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过去了,回顾当年的《红高粱》,我以为,《红高粱》最主要的,是奠定了我们这帮青年人在那个年代的人生走向。诚然,生活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我们有一种被压抑的情绪的确需要发泄;我们需要在“振兴”中去张扬我们自己的个性。因为,我们的内心有一种很强大的创造欲正驱使着我们要努力地去改造,建设我们自己的世界。所以,《红高粱》在血性上,尤其是视觉上的极度渲染,在那个时代,在整个的“时代潮流”中不啻是树起一面大旗。然而,事过境迁,特别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不断的得以解决,我们的情绪已不需要象“振兴”般的要得以充分的张扬了。于是,社会上关于人们的“人生走向”开始有所变化了:人们越来越讲究 有涵养的低调,不露声色中又十分讲究着一种很有内功的收敛……其实,这些又都是物质生活开始走向富足的具体反映。所以,基于这种意识形态的变化,我以为,表现人的内在张力,这也许是我们今后写作的一种走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