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诸城吧 关注:2,094贴子:8,512

说说扶淇河的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昨天在诸城吧一小插曲,一年轻吧友上传了一组“雨中的九龙河”,吧友们调侃了一番,闹玩的。这位吧友在摆渡里也找到了答案。
小时候不知道扶淇河的名字,只知道是叫西河,原因大概是在城区的西面吧,那时小孩子们去玩,渴了就在河边沙子扒个坑,捧水就喝,从没闹过肚子,后来说不上是什么时候,河水变得越来越脏,北面的河段直接成了臭水沟。


1楼2012-07-15 13:55回复
    要说北面的河段是因为酒厂的废水通过护城河(在本吧其它帖子中也回忆过,小时候护城河的水也是清冽秀美的)污染的,能说的过去,南面的河段应该就是城市生活污水搞坏的,就像仓湾的青蛙一样。可见人口的密度应该是有极限的。老诸城就能容纳原来的人口,民国以后,城区人口迅速增加,人本身就成了主要的污染源。


    2楼2012-07-15 14:00
    收起回复
      2025-05-20 19:36:24
      广告
      知道此水名扶淇河,是中学时老师讲的。因为当时老师也不知道典故,还总以为是两河汇流,成“夫妻河”就像那位年轻吧友所说的。其实名字的来由是扶水与淇水汇合之后的名字。现在城南有个村庄名字就叫朱扶河,或与此有渊源。诸城地域范围曾有县称淇县的,亦或如实。


      3楼2012-07-15 14:05
      回复
        扶淇河是诸城城区人的母亲河,因城池历史久远,地下水是不能喝的,据老人讲,那时专门有卖水的职业,贩水人从河的西侧取水,用木桶担至城区售卖,凡是讲究的人家都是两个水缸,一个水缸装后面桶里的水,一个装前面桶里的水,为什么?当时我也问为什么。老人说:
        后面的水,因为贩水人走路带起尘土,可能落到桶里,所以卖水人是不吃的,此水用于浇花和盥洗;前面的水桶是干净的,单独放一水缸,用于饮食


        4楼2012-07-15 14:13
        收起回复
          有个笑话,是邻居老先生调侃我祖上的,我一祖辈好整洁,人家认为他有洁癖,说他坚决不会吃后面水桶里水,原因是有可能贩水人挑水行进过程中有可能排放有毒气体,把好水弄脏了!


          5楼2012-07-15 14:17
          收起回复
            至于为什么要到河的西侧挑水,当初没获得解释,老人只是说东面的水不好吃。后来年龄大了,觉得似乎是下面的原因:
            扶河在东,因城区生活污水渗入地下,河道是谷地,正常情况下,城区地下水位总会略高于河谷,变质的水总会下压到河谷,让东面的水含盐量增加,导致水变“懒”;当然,也可能是扶河、淇河水源不一样,两水的水质本来就不一样。
            上述原因均是猜测,吧友中有从事水利工作的,当不吝赐教


            6楼2012-07-15 14:25
            回复
              至于扶河、淇河汇集的地方,应该就是“两河”村了吧?


              7楼2012-07-15 14:27
              收起回复
                至于九龙河,其实不应该埋怨哪位父母官,其实整修扶淇河,人家是有大贡献的,而且此位父母本身文化素养也挺深的。大家都该厚道,在诸城吧里的刻薄,调侃之语也
                上世纪末,社会经济繁荣,诸城经济情况好转,主事人起意整修扶淇河,通了南外环,在水库消滤池北侧河道中建了中心岛(据说准备建超然台的),将河道全面整修。因龙城故事,借原河道走势,修出龙头、龙须,取名九龙河。时人多嘉许之(自然是“假栩”为多),这样的名字自然是不会长久的,一旦官员升迁,马上就会物是人非,名字也“菲菲”了。


                8楼2012-07-15 14:42
                收起回复
                  2025-05-20 19:30:24
                  广告
                  为什么不怨他呢?时代产物也
                  城区规划、设计,总得专业人士操作,地方民意代表探讨。即使是你我,主政一方,自然想留下点什么,自己说完,自然没多少反对意见。
                  整修河道后,取个名字,给大家留个念想,也就很自然了。父母官也自难脱俗
                  当初,苏东坡同志整修了“超然台”,取个名字,文人雅兴嘛,如果没有他的诗词留世,想必超然台三个字,也早就没有了。
                  


                  9楼2012-07-15 14:50
                  回复
                    东坡先生在苏州,整修了西湖,名字也没改,西湖、西湖,城西之湖也。倒是后人念旧感恩,取“苏堤”、“白堤”名西湖美景,拿就是另一码事了。


                    10楼2012-07-15 14:52
                    回复
                      关于“九龙河”,还有个插曲,我有个朋友是当时的政协委员,早上散步时偶遇父母官,对九龙河图纸当面提出异议,建议取消图纸中河岸探入河中的尖角,当时意见获得通过,幸亏如此,即使取消了尖角,改成圆角,当年99年洪水,泄洪的时候,一部分“小半岛”也被洪水卷走了


                      11楼2012-07-15 14:58
                      回复
                        啰里啰嗦的,还说城区“人”污染,作为老城,尤其是千年老城,城区的土壤、地下水的污染是很严重的,小时候就记得农村生产队到城区买土,怎么买,出上劳力把城区居民家院子里的土挖空,再回填农村生土。挖走的土,就变成庄稼的肥料了。
                        污染程度,最典型的就是沧湾的青蛙了,污染的都丧失了鸣叫的功能
                        几十年前,社会生态严重污染,连人的发声功能也丧失了。一笑


                        12楼2012-07-15 15:05
                        收起回复
                          想起河边的诸城大集了


                          IP属地:上海13楼2012-07-15 19:55
                          收起回复
                            诸城吧里那位“脸儿谱”小伙子想知道扶淇河头上的大土堆的,要不鼠兄开帖子告诉他?


                            14楼2012-07-16 11:41
                            回复
                              2025-05-20 19:24:24
                              广告
                              好贴


                              IP属地:山东15楼2012-07-17 19: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