱情自纯真的生命中流淌而出,这二者的美好永远具有与时间和空间对峙的力量。同样,也是人类最初和最终的理想。
总之,这部电影是轻且淡的,但其中却又有激荡的热烈存在。
我似乎,什么都未看到,只看到她在光中奔跑。
我似乎,什么都未听到,只听到风穿行过树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