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讲解
一, 论点,1)找出中心论点,分论点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2)分析论点怎么提出
二,论证:事例论证和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
证) 比喻论证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三,考点分析:
①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坦荡
坦荡是春日一望无际的原野,是夏日汩汩流淌的清泉,是秋水长天,是大雪无痕。坦荡是拂晓时分的万里霞光,是雨后青翠欲滴的远山,是亭亭玉立香远溢清的莲花。坦荡是海水的沉默,是天空的无言。坦荡是自然本身,是纷繁复杂的生活底色,是一种最本真的生活姿态。
天乃大,地波涌,可容君子坦荡之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坦荡是庄子的持竿不顾,逍遥游于尘世,任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澄净秋水之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坦荡是司马迁的忘却荣辱,以大海的胸怀包容世人之讽,内心之痛,以山的坚毅书写三千年的沧海桑田。“往事如烟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坦荡是苏轼“栋尽寒枝不肯栖”的书生本色”,“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举重若轻。“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坦荡者都有一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高度自信。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儿童的眼光是坦荡的,那里面折射出的是一颗赤子之心,成人的坦荡则是一种智慧,一种战胜了私欲和庸俗的清明澄澈。避开一切庸人自扰的得失,小圈子里的恩怨,将烦恼化为柳絮池塘的淡淡清风拂面而过。“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坦荡是一种站在高处的俯瞰,一种登高远远眺的悠然。用不予置理对付锱钵必较,用淡淡一笑对付蝇营狗苟。无招对有招,坦荡者不战而胜。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因为坦荡,你可以宠辱不惊,坐观窗外叶枯叶荣,静品天外云卷云舒。因为坦荡,你可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逍遥生活于天地之间,从容行走于光明大道上。因为坦荡,你才能拥有“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意人生。
坦荡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
坦荡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著地一路欢歌。
1.用文中凝练的语言概括怎样才能做到“坦荡”。
答:
2.读第三段,回答作者为什么说“坦荡”是一种智慧。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