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吧 关注:676贴子:9,386
  • 5回复贴,共1

▂★☆★ 唐宣宗搞改革“到官不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来的文章是《古代哪些皇帝搞改革“到官不止”》作者赵炎,我把标题改了一下,转到唐宣宗吧来。


1楼2012-07-21 12:33回复
    赵炎:古代哪些皇帝搞改革“到官不止” 文/赵炎
    小民说改革,在今天,如同“哑巴大吼,把聋子吓着了”一样的滑稽。尽管如此,小民还是可以说话的。昨读人民网署名文章,就有小民直言当下:改革--到官为止。快哉!其锐无比。这种声音,多多才益善。古人曰:“博声取列卿”。说话的人多了,声音自然就大了,或能影响到“列卿”,亦未可知!
    通常许多人认为,中国两三千年的吏治史,对民来说,基本都是乌鸦色,对官来说,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理由是,再怎么治,最终治的都是民,而治不到官的头上。那么,这种认识对不对呢?赵炎以为不全对,依然属于非常识。
    且不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牛人,在历史上,稍微脑袋不怎么浆糊的皇帝,都知道面粉加水才能做糨糊的道理,若是改革“到官为止”,就等于光加水不加面粉,恐怕也就白辛苦了。
    北魏孝文帝搞汉化改革的故事,大家均耳熟能详的,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孝文帝坚持了改革“到官不止”的原则。他规定,官员必须先著汉服,为民表率;“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也就是上朝议事,官员不准说原家乡土话,得说标准汉语。“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个紧箍咒,着实厉害,官员若不听话,就别怪皇帝翻脸。
    唐朝有个靠装傻博上位的皇帝,叫唐宣宗,搞改革也很有一套。史家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小太宗(李世民)”,他主政的时期叫“小贞观”。大家发现没有,唐宣宗的三把火,基本都是针对官的。若“到官为止”,那他的改革,就是浪得虚名,史家这么写,就是对灯发誓--真抽了。
    唐宣宗的改革,到了官这儿,还真不是浪得虚名,他敢于动真格的。比如对那些帮助他即位的宦官,他采纳了宰相令狐绹的建议,“有罪必究,有缺不补,待其自然消耗,以至于尽。”对那些阻碍改革的大员,他绝不手软,曾用极短的时间放倒了保守派宰相李德裕,启用重视科举的牛僧孺。他对亲属也不姑息。其舅郑光为节度使,曾一起讨论为政之道,当他发现郑光应对鄙浅时,非常不高兴,随即罢免其官职,终身当老百姓。由于他的改革“到官不止”,后人才称他为“小太宗”的。
    


    2楼2012-07-21 12:36
    回复
      宋代的皇帝,对官员大体上比较好,但一旦开始改革,到官也是不止的。如果有官反对改革,皇帝可能会说:兄弟,对不起,是你逼我这么做的。
      宋仁宗搞的庆历新政,在涉及到官员头上时,采纳了范仲淹与富弼的意见,“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等等。规定官员必须按时参加考核,以政绩好坏定升降。荫补为官的办法也做了修订,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且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同时还对地方官职田之数作了明确限制。
      他的儿子宋神宗启用王安石搞“熙宁”改革,王安石提出:“欲美风俗,在长君子,消小人,以礼义廉耻由君子出故也。”此处的“君子出”,就涉及官员了,君子可以做官,小人不能当官。宋神宗表示赞同,并征求了文彦博的意见,文彦博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就是说,官的问题是根本,必须治理好,才能得天下大治。于是,宋神宗坚定了“改革--到官不止”的决心。
      北宋的这两次改革,均已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当然很复杂,但赵炎以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官本身的反对,集体的反对,迫使皇帝“到官不能不止”,还得跟官一起吃“方便面”,互相谦让着“喝汤”,想想挺憋屈的。改革“到官不止”的结果是什么?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四十一年,北宋灭亡(1127)。
      后来的各个朝代基本是吸取了这两次失败的教训的。 如宋宁宗主政时期,对于涉官的改革,可能是有宋两朝最严酷、也最彻底的。《宋史》记载:庆元三年,“庚子,禁浙西州军围田。壬寅,诏自今有司奏谳死罪不当者,论如律。”什么意思?前者严禁官(军)跟百姓争田争利,后者着重打击那些徇私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贪官。
      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宋宁宗很是修理了不少官,特别是针对伪学(理学)之徒在各地为官者,往往被参以上述两罪而罢官,人数实在不少。大儒朱熹,“诏落秘阁修撰,罢宫观”;蔡元定等人,则被窜(发配)于道州。这些“到官不止”的改革,固然方向存在不少问题,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但那是由于历史的局限造成的,跟改革本身无关。
      明代张居正搞改革的时候,万历皇帝年纪幼小,支持估计谈不上,但无力反对,就等于支持了。或许每当张居正上一个折子,小万历只说一句话:想干吗?那就干吧。
      很显然,张居正的改革,是吸取了王安石的失败教训的,凡涉及到官员,无论你是多大的官,无论你上面关系多硬,不彻底完全打到你,绝不甘休。“到官不止”,在张居正的改革过程中,例子很多。
      如在张居正支持下,姚宗沐在江西,潘季驯在广东,庞尚鹏在浙江,白栋、王圻在山东,海瑞在江南,全面推行“一条鞭法”,各地官绅无不人心惊惶。特别是海瑞与前朝宰相徐阶的较量,以及跟江南诸多官绅的较量等等,尤为惊心动魄,富有传奇色彩。让许多官员每思及此,莫不伤心欲绝。
      满清窃取中原,历顺治、康熙两代,大力笼络士人、厚待官员,导致吏治腐败,积弊如山。逮至雍正上台,启用张廷玉,又开始变革。涉及官员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火耗归公,不允许官员擅用,等于断了官员的财路;二是摊丁入亩,官绅也要纳粮;三是废除贱籍,官员子弟必须和老百姓一样,要参加一定的劳役。
      没读过历史书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电视剧《雍正王朝》,田文镜在河南治理黄河,搞的就是废除贱籍;李卫在江浙为朝廷筹款筹粮,搞的就是摊丁入亩。可以说,没有雍正皇帝搞改革的“到官不止”,就没有后来的乾隆盛世。
      所谓以史为鉴,道理正在于此。看看我国今天的改革,涉及到农民的,很顺,涉及到市民的,很顺,涉及到民企、工人的,也很顺。但是,只要涉及到官,如三公消费、财产公示等,就顺不起来,为何?答案还得中央自己去找。改革,是“到官为止”,还是“到官不止”,小民的眼睛都亮着呢!(赵炎)


      3楼2012-07-21 12:36
      回复
        官僚集团也是既得利益集团,改革不对官僚下手则改从何来?根本无从谈起~~~~~~


        4楼2012-07-22 20:11
        回复
          感觉说介个文章是写给现在的人看的


          5楼2012-07-25 15:41
          回复


            6楼2012-08-03 18: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