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池吧 关注:588贴子:4,976
  • 6回复贴,共1

【遗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流失程度排行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载自百度 大汉 吧
作者@汉风烈
原帖:http://tieba.baidu.com/p/1726147566



1楼2012-07-15 22:04回复
      第二名:善良 流失程度★★★★★
      善良是什么?善良就是仁慈、同情、宽容、厚道的最淳朴的表现。我一直认为,善良是中国老百姓最美好的品德。不可否认,在广大农村还生活着在社会最低层的农民,他们是淳朴的、是善良的,但也是最贫穷落后的。相反,一些敢于坑蒙拐骗、投机取巧者倒大发横财。淳朴善良就是“窝囊废”,“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每句话都充斥社会转型中,人们对“善良”一词的蔑视。“笑贫不笑娼”,弱势群体中男盗女娼比比皆是,特别是年关,整个社会便充满不安全因素,“和谐社会”成一句空话。
      而社会的优势群体又是怎样的呢?当看到有人行乞时,首先想到的是“行骗”,而不是同情可怜;当看到有流浪汉躺在在路边时,首先想到的是“有碍市容”,而不是想到其为什么无容身之地。知道吗?最新的交通条例规定:如果司机向路边的行乞者施舍,将罚款50元。各种媒体一方面说要关注弱势群体,一方面又对弱势群体百般蔑视。对于弱势群体中出现的违法乱纪没有一丝的理解和同情,只是一味尖酸刻薄的指责。“为民不善,为富不仁”是中国社会最大的悲哀。
    


    3楼2012-07-15 22:04
    回复
        第三名:儒雅 流失程度★★★★★
        我觉得儒家最大的成就就是造就了中华民族举世公认的国人气质——儒雅。就像是英国的绅士、法国人的浪漫、美国人的乐观一样,相信国人也会为自己是一个儒雅的中国人感到开心和有归宿感。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儒雅”已成为港台友好政要的代名词:辜振甫“儒雅”、江丙坤“儒雅”、连战“儒雅”。大陆呢,大陆的“儒雅”呢?不要说百姓、官员,就连最应该具有儒雅气质的大学生,身上的儒雅气质也已荡然无存了,有的房东宁愿把房子租给一身臭汗的打工仔,也不愿意租给大学生。
        “儒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流氓”、“个性”、“男孩不坏女孩不爱的‘坏’”。也不知国人的审美到底怎么了,一些电视剧也几乎在迎合观众的这种口味,《大宅门》的白景琦、《亮剑》里的李云龙倒也罢了,连《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也要“个性化”一番,终于过于前卫而遭遇一片唾骂。成人社会“流氓化”倒也罢了,成人们似乎对自己的“流氓”挺得意,于是把其当成传家宝似的教给下一代,许多明星都喜欢大讲其小时候如何调皮捣蛋、如何喜欢捉弄人,似乎是只有这样的孩子才会成才。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家长把自己的上幼儿园的小孩打扮得像小坏蛋,然后上电视,让主持人逗他说是如何泡妹妹。这到底美在哪里!一点也不谐调。
      


      4楼2012-07-15 22:05
      回复
          第四名:淡泊 流失程度★★★★
          中国的知识分子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互补的精神:儒家的积极进取和道家的淡泊退隐。当知识分子得意时,有儒家思想体系支撑;当知识分子失意时,有道家思想体系依靠。有进有退,是真正的灵魂的“和谐”。而我们呢?从小教育我们要“天天向上”,当学生时要考出好成绩,争当“三好生”;工作时要不断进级高升。“不想当将军的兵不好兵,不想当官的男人不是好男人”。人特别是男人都不想被人说“胸无大志”、“没有进取心”。其实,这种思想没什么不好。相反,是太好,太完美。就是这种完美的思想使国人有了弄虚作假、形式花样、报喜不报忧的劣行。
          生活一定要有目标吗?为什么一懒散下来,就会有罪恶感?人可以分清什么是需要的和什么是不需要的吗? 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事物吗? …… 人为什么要活得那么累?既然人生短短,为什么就不能放慢脚步?为什么就不能过得悠闲些、淡泊些!
        


        5楼2012-07-15 22:05
        回复

            第五名:尊师 流失程度★★★★
            或许有人会说社会上不尊重教师的风气,是教师自己劣行造成的。你所说的劣行无非就两点:一是贪钱、不敬业;二是专制、不民主。先说说古代吧,古时教师是私塾教师,有钱的学生才教,没钱的学生免谈,至少也要有吃或用的东西当学费,进贡多的学生多教点,进贡少的学生少教点,够贪钱的吧。教的内容更不用说,翻来覆去就那几书;而教的方法无非就是讲解、背诵、练习、批改,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一成不变、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意识,对自己职业极不热爱。
            而和学生的平等交流方面更不用说,体罚学生那是常有的,不体罚还说是教师的懒惰。而就是这么不称职的教师,在古代却没有学生敢因为教师是自己老子雇来的而不尊重教师,就算是再调皮、淘气的学生,也不敢象现在学生肆无忌惮地对教师当面顶撞、辱骂。而社会上也绝不会象现在媒体这样对教师出现的错误无情和不理解地指责。
            再谈谈现在吧!首先,说教师贪钱,不敬业。或许有人说现在的教师工资够多的了,怎么还不满足,还不认真教书。而事实上,教师拿高工资只有大学教师,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只有沾着一点待遇不错的光,口袋里却还是没钱,而受挨骂时,中小学教师又老是挨第一枪。或许有人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也已经够可以的了,我告诉你,我就是一名沿海地区的小学教师,的确,近几年来工资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相比之下,我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如我小舅子卖鱼赚的多,而我这个“高工资”,如果要在当地买一套100平方的房子,就算不吃不喝也要40年整。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市区的教师都会有补习的经历,于是又有正经人士提出抗议。我就纳闷了,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教师在课余时间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赚点钱,怎么就不道德了!
            为什么全中国,包括政府都在以赚钱为目的时,到教师怎么就行不通了,教师不也只是一种职业,不也只是一种养家糊口的方式吗?难道只有过苦行僧生活、活活累死在讲台上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吗?或许有人又会说,教师赚“外汇”时会影响到自己的教学工作,说这种话的人根本不了解现在中小学教师的评价制度,虽说素质教育不再把考试和分数来衡量学生,但对于教师,无论是家长、校长还是社会舆论,都还是以考试和分数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数就是教师的“命根子”,你说哪一个教师会不敬业,会不努力去提高自己任教学科的成绩。教育乱收费是存在的,但收不收钱是一名普通教师说了算的吗?钱是收在每个普通教师的口袋里吗?说教师捞油水捞到发达,简直是冤,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更是千古奇冤!
            其次,说教师和学生没有平等相处,不民主。这是全中国最可笑、最荒唐的一句话,试问一下,中国哪个地方平等了?哪个地方民主了?哪个地方不实行强制管理了?西方的教育是有自由的思想、民主的政治作为基础,你中国的教育有什么资格跟人家谈个性自由、民主管理。我并否认,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在民主意识方面,实应该走在前头,民主意识是靠我们去灌输的。但就凭教师个人的力量行吗?在政治、媒体、宗教、文化各个领域,对于民主我们都还在讨论,还在说要循序渐进,为什么对于教育领域,就一棍下打死,不容渐进呢?难道教育可以脱离社会,自己去搞什么个性自由、管理民主吗?社会上,教师和普通人一样,绝不会因为吃“皇粮”,而享有任何政治上的自由。而在学校,学生考不好,是教师笨蛋;学生不爱上课,是教师没有魅力;学生吵课闹课,是教师没有组织管理能力;学生安全出问题,教师更是吃不完兜着走。
            应聘制实行后,校长更是动辄以下岗相威慑,你得唯校长命令是从。受尽极不平等、不民主的待遇后,走到教室,这帮学生、这帮上帝却叫嚣着要自由、要平等、要民主……我不否认有的教师会在情绪过激时,对学生会造成各种伤害。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伤害是相互的,一个内心健康愉悦的教师会无缘无故去伤害到学生吗?教师的过激言行难道不是由于长期的压抑、痛苦所造成的吗?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造成教师心理的极度不健康?最恶毒就是媒体了,一个教师出了事时,便大肆渲染,什么师德啊,敬业啊……全体教师就跟挨骂。说到底这是媒体哗众取宠的心理,或许民众对政府有太多的抱怨,而对于当地的行政部门、甚至水站、电站等又是动不得的,教师又是“吃皇粮”家族中的弱势群体。于是,媒体就充当捍卫正义的卫士,民众有了发泄的对象,教师就成了倒霉鬼。
            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向钱看,教师的文化、文明特性被撂在一边;而在日本,二战后社会千疮百孔,教师的文化、文明特性却被得到充分的尊重,于是有了今天的高科技带动经济的局面。尊师重教自古有之,其严重的退化将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很大的损失。
          


          6楼2012-07-15 22:05
          回复
              第六名:吃苦耐劳 流失程度★★★★
              还记得余华的《活着》里的那个故事吗,那便是中国老百姓的生存哲学,为什么而活着?就为活着而活着。中华民族力量的源泉在哪里呢?既不在忧国忧民的儒家学者身上,也不在豁达淡泊的道家隐士身上,而是在中国农民那呆滞而坚持的目光里。看着农民那佝偻的身影、呆滞的目光,你可能会觉得可怜、可悲,但如果你发现就是这近乎绝望的身躯正默默地为自己的亲人、子女,为自己的生存、生活努力着、挣扎着,你可能就会改变自己的想法。正是在这群人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最原始的生命力。而你是否想到,这种生命力就在你的祖辈、父辈和你自己的内心深处,或许某一天它就爆发出来,或许它就慢慢退化,直到消失。
              记得有一天,朋友的儿子做语文作业有一个字“刻”要组词,不懂问我。我告诉他组“刻苦”,上三年级的他竟说不懂什么意思,甚至不服气地说没这个词。是呵,素质教育的今天主张“快乐学习”、“给学生减负”。我们那个“刻苦学习”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可惜“减负”没有把学生的考试负担减掉,反而把那吃苦耐劳的坚韧的精神给减掉了。这就是我们教育,自己老祖宗留下了瑰宝不要,非要别人不要的垃圾。
            


            7楼2012-07-15 22:05
            回复
                第七名:勤俭节约 流失程度★★★
                其实中国的消费存在着两种极端:广大平民的勤俭节约和少数贵族的豪华奢侈。在古代,平民的生活和贵族的生活似乎是相互隔绝的,于是各自的消费方式都各自在自己的群体传了下来。平民中勤俭节约是计划的、又是节省的,也就是哪怕是再小的一笔钱,也要精打细算用尽量长的时间。这和西方人的中的及时享乐是两种不同的消费观念。和吃苦耐劳一样,勤俭节约是华夏儿女骨子里两种最基本的生存哲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里人“平等”了,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平民可以和高干、富商一起吃喝撒拉;平民之子也可以和高干、富商之子在同一地方上学、同一地方吃饭、同一地方睡觉、做同一件事、喜欢同一个女人。于是中国人中的“面子”问题作祟了,周围“平等的人”有人豪华奢侈,尽显气派,于是稍有余粮的人也来试一试,感觉不错,挺过瘾,囊中羞涩的也来打肿脸充胖子。再后来,大家都一样不节俭,具有“从众”心理的国人就更少有节俭的行为了。再加上官方贵族“代言人”的媒体影视,大肆渲染各种高贵的生活、有气质的生活,国人终于对祖辈传下来的勤俭节约慢慢滋生了耻辱感。
              


              8楼2012-07-15 2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