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心五吧 关注:270贴子:3,360
  • 10回复贴,共1

孙禄堂预知驾鹤之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34年8月《国术统一月刊》登载了陈微明撰写的《孙禄堂先生传》一文,其中写道:“壬申九月,忽欲回乡里,家人留之不可。既归,每日书字练拳无间,惟不食者二旬,预知殁之日,临终见佛至接引,嘱家人诵佛号,勿哀哭,安坐而逝,曰:‘吾视生死如游戏耳。’”
孙剑云编《孙禄堂武学录》书中《孙禄堂先生生平及大事记》写道:“1933年,先生预言自己驾鹤之日……同年秋,先生归故里,不食者两旬,而每日习拳练字无间。至12月16日早上(夏历十月二十九日卯时),先生对家人曰:‘仙佛来接引矣。’遂命家人去户外烧纸。于6点5分,先生面朝东南,背靠西北,端坐室中,嘱家人勿哀哭并曰:‘吾视生死如游戏耳。’一笑而逝。”
童旭东著《孙氏武学研究》书中《孙禄堂先生传》写道:“1933年10月底返回老家完县,预知自己仙化之日,不食者两旬,而每日练拳、习字、课徒无间,收县教育局长、画梅圣手刘如桐等18人。1933年12月16日孙禄堂无疾而逝,逝前曰:‘吾视生死如游戏耳。’”
从上述文章的内容,我们很容易产生孙禄堂能预知自己去世时日时辰的印象——他从北平返回完县,乃是为了要叶落归根,然后果如他所预料的,真的很快就在老家去世。
传说总是美好的,但若要考究其实际,很多传说都无法得到史料的证实。孙禄堂预知时日的传说,可能与史料一致?或许有人说,陈微明所撰写的《孙禄堂先生》难道不是史料?不错,那是一则史料,不过是二手史料。陈微明文章所记载的信息是来自他人,且有明显错误,真实性不高。
且看《完县新志》中的记载:“癸酉夏由北平旋里展墓,适中央国术馆举行国术考试,主试者聘福全为评判员。县城各机关公务员曁各学校职员久欲师事福全,冀得拳术精意,尼其行,而福全亦眷念吾党小子无人指导,允其请。遂由教育局长刘如桐等集议组织国术研究社,得生徒一十八人,按时教授,备极勤恳。”
需要指明的是:《完县新志》从1929年开始编纂,1932年定稿,1934年出版,为何能把1934年最新出的《孙福全传》收入书中?毫无疑问,孙禄堂弟子中,一个叫刘如桐的起了重要作用。刘如桐时任完县教育局长,也是《完县新志》的编辑之一。这篇文章很可能是孙存周请刘如桐写的,刘如桐或者亲自操刀,或者请人代笔。作者对孙禄堂回完县一事势必是知情者。
按照《完县新志》的这个说法可知:孙禄堂回完县是在1933年夏,而非“秋”、“十月底”;孙禄堂回完县的原因是展墓,即省视先人坟墓;孙禄堂在完县期间,收了刘如桐等十八人为徒;孙禄堂被聘为第二次全国国术考试评判员时,曾想应聘而去,但被刘如桐等人挽留。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童旭东等人除了说对了收十八人为徒之外,其余所说都是错误的,尤其是孙禄堂回归故里与预知驾鹤之日毫无关系,其在完县也并非是为了等死,还曾想远赴南京当评判员。故,所谓孙禄堂预知时日的说法,必是后人的附会!



1楼2012-07-15 08:16回复
    其实,《完县新志》的说法,也并不完全可靠。比如“无疾而终于里第”的说法,不如孙剑云1934年所说的“病故”可信,对孙禄堂之死颇有些美化。关于孙禄堂没有赴南京当评判员真的是因为他人所挽留吗?
    这里又有一重要史料,就是孙禄堂和刘如桐等十八弟子合影的照片。该照片右上角写着:“河北完县国术研究社全体学生欢送孙老师禄堂北平纪念 廿二、九、五”。意思就是,1933年9月5日,河北完县国术研究社全体学生欢送孙禄堂老师到北平。孙禄堂到北平去干什么呢?当然是想从北平坐火车去南京,参加第二次全国国术考试,充任评判员。
    既然这种欢送纪念的合影都照了,孙禄堂就不存在因刘如桐等人的挽留而放弃担任国术国考评判员的可能。《完县新志》的记载似乎在以一个美好的借口掩饰一个真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孙禄堂最终没有到南京就任评判员呢?1933年9月5日,刘如桐等人欢送孙禄堂离开完县去往北平。1933年12月16日,孙禄堂在完县去世。期间,孙禄堂到底有没有到达北平?
    


    2楼2012-07-15 08:19
    回复
      孙剑云《忆父亲孙禄堂》:“1933年9月29日,父亲突然对我们说:‘下个月的今天,我就要离开人间了。’那时,我们作儿女的都不甚相信,不知父亲是否根据易经之术来计算的。父亲说要‘叶落归根’,我们便侍父回到家乡。”
      显然,孙禄堂离开完县后,确实到达了北平,但却滞留在北平,一直到1933年11月16日(农历9月29日)。孙禄堂并未如愿以偿赴任南京的国术国考评判员,他滞留北平的原因是什么?其最大的可能就是孙禄堂忽然感觉自己身体不行了,于是就在北平就医。童旭东的文章中有家人请名医孔令谦为孙禄堂把脉,到北平德国医院检查身体等情节。虽然童旭东说孙禄堂做检查是因家人的强迫,检查结果也异常良好,但恐怕是故意为孙禄堂遮掩。
      


      3楼2012-07-15 08:19
      回复
        第二次国术国考的评判员中,孙禄堂的名字是挂着的。说明孙禄堂直到最后一刻并未拒绝担任。1933年9月上旬,孙禄堂离开完县到达北平,准备稍作停留就去南京。谁知在北平一病难起,多方求医无果。孙禄堂只好开始准备后事了。
        童旭东《孙存周先生传》写道:“ 同年11月孙存周接到父亲的来信,要存周返回家乡。原来孙禄堂先生预知自己驾鹤之日,故催孙存周返乡。”
        从孙剑云的回忆文章看,孙存周不是直接返回完县,而应是到北平。孙禄堂在北平自知宿疾内伤发作,不是医术所能治好的,赶紧写信给孙存周催其回平。兄妹俩陪着孙禄堂于1933年11月16日这天离开北平,回到完县老家。
        


        4楼2012-07-15 08:20
        回复
          关于完县国术研究社,《“孙式太极拳”的创立与发展--访任兰芬先生》文中有如下记载:“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禄堂高龄七十有三,方返回完县,在城内圣人殿成立‘完县国术研究社’,禄堂为社长,收弟子十八人(现有合影一张),亲自教练。”
          任兰芬的回忆,佐证了《完县新志》的记载。孙禄堂在1933年夏回到完县,收了十八个徒弟,成立了一个“完县国术研究社”,自任社长。显然,此时的孙禄堂还不是一副等待驾鹤的模样。孙禄堂和刘如桐等人的照片也证实《完县新志》的记载是可信的。1933年9月5日,至少此时完县国术研究社已经成立了一段时间。至于孙剑云回忆的1933年11月16日,那已是该年孙禄堂第二度回完县了。孙禄堂折翼于担任国术国考评判员,在北平身体有恙,却又无从医治,待儿子回到北平,就带着儿女家人回了老家,准备叶落归根,安葬在完县。
          


          5楼2012-07-15 08:20
          回复



            7楼2012-07-15 08:21
            回复



              8楼2012-07-15 08:21
              回复
                夙愿未尝而卒,说明预置生死,仙佛接引纯粹是欺人之谈.要是能如此从容潇洒,怎能不及时完成为先人立碑的夙愿?


                9楼2012-07-15 11: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