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诗社吧 关注:24贴子:742

回复:有这么忽悠人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秦训暴虐汉施融,黄老无为藩翼丰。众裂薄侯步艰重,恃力骄横反意浓。
削侯借抗清侧痛,妥弱枉徒叛举汹。谋将帝亲勘乱雄,


348楼2012-08-17 09:44
回复
    玉楼春----说西汉七国之乱
    秦训暴虐汉施融,黄老无为藩翼丰。众裂薄侯步艰重,恃力骄横反意浓。
    削侯借抗清侧痛,妥弱枉徒叛举汹。谋将帝亲勘乱雄,平定七逆待盛荣。
    --------------------------------
    蝶恋花----说西汉七国之乱
    秦训暴虐汉施融,黄老无为,恣纵藩翼丰。众裂薄侯步艰重,恃力骄横反意浓。
    削侯借抗清侧痛,妥弱枉徒,难息叛举汹。谋将帝亲勘乱雄,平定七逆待盛荣。
    --------------------------------
    南乡子----说西汉七国之乱
    秦虐汉施融,黄老无为藩翼丰。众裂薄侯步艰重,起讧,恃力骄横反意浓。
    侯借清侧痛,妥弱枉徒叛举汹。谋将帝亲勘乱雄,命送,平定七逆待盛荣。
    --------------------------------
    


    349楼2012-08-17 10:07
    回复
      木兰花----说高祖汉武之衔接窦漪房
      吕后置侍安嫌拣?代王甚喜谦恭俭。君拥福后递储延,父卒子继太后烦。
      幼子勘绩思位转,嗣帝建续拒母尴。另立谋谏骨肉间,推崇黄老文景宣。
      ------------------------------
      蝶恋花----说高祖汉武之衔接窦漪房
      吕后置侍安嫌拣?代王甚喜,温良谦恭俭。君拥福后递储延,父卒子继太后烦。
      幼子勘绩思位转,嗣帝建续,婉言拒母尴。另立谋谏骨肉间,推崇黄老文景宣。
      ------------------------------
      南乡子----说高祖汉武之衔接窦漪房
      吕后置侍愿?代王甚喜谦恭俭。君拥福后递储延,鸿绵,父卒子继太后烦。
      勘绩思位转,嗣帝建续拒母尴。另立谋谏骨肉间,浅显,推崇黄老文景宣。
      


      350楼2012-08-17 14:23
      回复
        薄皇后在史书上的记载不过短短一两行字,其为人如何,已无从考证。今人想象,大约是个低调温顺,安分守己的女子。从薄太后做主将她嫁给刘启,到被刘启立为皇后,再到薄太后去世后被废,她的命运从未由自己掌握。在历史的长河里,只不过一片落花,随波而去,如此而已。 刘启登基后第二年,薄氏最大的靠山薄太后就已经去世,又过了两年刘启立了刘荣为太子,无子又不受宠爱的薄氏后位已经岌岌可危,被废的结局已经定下来了。不管她性情如何,只要有脑子的人都不会再对其他皇子下毒手吧?更何况刘启登基后所生的几个皇子,除武帝刘彻外,是否是薄氏在位时所生还不能确定呢。 加上景帝对薄皇后只是奉薄太后之命成亲,并没有什么深


        352楼2012-08-18 09:05
        回复
          玉楼春---说汉景帝的薄皇后
          薄姬顺福期延荣,娘家孙女八字通。刘启即位皇后恭,怎叹无子命戏弄?
          祖母年高不再送,温顺本分低调奉。圣当立储妾自懂,一生废黜恨不终。
          ------------------------------
          蝶恋花---说汉景帝的薄皇后
          薄姬顺福期延荣,娘家孙女,掐算八字通。刘启即位皇后恭,怎叹无子命戏弄?
          祖母年高不再送,温顺本分,低调精心奉。圣当立储妾自懂,一生废黜恨不终。
          ------------------------------
          南乡子---说汉景帝的薄皇后
          薄姬顺期荣,娘家孙女八字通。刘启即位皇后恭,落空,怎叹无子命戏弄?
          祖母不再送,温顺本分低调奉。圣当立储妾自懂,失宠,一生废黜恨不终。
          ------------------------------
          


          353楼2012-08-18 09:46
          回复

            宠媚多年
            容老色减思当年,膝下三子依次连。长子立储帝姐黏,献美博欢憎贪婪。
            帝恙托孤些积怨,疏忿解虑后宫悬。温良恭


            355楼2012-08-18 16:50
            回复
              玉楼春------说栗姬
              容老色减思当年,膝下三子依次连。长子立储帝姐黏,献美博欢憎贪婪。
              帝恙托孤些积怨,温良恭俭让后悬。增忿添虑皇子惦,罢黜株连绝后患。
              ------------------------------
              南乡子------说栗姬
              色减思当年,膝下三子依次连。长子立储帝姐黏,待见,献美博欢憎贪婪。
              帝恙托孤怨,温良恭俭让后悬。增忿添虑皇子惦,悸缠,罢黜株连绝后患。
              ------------------------------
              蝶恋花-----说栗姬
              容老色减思当年,膝下三子,依次岁月连。长子立储帝姐黏,献美博欢憎贪婪。
              帝恙托孤些积怨,温良恭俭,誉得让后悬。增忿添虑皇子惦,罢黜株连绝后患。
              ------------------------------


              356楼2012-08-18 17:05
              回复
                木兰花-----说王娡
                名门贱嫁卜运鸿,绝离牵挂赴储宫。登基诞孕怀日梦,皇后无嗣凋前宠。
                姊妹侍奉掮姐通,攀子婚议立定融。帝恙托孤姬语冻,封后立嗣恭敬拢。
                ---------------------------------------
                蝶恋花-----说王娡
                名门贱嫁卜运鸿,绝离牵挂,断念赴储宫。登基诞孕怀日梦,皇后无嗣凋前宠。
                姊妹侍奉掮姐通,攀子婚议,立定何思融。帝恙托孤姬语冻,封后立嗣恭敬拢。
                ---------------------------------------
                南乡子-----说王娡
                贱嫁卜运鸿,绝离牵挂赴储宫。登基诞孕怀日梦,龙种,皇后无嗣凋前宠。
                姊妹掮姐通,攀子婚议立定融。帝恙托孤姬语冻,另封,册后立嗣恭敬拢。
                ---------------------------------------
                


                358楼2012-08-19 08:10
                回复
                  木兰花-----说西汉红装时代
                  吕雉称制卓功牢,毒辣朝纲子恐消。偶幸塞翁祸福交,恩泽孙媳延荣浩。
                  配使难择何拣挑,纵子轮帝焉胡闹。色衰失宠枉祖效,王雀正欢当头耀。
                  ----------------------------
                  蝶恋花-----说西汉红装时代
                  吕雉称制卓功牢,毒辣朝纲,诸子惶恐消。偶幸塞翁祸福交,恩泽孙媳延荣浩。
                  配使难择何拣挑,纵子轮帝,庙堂焉胡闹。色衰失宠枉祖效,王雀正欢当头耀。
                  ----------------------------
                  南乡子-----说西汉红装时代
                  吕雉卓功牢,毒辣朝纲子恐消。偶幸塞翁祸福交,温孝,恩泽孙媳延荣浩。
                  配使难择挑,纵子轮帝焉胡闹。色衰失宠枉祖效,焦躁,王雀正欢当头耀。
                  ----------------------------


                  360楼2012-08-19 16:20
                  回复
                    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汉文帝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师)、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受理深刻,辩才非凡,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因七国之乱被腰斩于西安东市。年轻时学法家学说,晁错最早是学“刑名之学的”,而后又被选拔去读《尚书》,可以说是学贯儒法。汉文帝时为太子家令,有辩才,号称“智囊”。公元前156年,景帝即位,旋提晁错为内史(皇帝秘书),后迁御史大夫(副丞相)。 晁错(死于公元前154年)是献身于帝国大业的政治家,他在公元前155至前154年曾任帝国三个最高职务之一的御史大夫。据说他个人曾使《书经》免于亡佚,所以他不能绝对地被描述为反儒家的人。他比贾谊更坚强,是一个能有条理和系统地分析当时问题的务实的政治家。他劝景帝勇敢地对付诸王的挑战;他总结了影响与匈奴关系的战略和战术;他力主采用为国家增加农业生产的措施。与贾谊一样,他也很清楚秦的错误和缺点。 著作 晁错为人刚直苛刻,直言敢谏,为发展西汉经济和巩固汉政权制定并主持实施了许多积极政策,晁错力主振兴汉室经济,他发展了汉高祖的“重农抑商”政策。同时主张将内地游民迁到边塞屯田,既开发了边疆,又减少了内地对边塞的支援,这些由晁错主张或更定的措施,对汉初的经济发展和“文景之治”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分析自高皇后以来对匈奴一直消极抵抗,片面求和的危害性,提出了“募民徒塞屯田”的主张,文帝采取了这一主张,“绝匈奴不与和亲”。令大批内地人迁往边疆屯田。晁错为人刚直在政见上与群臣又每每不合,引起众臣嫉恨。又加之晁错的“削藩”主张,引起了诸候不满,景帝优柔寡断未能采纳,于公元前154年(景帝三年),终于酿成了“七国之乱”,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威逼景帝,景帝无奈,曰:“吾不爱一人而谢天下”,腰斩晁错于西安东市,时晁错四十六岁。但是,应该补充说,他们并不是纯粹的法家,因为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晁错驳斥了一些朝臣认为皇太子不必知道治理国家的事的意见,认为以前的君主有的不能保持政权而被臣下杀害,就是由于不懂得治国的“术数”的缘故。现在太子书读得很多,但是如果不通晓治国的方法,只知背诵书本,那是劳而无功的提出用移民实边的办法来代替轮番戍边的办法,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创新的建议。


                    361楼2012-08-20 08:56
                    回复
                      学贯儒法景帝师,兴农抑商边垦殖。驭术择实析政思,毅稳速决谏刚直。
                      削藩减肘触众疵。逼反七王替罪私,戡乱定孽树剿帜。通权教悟窒愧祠。
                      -------------------------------------


                      362楼2012-08-20 09:56
                      回复
                        玉楼春-----说晁错(谁取的名可验真)
                        学贯儒法景帝师,兴农抑商边垦殖。驭术择实析政思,毅稳速决谏刚直。
                        削藩减肘触众疵。逼反七王替罪私,戡乱定孽树剿帜。通教育悟愧贤噬。
                        -------------------------------------
                        蝶恋花-----说晁错(谁取的名可验真)
                        学贯儒法景帝师,兴农抑商,戍边移垦殖。驭术择实析政思,毅稳速决谏刚直。
                        削藩减肘触众疵。逼反七王,清侧替罪私,戡乱定孽树剿帜。通教育悟愧贤噬。
                        -------------------------------------
                        南乡子-----说晁错(谁取的名可验真)
                        通儒法帝师,兴农抑商边垦殖。驭术择实析政思,控制,毅稳速决谏刚直。
                        削藩触众疵。逼反七王替罪私,戡乱定孽树剿帜。羞耻,通教育悟愧贤噬。
                        


                        363楼2012-08-20 10:22
                        回复
                          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即汉文帝刘恒元年(前179年),吴公被征召到中央政府,任命为廷尉(最高司法长官)。吴公没有忘记他的得意门生,就向汉文帝推荐说:“贾谊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是个年轻有为的人才。”汉文帝就把贾谊召到中央政府,任命为博士。从此,贾谊步入了政治活动的舞台。当时贾谊才二十一岁,在当时所有的博士中,他是最年轻的。  贾谊认为汉朝已经建立二十多年了,政局大体稳定,为了巩固汉朝的统治,他向汉文帝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进行改革。他的改革建议,是针对汉承秦制而发的。他认为汉朝承袭了秦朝的败俗,废弃礼义,应该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他建议制订新的典章制度,兴礼乐,改正朔,易服色,改变官名等等。改正朔,就是改变秦以“水”为德,以十月为一年之始这样的历法;易服色,就是改变秦的服色尚黑的制度,主张汉的服色应该尚黄。由于当时文帝刚即位,认为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但是对贾谊的其他建议,文帝是采纳的。如文帝二年,贾谊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积贮疏》,指出当时社会上出现的“背本趋末”(也就是弃农经商)以及“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对统治者不利,主张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以达到安百姓治天下,即巩固汉王朝统治的目的。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这对恢复经济、建立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起了积极作用,在当时符合社会的发展。但是重农抑商作为封建统治者长期的既定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越往后它的消极作用就越明显。  在当时,贾谊还帮助汉文帝修改和订立了许多政策和法令,以及遣送列侯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汉文帝都采纳了。但这些法令和措施的实行,还是有阻力的。例如,遣列侯到自己的封地去,实行起来就很困难,很多功臣不愿离开京师。当时丞相陈平已死,功劳最大、权最重的是绛侯周勃,汉文帝让周勃带个头,就免了他的丞相职务,到自己的封地去。这样一来,列侯们才陆续离开京师。由于这个建议是贾谊提出的,这就难免得罪了这些功臣元老。他们封侯拜相,位高权重;但他们又是一些没有文化的“大老粗”,尤其是周勃,更以“钝椎少文”出名。到了文帝朝,他们已经年老,自恃功高,思想守旧,胸襟狭隘。当贾谊这样学识渊博又有革新思想的年轻知识分子在汉王朝崭露头角时,这些老臣显贵们一方面因他年纪轻资历浅而看不起他;另一方面又因他才华出众而心怀妒忌。让贾谊当个博士、太中大夫之类只议论而无实权的官职,他们还能容忍,而一旦要让他升到公卿之位委以重任,和这些显贵们平起平坐,他们就难以忍受了。


                          364楼2012-08-20 12:38
                          回复
                            当时在贾谊面前还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这就是文帝的宠臣佞悻邓通就写了一首《吊屈原赋》,以表达对屈原的崇敬之心,并发抒自己的怨愤之情。 唐朝诗人李商隐很不以为然,写了一首绝句来抨击汉文帝:“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方针。也就是说,在原有的诸侯王的封地上分封更多的诸侯,从而分散削弱他们的力量。贾谊建议:诸侯王死后,他的封地应该分割为若干块,分封给他的几个儿子。这样,可以让诸侯王的子孙们放心,他们知道会按制度受到分封,就不会反叛朝廷了。诸侯王的封地,一代一代分割下去,愈分愈少,直到“地尽而止”,力量也就愈来愈削弱下去了。这就叫做“割地定制”。这样做的结果,就能使国内的形势,好像是身体支配手臂,手臂支配手指那样顺从,诸侯就不敢有异心了,国家也就能得到治理了。 他从长沙回长安后所上的《治安策》(也叫《陈政事疏》)。
                            -0--------------------------------
                             贾谊《治安策》的可贵之处,在于居安思危。梁怀王刘揖入朝,骑马摔死了:贾谊感到自己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深深自责,经常哭泣,心情十分忧郁。尽管如此,他还是
                            贾谊故居以国事为重,为文帝出谋献计。因为梁怀王刘揖没有儿子,按例他的封国就要撤销正如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所说的:“一时谋议略实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365楼2012-08-20 12:54
                            回复
                              李斯弟子之门徒,荐帝欣论积贮疏。遣侯至封皇权固,触权惹贵招诋污。
                              贬谪抒吊屈原赋,何故鵩鸟忧叹悟。梁王坠马疚太傅,瓜瓣薄力治安著。
                              --------------------------
                              治安策在对比中得出秦过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贾生帝问苍神卜


                              366楼2012-08-20 16: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