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之鱼吧 关注:117贴子:6,642

— 演绎可用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踹!完全是为了戏的时候方便找词凑句!!!!】没错=V=
为防止度受吞i贴所以贴吧再备份一个~\(≥▽≤)/~啦啦啦【尼玛今天被吞了整整29楼!!!!】
〔 收集自网络 〕


IP属地:浙江1楼2012-07-17 21:25回复

    【暗彩吧】
    暗彩流全攻略之——云鬓凤钗
    ——那些在演绎中可以描写到的发型与发饰■暗℃彩
    写在前面:
    很多妹子问我到底怎么才能用好暗彩流,我想从最基本的开始吧。
    暗彩流什么的只是一个名字,我在渣典里也说过,与其研究XX流不如研究什么才是好演绎。一个描写都不带的演绎照样可以引人入胜。不过想走华丽点的路线当然也无可厚非,点到为止,恰到好处就是最好的。我这个所谓的暗彩流全攻略主要对象的后妃戏和宫廷戏,至于其它的,暂不做讨论。
    那么对宫廷各类饰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应该是暗彩流的入门。
    描写不是万能的,不是叫你刷屏去当小白的。既然要描写,那么最起码你描写的这个东西让人觉得是合理而不是一看就觉得是胡编乱造弱爆了什么的,虽然在宫斗里谈考证来源什么的很扯淡,不过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还是需要具有的。
    既然要玩暗彩流,那么就玩精髓一点。而且我想不管是什么风格的演绎,就宫廷戏来言,各种各样的物品描写是少不了的。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这个系列帖子会尽量涉及所有宫廷演绎里可以用到的事物。就本贴来说,会对古代女子发型和发饰做一个归纳整理,涉及的书目和资料很多我就不一一提了,很多资料都是以前留的,现在手边就是基本收藏图鉴和齐鲁出版社的《云鬓凤钗》,主要会参考这些书。太过学术和详细的东西不会提到,只说演绎里可能用到的。
    最后希望原版厨和喷子退散,因为文字演绎不是写小说也不是研究古籍,每个群每个贴吧每个论坛的要求可能都会不一样,不可能一个东西所有地方都适用。我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些真实性较强的名称写法和简单介绍。
    所以技术贴都是手打,所以更新较慢请见谅。
    如看不上眼,麻烦一笑而过。
    A秦汉篇
    1发型
    【三角髻】:亦称“三髻丫“,有的说意思为有三个髻的发型,有的说指三角形的高髻。
    【飞仙髻】:又叫“飞天髻”,比较常见,高耸的发髻。将头发分三分,每分用丝绦缚住,向上盘卷成环状。
    【同心髻】:一种小的发髻,借以表现美好愿望。
    【缕鹿髻】:高髻,逐层如轮,上轮小下轮大,髻中有一柱,是多个圆环相叠之状。
    【三圆髻】:中间一圆形发髻,两边绾两个较矮小的圆形髻。这个是汉代石像上的体现,道教风很浓。。神仙姐姐的气质。。。慎用。。
    【九/十二鬟髻】:以上数字其实可以任意发挥。。意思就是说把发束成多个圆环。双鬟也叫做双鬟望仙髻。就是高耸在头上的意思,不要脑补成弱爆了的丫鬟头。
    【百合髻】:平髻类,长发在脑顶分成数股,先前后分梳,发脚掩藏。
    【垂云髻】:端庄又不失可爱的发型,头发分成两半向后梳,尾挽成束,再接假发。
    【堕马髻】:偏的。。这个发型刚被发明的时候是个非主流,后来居然被广泛接受。。又称“不聊生髻”
    【椎髻】:举案齐眉里那个孟光的经典发型。。很常用,比较低调。
    【旋螺髻】:一种象形髻,卷啊卷。。
    分享:
    这里分享一段西汉《赵飞燕》外传记载赵合德入宫时候的情形“新沐,膏九曲沉水香,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施小朱,号慵来妆山黛。”
    2发饰
    从秦到汉的时候发饰就已经很多了。步摇,羽,鲜花,钿,华胜,簪,钗,彩画梳篦,镊子,冠,帼。
    【步摇】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细相混杂,簪于发上。关于步摇大家都很熟悉,网上介绍也很多就不赘言了。这里共享一下汉代时皇后步摇的样子“以黄金为山形底座,围以白珠,饰翠鸟羽制的花朵,戴九朵华胜,还有熊,虎,赤罴,天禄,辟邪,南山丰大特六种兽,爵和兽都以翠鸟羽为毛,饰白珠,绕过翡翠为赤云。”好吧亲们千万别在演绎的时候把这一堆都写上去,比如六种所谓的神兽挑一个说说就行了。
    


    IP属地:浙江2楼2012-07-17 21:27
    回复
      【羽】: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里写到“错翡翠之葳蕤”,也是是说郑国的女郎用翡翠羽毛作为头饰。所以说羽毛是完全可以用在后妃演绎中的,就看你用的巧不巧了。孔雀和麻雀也就差了一个字而已。
      【鲜花】:杏花满头足风流,兴致来了插一朵花在头上古往今来都被人们喜爱。经华胜连常与巾帼搭配使用。头上插花的美人太多了,这个大家应该能想象的来。
      【花钿/华胜】这两个之所以放在一起说的原因是它们同出一源,都是由簪戴鲜花发展来的。。不同的是一般花钿比较薄,用木雕刻后贴金箔;华胜连缀在长簪上,用朱绘成。花钿也被视为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比如大家经常爱用的“梅花妆”或“寿阳妆。
      【钗/簪/篦】:在各种钗里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凤头钗”。顾名思义,凤头钗是刻着凤凰的钗孔。汉代有金钗,银钗,木钗。赵合德曾送在赵飞燕曾册封为皇后时送了一个“同心七宝钗”。七宝是:金,银,琉璃,车渠(一种贝类动物的壳),玛瑙,水晶,琥珀。还有一个民家妇女用的荆钗,依旧源自孟光。“玉钗”又叫“玉燕钗”,写腻了可以换换名字。
      “三珠钗”是一种两头有三叉的发钗。
      雀搔头意思是刻着孔雀的簪子(簪子又称搔头,传汉武帝时候的李夫人喜欢用簪子搔头。。),云头篦指的是有云朵的篦子。簪子一般有犀簪(比较贵重),金簪,玉簪。
      【凤头钗:
      【镊子】:这个不是我们现在用的镊子,是发髻上的一种装饰,多用金属或角制作。马王堆就出土过一个牛角镊子。
      【花冠】:《中华古今注》里记载说秦始皇让妃子在暑天戴“芙蓉冠子”,宫女戴“蝉冠子”芙蓉冠子是以碧罗制成的荷叶舒卷之形,再用粉色荷花瓣,以及五色通草花朵,以使人在夏天感受到荷花芬芳之趣。蝉冠子是用薄纱制成的轻若蝉翼的冠子,模仿蝉儿,再插花朵。。【吐槽小嬴你也很会玩嘛。。。
      B.魏晋六朝篇
      魏晋六朝时代贵妇的发型发饰多沿袭汉制,不过还是有变化的。大的种类没有变,大家主要注意我后面写的内容。
      1发型
      【惊鹤髻】:也叫惊鸿髻,形态好似飞鸟,名字美样子也美。
      【灵蛇髻】:这个发髻来源于甄皇后,也就是曹植默默不忘的那个美丽女人。这个发型就是她设计的,千变万化层出不穷。
      【百花髻】:徐士俊在《十髻谣》里赞美说“春山削出,明镜看来。一道行光,花房乍开”
      【螺髻】:最初的时候是小孩子用的,后来佛教说佛祖是螺发,是佛祖吉祥的形貌之一。人们才开始模仿。
      【撷子髻】:晋代惠帝的皇后贾南风所创。。先梳一个锥状倾斜的高髻,再梳一个大环。并垂下两缕发肖。自己看图。。我就不说有多二了。。
      【危髻】:这种发髻别出心裁个性感十足,有凌空如飞,倾斜,危邪欲堕等形状。
      【盘桓髻】:把长发绕在头顶,顶部为平形。
      【双鬟髻】:洛神赋里就是这种高耸的双鬟髻。
      【偏肖髻】:头上有一个卷如筒状的卧髻,鬓发和额发都垂下。
      【垂矰髻】:灵活多变。
      2鬓式
      鬓这个词后妃演绎中常常提到,只有一个“云鬓”可用么?当然不是了。
      【蝉鬓】:就是讲鬓角的头发梳的很薄,如云似雾,一般陪高髻使用。又称“云鬓”,“轻鬓”,“雾鬓”
      【鸦鬓】把鬓角用发胶类梳粘成薄片之状。展开,两头高翘而向里弯曲,发鬓尖而高耸,宛如鸦翅和鸦首,显得很新奇。
      【飞黄鬓】在鬓角上贴金箔。
      


      IP属地:浙江3楼2012-07-17 21:27
      回复

        百科红楼——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_虞矜柔
        《交通工具》
        翠幄青车 翠盖珠缨八宝车 朱轮华盖车
        金顶金黄绣凤版舆
        棠木舫
        《香料》
        百合香
        松柏香
        麝脑香
        梅花香饼
        《戏目》
        豪宴
        乞巧
        仙缘
        离魂
        游园
        惊梦
        刘二当衣
        山门
        妆疯
        荆钗记
        《丹丸》
        香雪润津丸
        人参养荣丸
        冷香丸
        天王补心丹
        山羊血黎洞丸
        八珍益母丸
        八味地黄丸
        梅花点舌丹
        活络丸
        催生保命丹
        


        IP属地:浙江6楼2012-07-17 22:00
        回复
          发。青丝 墨发 垂苏
          眉。柳眉 娥眉 黛眉 素眉 苏眉 青眉
          睫。青睫 长睫 羽睫 扇睫 蝶翼
          眸。水眸 墨瞳 秋瞳 凤目 杏目
          唇。樱唇 粉唇 妃唇 蜜唇 绯唇
          齿。皓齿 银齿 贝齿
          颊。粉颊 玉颊 桃颊 晴靥 清容 清颜 梨涡(酒窝)
          臂。藕臂
          腕。皓腕
          手。柔荑 素手
          指。葱指 玉指 素指 丹蔻(指甲) 豆蔻(指甲)
          腰。柳腰 玉带
          身。旖线 倩姿 娉姿
          肤。雪肌 玉肌 素肌 雪肤
          足。莲足 玉足 金莲 玉莲
          


          IP属地:浙江7楼2012-07-17 22:01
          回复
            发。如墨 如水 翩跹 迤逦 倾泻 柔婉 温雅 宛转 乌黑 木槿
            眉。如柳 如烟 青烟 朦胧 缥缈 袅袅 宛转
            睫。狭长 映影 鸦青 翩跹
            眸。剪水 如水 染墨 流转 朦胧 缥缈 潋滟 灼潋 潺湲 轻浅 清冽
            唇。樱粉 蜜色 蜜酿 甘酿 桃色
            齿。巧贝
            颊。灼桃 姽婳 美眷 卿丽 姣娆 娇俏 嫣然 端凝 莞尔(微笑)巧笑(微笑)
            臂。纤细 纤长
            腕。轻盈 美眷 纤细
            手。素皙 白皙 茭白 皎白
            指。纤长
            腰。细柳 迤逦 宛转
            身。窈窕 娉婷 婵媛 迤逦 旖旎 绰婉 卿丽 隽秀 清雅 温雅 宛转
            肤。白皙 素皙 如雪 沉脂
            足。翩跹 轻盈 迤逦 宛转 流连 旖旎 蜿蜒
            


            IP属地:浙江8楼2012-07-17 22:01
            回复
              何谓“石榴裙”
              秦汉之前,尚未有“石榴裙”之名。
              那《陌上桑》中秦罗敷,只是“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那《西洲曲》中忆郎君的少女,则是“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那赵飞燕只是“织成上襦,织成下襦,五色文绶鸳鸯襦”而已。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种以归,名为安石榴。这是原产古波斯(今日的伊朗.阿富汗等中亚地带)的石榴传入我国的开始。
              石榴,酸甜可口,丹红耀目。那繁多的籽粒,寓意“多子多孙”,更嬴得人们的喜爱。渐渐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文人笔下,晋代潘尼.张载.张协.应贞.夏侯湛等都有《安石榴赋》,梁代沈约有《咏山榴诗》,梁元帝有《赋得咏石榴诗》,江淹有《山石榴颂》。不久,石榴裙也屡见于诗篇:
              交龙成锦斗凤纹,芙蓉为带石榴裙。 (梁元帝《乌栖曲》) 风卷蒲萄带,日照石榴裙。 (何思澄《南苑逢美人诗》) 新落连珠泪,新点石榴裙。 (鲍泉《奉和湘东王春日诗》) 入唐以来,“石榴裙”三字,频频出现,不绝于诗篇。武则天的《如意娘》诗曰:“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此时失意的武媚娘在感业寺的青灯下,由于思念太甚竟把朱红的裙子看成碧绿色,望着这件沾满泪痕的石榴裙,她充满无限惆怅,无限哀愁,无限无奈。
              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更爱穿着石榴裙。于是,唐明皇在华清池四周栽种了许多石榴树。每当榴花竟放之际,唐明皇常常设宴于“织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有一次,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让杨贵妃献舞助兴,她却悄悄向皇上说:“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唐明皇听了,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将,今后见了贵妃一律使礼,否则严惩。从此,大臣一见贵妃走来,无不在她的石榴裙下纷纷跪拜使礼。这就是“拜倒在石榴裙下”典故的由来。
              所谓“石榴裙”,也就是以其石榴红的颜色命名。它是一种偏暖色调的大红裙。而石榴裙只是它青史留名的别称。
              在墓室壁画和传世绘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石榴裙”,比如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室出土的舞乐屏风图中,那位螺髻高挽,额描花钿,蛾眉凤目,樱唇粉腮的舞伎,身穿红色菱格纹小袖衫,卷草纹织锦半臂,纤腰系一条艳丽的大红石榴长裙。周昉《簪花仕女图》中,那位头戴荷花的峨髻妇女,也系着石榴长裙。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那位最右边身穿绿衫红裙的女子,是最纯正的石榴长裙。
              唐代妇女穿着最多的就是石榴裙,每当佳期节日仕女们常到郊外游赏,并在园林中籍地设宴,以红裙做“帷幕”,远远望去一片绿丛点点红,景色撩人,无限旑旎。除了红裙之外,还有绿裙.黄裙。
              绿裙:“宝钿香峨翡翠裙”(戎昱),写的就是绿裙。又叫荷叶裙,“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首《采莲曲》,正是荷叶裙的出处。
              黄裙,又叫郁金裙,它是郁金香草染成的。
              裙子的材料是五花八门,有绸裙.纱裙.罗裙.银泥裙.金镂裙.百鸟毛裙等。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用了各种奇禽的毛织成了一件豪华昂贵的百鸟毛裙。它正看为一色,侧看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真是旷世罕见奢艳奇美。
              所谓“裙,群也,连接群幅也。”(《释名.释衣服》)由于古代布帛幅面较窄,裙子都要用几幅布帛连接起来。唐代的裙子一般用六幅布制成。“裙拖六幅湘江水”(李群玉),唐代以裙宽大为美,因此,华贵的裙则用七幅八幅。由于,裙子多有褶,即所谓“破”,几破就是几褶。褶多了就浪费布帛,为此,唐高宗曾下诏禁止“天后我之匹敌,常着七破间裙”,唐玄宗也作过类似的限制。
              唐代女装,尽管千差万别,但主要形式不外乎窄袖衫,襦,帔和长裙。衫就是短上衣,它属夏装,较薄。襦是冬装,有夹的有棉的。衫的颜色有白.青.绯.绿.黄.红等,又以红衫最多。一般用布帛做,也有罗的,上有金银线。襦则往往绣有各式花样,即“薄罗衫子金泥缝”,“连枝花样绣罗襦”,如此鲜艳的衫襦则往往灵活的搭配上各色裙子,就变化无穷,精妙纷呈。
              唐代妇女都爱披帔和搭披帛,帔比较宽,类似今天的披肩。配在花裙上,变化多端,妩媚动人“红衫窄裹小缬臂,绿袂帖乱细缠腰”这是盛唐佳丽的典型服装.
              


              IP属地:浙江9楼2012-07-17 22:11
              回复
                ■暗℃彩
                单字用作姓氏时的读音,只写正确的。
                秘:bi(四声) 【音闭】
                薄:bo(二声)【音博】
                柏:bo(二声)【音博】
                治: chi(二声)【音迟】
                种: chong(二声)【音崇】
                褚:chu(三声)【音楚】
                啜:chuai(四声)【音踹】
                都:du(一声)【音嘟】
                不:fou(三声)【音否】
                句:gou(一声)【音钩】
                莞:guan(一声)【音官】
                炔:gui(四声)【音桂】
                黑:he(四声)【音贺】
                奇:ji(一声)【音机】
                籍:ji(二声)【音极】
                咸:jian(三声)【音剪】
                圈:juan(四声)【音倦】
                隽:juan(四声)【音倦】
                角:jue(二声)【音决】
                阚:kan(四声)【音看】
                会:kuai(四声)【音快】
                陆:lu(四声)【音路】
                缪:miao(四声)【音庙】
                牟:mou(二声)【音谋】
                能:nai(四声)【音耐】
                儿:ni(二声)【音尼】
                乜:nie(四声)【音聂】
                区:ou(一声)【音欧】
                番:pan(一声)【音潘】
                蕃:pi(二声)【音皮】
                裨:pi(二声)【音皮】
                朴:piao(二声)【音瓢】
                繁:po(二声)【音婆】
                仇:qiu(二声)【音求】
                女:ru(三声)【音汝】
                奢:sha(二声)【音啥】
                盛:sheng(四声)【音胜】
                折:she(二声)【音舌】
                宿:su(四声)【音素】
                洗:xian(三声)【音显】
                解:xie(四声)【音谢】
                蔚:yu(四声)【音玉】
                说:yue(四声)【音阅】
                员:yun(四声)【音运】
                笮:ze(二声)【音泽】
                曾:zeng(一声)【音增】
                查:zha(一声)【音渣】
                翟:zhai(二声)【音宅】
                祭:zhai(四声)【音寨】
                复姓特殊读音
                单于 chan(二声)yu(二声) 【音禅于】
                万俟 mo(四声)qi(二声)【音墨其】
                澹台 tan(二声)tai(二声)【音坛台】
                尉迟 yu(四声)chi(二声)【音遇迟】
                长孙 zhang(三声)sun(一声)【音掌孙】
                宰父 zai(三声)fu(三声)【音宰辅】
                羊角 yang(二声)jue(二声)【音羊诀】
                中行 zhong(四声)hang(二声)【音仲杭】
                主父 zhu(三声)fu(三声)【音主府】
                罕见姓氏
                恽:yun(四声)
                芮:rui(四声)
                眭:sui(一声)
                亓:qi(二声)
                禤:xuan(一声)
                佴:nai(四声)
                仉:zhang(三声)
                厍:she(四声)
                郤:xi(四声)


                IP属地:浙江10楼2012-07-17 22:15
                回复
                  中国古代饰品赏析
                  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用的饰物,后世称为“簪”。《说文》:“笄,簪也”。在古代,女子插“笄”,被视为标志成年的人生大事,还需要举行仪式,称为“笄礼”。簪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簪的材料以骨为主,汉代开始出现象牙簪,玉簪,还在簪头上镶嵌绿松石。唐宋元时期的簪则大量用金,银,玉等贵重材料制作。银簪的制作工艺有錾花,镂花及盘花等。盘花是用细银丝编结而成。簪头的雕刻有植物形,动物形,几何形,器物形等,造型多样,其图案多具有吉祥寓意。另外簪头造型做扁平一字型的成为扁方,原为满族妇女用的大簪,也是簪的一种。

                  商·黄玉笄
                  8.5×0.8厘米,黄玉质,作扁圆长条形,上粗下细,通身光素无纹。

                  唐·龙头簪

                  宋·白玉凤首笄
                  长10.8厘米,白玉质,笄身细长,笄头透雕一凤首

                  明·玉挑心
                  长11.7厘米,用上等白玉做成花叶、花瓣形托底,花瓣、花叶各自形成深槽,尾部做成榫形柄,与定陵出土的佛像挑心风格近似,可惜托底上的镶嵌物已脱落,但仍不失为一件俏丽的艺术佳作。

                  明·楼阁金簪

                  明·累丝嵌宝衔珠金凤簪

                  明·帝后簪

                  累丝嵌宝衔珠金凤簪

                  梅花竹节碧玉簪

                  


                  IP属地:浙江11楼2012-07-17 23:29
                  回复
                    玛瑙佛手形金簪

                    清·扁方

                    清·扁方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钗与簪主要区别在于簪是作成一股,钗则作成双股。钗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五代五缟《中华古今注·钗子》:“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

                    隋·白玉钗

                    清·伏牛望月金钗
                    步摇: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是古代妇女插于鬓发之侧以作装饰之物,同时也有固定发髻的作用。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细相混杂,簪于发上。簪插步摇者多为身份高贵之妇女,因步摇所用材质高贵,制作精美,造型漂亮,故而非一般妇女所能使用。步摇的制作工艺复杂,能充分体现出这一时期的金银首饰加工制作水平。同时,我们也能由此推断出当时理想的妇女形象。《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来形容杨贵妃。

                    


                    IP属地:浙江12楼2012-07-17 23:29
                    回复
                      西周·玉玦

                      战国·金耳坠
                      长约5厘米,耳环部用金丝制成,下端有钮以挂坠饰。坠饰用二或三件金丝叠绕而成的圆锥状体联缀而成。其中一件在两个锥状体之间穿一块绿松石,黄金与花石交相辉映,极其精美。

                      西汉·耳环
                      汉代沉朴静郁,精致的首饰很少。

                      唐·嵌宝金耳坠
                      高8.2厘米,用金丝编制焊接而成。上部挂环中横饰金丝簧。

                      明·玉兔捣药耳坠
                      出土于明万历帝定陵,该玉兔捣药耳坠在金丝大圆环下缀以一只站立的玉兔,玉兔前肢持杵,作捣药状;在玉兔的脚下,还衬托着一片以金镶宝石制成的朵云。这是根据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中“玉兔捣药”的故事设计制作的,玉兔向被视为月亮的象征,而月亮又象征着皇后,以此作为皇后的耳饰是最贴切不过了。

                      明·帝后耳坠

                      


                      IP属地:浙江14楼2012-07-17 23:30
                      回复

                        清中期·白玉雕麒麟送子牌子
                        8.2×4.8厘米,镂雕花卉,中间为麒麟送子图案。刻工精细,寓生贵子。

                        清中期·白玉镂雕竹节花鸟佩
                        高5.3厘米,白玉质地,竹节形,上镂雕花鸟图案,构图精美,雕工精湛。

                        清中期·子冈款白玉宜子孙佩
                        高5.7厘米,牌首为双龙戏珠纹,主体纹饰为童子戏蝶,艺精美。
                        其他一些我喜欢的饰品,他们或有趣或华丽,大家看看八~

                        明定陵出土,中间那一块,既是猫睛石,又是祖母绿,全世界这样的宝石只5块。 :

                        明·龙飞凤舞 转自风云社区:

                        明·宝石腰带

                        清·珍珠冠
                        高21.5厘米,直径25厘米 这是一顶由上万颗天然珍珠串起来的冠饰。

                        清·金镶玉龙戏珠纹项圈
                        高2厘米
                        直径18厘米。注意项圈的细节,龙头和双龙戏珠的制作极其精细逼真。

                        注意那只虫子是真的。装饰用的虫子叫“金虫”,俗名“金龟子”,体型纤长生有绿金属光,变化多端。宋人宋祁《益部方物略记》中记载:“金虫,出利州山中蜂体、绿色、光若金,里人取之以佐妇钏钗之饰”就是这种工艺。
                        


                        IP属地:浙江17楼2012-07-17 23:32
                        回复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我国农历一年有十二个月,分为四季。七、八、九三个月是一年中的秋季。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古时候因人们把每季的三个十五日分别称为“孟”、“仲”、“季”。所以中秋也叫“仲秋”。
                          重阳节:指农历九月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长至、迎长:冬至日后,太阳北移,白昼渐长,宋人习惯称冬至为长至。又称迎长。
                          宜冬:古代妇女每当立春、冬至来临,就在头饰上书写宜春或宜冬,表示吉祥如意之意。
                          特指形容词:
                          绿鬓朱颜:少年。年少傅粉:白面少年。
                          五陵年少:指富家子弟。纨绔子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沉鱼落雁:形容绝色美女,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语出《庄子.齐物论》。
                          羞花闭月:形容女子貌美使花儿羞愧,令月亮躲藏。语出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豆蔻年华:比喻未出嫁的少女。豆蔻,多年常绿草本植物,其花尚未大开者,人称含胎花,故以此借喻未出嫁的少女。
                          垂杨双髻:古代女子未成年时的发型。
                          鹤发童颜:比喻老年人气色好,精神旺盛。
                          笄岁、笄年:古代女子到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成年,可以许嫁。笄,簪子。满搦:一把可以握持。搦:握持。形容女子细腰。
                          弱冠:指成年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道家装束:《旧五代史.王衍传》:“时宫人皆衣道服,顶金莲花冠,衣画云雾,望之若神仙。”
                          龟鹤仙人:长生不老的神仙,或比喻长寿老人。
                          蕊珠宫:又称“蕊宫”、“珠宫”,道家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一霎:一向、一晌,都是片刻的意思。
                          逡巡:顷刻、不一会儿。
                          少留:少顷、片刻。
                          恁时:那时。
                          玉走金飞:言日月运行迅速,光阴过得很快。玉:玉兔,代指月亮。古神话里有三足鸟,称金乌,后人用金乌代指太阳。
                          兔走乌飞:言时光流逝。兔:代指月亮,乌:代指太阳。
                          金乌玉兔:太阳月亮。犹言金梭银梭。
                          星霜风露:星霜,星星一岁一周转,霜露因时而降,故而借指岁月;风露,比喻世事。见于晏殊词《拂霓裳.乐秋天》句:“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星霜,也可借喻白发。
                          残点:残更。
                          泪阑干:泪纵横。
                          阑珊:夜将尽。
                          曙河低:天将明时银河移低。
                          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经年价:过了一年光景或数年光景。
                          风花雪月柳竹梅雁常用代词:
                          东君、青帝:春天之神。
                          芰荷、芙蓉:都是荷花别名。
                          芰荷:出水的菱与荷。
                          宿蕊:昨夜开的荷花。
                          斗攒:纷纷簇聚在一起。形容荷花等簇聚形态。
                          莲菂:莲子。菂:古莲。
                          青房、莲房:指莲蓬。
                          玉池:荷塘的美称。
                          泪脸:比喻雨后荷花。
                          绿扇、绿云:比喻荷叶。
                          红脸绿腰:写荷花的红花绿茎。
                          荷花娇语:李白《渌水曲》:“荷花欲娇语,愁煞荡舟人。”
                          盘心珍珠:比喻露水沾满荷花心如珍珠。见于晏殊《渔家傲.杨柳风前香百步》词句:“盘心碎点真珠露,疑是水仙开洞府。状景趣。红幢绿盖朝天路。”
                          和风、暄风:春风。
                          苹风:清风。
                          催花雨:春雨。
                          花信、花期:春花开时,有风应期而来,称为花信或花信风。将男子春至初夏,自小寒至谷雨,五日一番风信。王逵《蠡海集.气候类》详细记载了二十四番花信风,始於梅花,终于楝花。
                          金风:秋风。
                          金英:菊花别名。
                          楚兰:兰花。
                          水仙:水中神仙,或谓伍子胥所化,或谓屈原所化。洞府、水府,水神所辖,水中仙境。
                          姮娥:即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是后羿之妻,因偷窃长生不死之药奔月。
                          天边桂:代指月亮,传说月中有桂树。
                          玉钩:喻指弯月。
                          月华:月光,亦可代指月亮。
                          凉蟾、银蟾:冷月。传说月亮中蟾蜍,故而用作月亮的代称。
                          素娥:嫦娥别称,也是月亮的代称。
                          弯环:形容新月弯曲如眉。晏几道词句:“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蟾宫折桂:科举时代比喻月宫折桂为登科高举之典。现今也常用来比喻难度极大的考试。
                          蟾宫第一枝:即指月宫里的桂枝。
                          仙花解语: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元宝遗事》下《解语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春柳能眠:形容春柳的柔垂。又,传说汉苑中有柳树,状如人形,号曰人柳,一日三起三卧。
                          雨条:形同细雨的柳丝。
                          烟叶:浓密如烟云的树叶。
                          雁字:雁飞成行,似人字行,故称雁字。
                          春梦秋云:白居易《花非花》:“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IP属地:浙江21楼2012-07-17 23:46
                          回复
                            情事典故、乐舞器乐:
                            汉渚星桥:指郑交甫在汉水遇到神女之事。典自《韩诗外传》,古代传说,郑交甫在汉水边遇见神女,请求神女解玉佩赠给他,当他得到玉佩放置怀中时,转眼之间,玉佩和神女都不见了。汉水女神大约出现在西周中期前后,最早记载汉水女神的文献是《诗经·周南·汉广》。
                            绝樱、掷果:指游人不拘常礼、纵情欢乐的风流韵事。绝樱:出自汉刘向《说苑.复恩》:“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引【拉】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扯断】其冠缨【帽带子】,告王曰:‘趣火来上,视绝樱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掷果:指男女嬉戏逗闹。《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女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掷之以果,遂满载而归。”
                            潘令闲眠:潘令,即西晋著名诗人和美男子潘岳。《晋书.潘岳传》:“岳才名冠世,为众所嫉,遂栖迟十年,出为河阳令,负其才二郁郁不得志。…..即仕官不达,乃作《闲居赋》。于是退而居于洛之涘。”
                            楚竹惊鸾:《列女传》载萧史教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作凤鸣,后二人随凤凰仙去,又载周宣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鸣。后世随以惊鸾、鸣凤成笙箫等乐器音声。
                            貌比潘安、才比子建:潘安指西晋潘岳,子建指三国魏曹植。梁钟嵘《诗品》将潘岳作品列为上品,并有“潘才如江”的赞语。潘岳此人可称“才貌双全”,而民间念念不忘的是他的貌。“才比子建,貌若潘安”、“才比宋玉,貌似潘安”。
                            绿绮、焦尾:古琴名。晋傅玄《琴赋序》:“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琴曰绿绮,蔡邕有琴曰焦尾,皆名器也。”
                            


                            IP属地:浙江22楼2012-07-17 23:47
                            回复
                              秦筝:相传为秦蒙恬所造,其声哀怨。
                              秦筝起雁:筝柱斜列如雁行,故又名雁柱。雁飞,即指弹筝。
                              凤竹鸾丝:指丝竹乐器。
                              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或歌唱技巧高超。见于《列子.汤问篇》“薛谭学讴于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云回一曲:形容歌声美妙。
                              仙歌绕梁:比喻音乐美妙悠扬,使人久久而不忘。
                              急管繁弦:节奏急促、音色丰富而欢快的美妙乐曲。


                              IP属地:浙江23楼2012-07-17 23: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