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改革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教育应该说是国家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基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搞好教育,才能为社会提供个方面优秀的人才。只有搞好教育,才能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应该说是关系到国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教育产业化”几乎完全毁了中国的教育。教育产业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国家不断减少对教育的财政支出,把这方面的财政压力转嫁到我们老百姓身上。国家一方面不断降低大学的门槛,一方面逐渐推进教育产业化改革。结果导致教育费用的不断提高。教育费用增加的速度远远大于老百姓的收入增加的速度。教育成本的增加,并没有为我们生产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能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企业也往往找不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人才。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产品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大学生产品的贬值。
其实汉儒文化博大精深,日本、韩国就坚定不移,我们有我们的国情和实际,但是在一大批“英明”的“专家”、“领导”引领下,我们照搬了大量国外“先进”经验,终于弄成了四处借种的怪胎(可能专家领导此时都满意了吧),然后再把矛盾转化到师生身上,学生很苦很累很没责任感,老师很无奈很无力。不禁想到了“争创省会一流教育”——福州ZF这几年喊的口号,(结果福州的高考差不多都是最后一名)幸好是一流真不知道要是二流该排在哪里,呵呵!
所有这些让我深恶痛绝。现在的教育到底怎麽了
其实何止是教育呢?教育改革掏光了家长的口袋,住房改革花光了一生 的积蓄,医疗改革让人没钱死.。从小的教育就说社会主义如何优越,算了就当我不思进取,把我丢到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去吧!
“教育产业化”几乎完全毁了中国的教育。教育产业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国家不断减少对教育的财政支出,把这方面的财政压力转嫁到我们老百姓身上。国家一方面不断降低大学的门槛,一方面逐渐推进教育产业化改革。结果导致教育费用的不断提高。教育费用增加的速度远远大于老百姓的收入增加的速度。教育成本的增加,并没有为我们生产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能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企业也往往找不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人才。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产品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大学生产品的贬值。
其实汉儒文化博大精深,日本、韩国就坚定不移,我们有我们的国情和实际,但是在一大批“英明”的“专家”、“领导”引领下,我们照搬了大量国外“先进”经验,终于弄成了四处借种的怪胎(可能专家领导此时都满意了吧),然后再把矛盾转化到师生身上,学生很苦很累很没责任感,老师很无奈很无力。不禁想到了“争创省会一流教育”——福州ZF这几年喊的口号,(结果福州的高考差不多都是最后一名)幸好是一流真不知道要是二流该排在哪里,呵呵!
所有这些让我深恶痛绝。现在的教育到底怎麽了
其实何止是教育呢?教育改革掏光了家长的口袋,住房改革花光了一生 的积蓄,医疗改革让人没钱死.。从小的教育就说社会主义如何优越,算了就当我不思进取,把我丢到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