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河似练水如天,千年徽州皆古桥”。桥,历来为跨河越水方便通行所建,不为观赏,重在实用。然而一座座嵌镶在古徽州山川脉络上的古桥却造型各异、风姿万千,它如一部部灿烂的艺术史书记载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线路折回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着古徽州的辉煌历史。
徽州古桥是衡量一个古城镇和古村落所处历史地位和文化品位的重要象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古徽州地域保存的大小古石桥仍有120多座,其中有80余座被省、市、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数量之多、艺术之精,在全国实属少有。这些古桥隧产生的年代有所不同,但其行程和主体结构大体相同,大都是历代徽商浪迹天涯、艰苦创业、挣钱回乡后所建,结构上都由桥墩、石拱良、分水垛和桥栏组成,材料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耐腐茶园石,也有少数红砂岩。
到徽州不看石桥是一种遗憾,饱览徽州古桥是一种历史的考证,是一种艺术的享受。阳春三月,千峰叠翠,万壑云烟,河上碧波荡漾,两岸杨柳青青,正是古桥生辉的美丽季节,我们兴致勃勃的走进神奇的古徽州,饱览桥的旖旎风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是历代徽州的府治所在地,看桥首站自然在这里。古城歙县六水回澜,练江环绕,横卧在连江之上的三座大古桥在徽州古桥中可算是“大侠”风度了。他们各有特色,悠悠太平桥以长著称,建于明弘治年间,该桥为16孔拱形石桥,桥身为红色粉砂岩,全长268米,宽7.1米,系安徽省最长的古石拱桥。原桥中心有亭,解放后拆除改为平面公路桥。神奇的是这座没有一根钢筋,没有一滴水泥,由上百万块散石砌筑而成的石桥作为徽州的交通枢纽,在肩负新中国50周年的载运使命中,哪怕是数十吨载重车也未压塌,照样通过,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如今的太平桥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退休养老”,成为古城对外开放的旅游景观。
紫阳桥高大而雄伟,建于明万历年间,有9孔,长140米,宽10米,高却有14米,过往船只不落桅杆直穿而过,是安徽省最高的古石桥,这座古色古香的石桥横卧在惊涛拍岸的渔梁古坝下,早晨流动的雾纱飘逸而来,穿过桥洞,弥漫在古坝水埠的渔船上,似片片白帆。从古坝奔流而下的激流象一匹受惊的野马,在暗礁上激起层层浪花,美不胜收。
万年桥以坚固而闻名,它坐落在城北扬之河上,建于明万历元年,桥设9孔,长153米,高10米,宽6.7米,石料为清一色花岗岩,桥面桥栏为石板铺筑,是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古桥。
比起歙县城区的三座古桥,古徽州其他地方的古石桥虽没有高傲的形象,却富有各自浓郁的特色。休宁齐云山下登封桥,建于明万历15年,8墩9孔,长140米,宽7米,高9.5米,青石砌筑,原桥中有亭庙,两端各有石坊。它作为旅游景区的水上通道,桥头古树浓罩,水埠槌声阵阵,江上竹筏漂流,清清的江水倒映着古桥的身影。置身桥上,情调浪漫,心旷神怡,令人留恋忘返。来到万安古镇轮车村,眼前的轮车桥给人一种小巧玲珑、古意苍生之感,这座长仅15米,宽4米,高8米的石拱桥与桥头苍老的徽派建筑融为一体,加之布满桥体墙头的爬山虎,使这座明代古桥显得更缘故,更有韵味。
我们在“世外桃源”黟县看到的万松桥和通济桥可以说是徽州古桥中的小家碧玉,它们均为两墩3孔,看上去年纪相当,其实为一老一少,前者为清朝所建,后者为金朝遗产。在气闷秀丽的阊江上,横卧着一对姊妹桥,通称“阊江双虹”,即平政桥和仁济桥。其中仁济桥的桥面呈曲廊梯级布局,古风扑面,韵味无穷,一派贵族豪气。
徽州古桥,徽商编制的美梦。每座古桥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座古桥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令人陶醉,过目不忘。
徽州古桥是衡量一个古城镇和古村落所处历史地位和文化品位的重要象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古徽州地域保存的大小古石桥仍有120多座,其中有80余座被省、市、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数量之多、艺术之精,在全国实属少有。这些古桥隧产生的年代有所不同,但其行程和主体结构大体相同,大都是历代徽商浪迹天涯、艰苦创业、挣钱回乡后所建,结构上都由桥墩、石拱良、分水垛和桥栏组成,材料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耐腐茶园石,也有少数红砂岩。
到徽州不看石桥是一种遗憾,饱览徽州古桥是一种历史的考证,是一种艺术的享受。阳春三月,千峰叠翠,万壑云烟,河上碧波荡漾,两岸杨柳青青,正是古桥生辉的美丽季节,我们兴致勃勃的走进神奇的古徽州,饱览桥的旖旎风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是历代徽州的府治所在地,看桥首站自然在这里。古城歙县六水回澜,练江环绕,横卧在连江之上的三座大古桥在徽州古桥中可算是“大侠”风度了。他们各有特色,悠悠太平桥以长著称,建于明弘治年间,该桥为16孔拱形石桥,桥身为红色粉砂岩,全长268米,宽7.1米,系安徽省最长的古石拱桥。原桥中心有亭,解放后拆除改为平面公路桥。神奇的是这座没有一根钢筋,没有一滴水泥,由上百万块散石砌筑而成的石桥作为徽州的交通枢纽,在肩负新中国50周年的载运使命中,哪怕是数十吨载重车也未压塌,照样通过,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如今的太平桥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退休养老”,成为古城对外开放的旅游景观。
紫阳桥高大而雄伟,建于明万历年间,有9孔,长140米,宽10米,高却有14米,过往船只不落桅杆直穿而过,是安徽省最高的古石桥,这座古色古香的石桥横卧在惊涛拍岸的渔梁古坝下,早晨流动的雾纱飘逸而来,穿过桥洞,弥漫在古坝水埠的渔船上,似片片白帆。从古坝奔流而下的激流象一匹受惊的野马,在暗礁上激起层层浪花,美不胜收。
万年桥以坚固而闻名,它坐落在城北扬之河上,建于明万历元年,桥设9孔,长153米,高10米,宽6.7米,石料为清一色花岗岩,桥面桥栏为石板铺筑,是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古桥。
比起歙县城区的三座古桥,古徽州其他地方的古石桥虽没有高傲的形象,却富有各自浓郁的特色。休宁齐云山下登封桥,建于明万历15年,8墩9孔,长140米,宽7米,高9.5米,青石砌筑,原桥中有亭庙,两端各有石坊。它作为旅游景区的水上通道,桥头古树浓罩,水埠槌声阵阵,江上竹筏漂流,清清的江水倒映着古桥的身影。置身桥上,情调浪漫,心旷神怡,令人留恋忘返。来到万安古镇轮车村,眼前的轮车桥给人一种小巧玲珑、古意苍生之感,这座长仅15米,宽4米,高8米的石拱桥与桥头苍老的徽派建筑融为一体,加之布满桥体墙头的爬山虎,使这座明代古桥显得更缘故,更有韵味。
我们在“世外桃源”黟县看到的万松桥和通济桥可以说是徽州古桥中的小家碧玉,它们均为两墩3孔,看上去年纪相当,其实为一老一少,前者为清朝所建,后者为金朝遗产。在气闷秀丽的阊江上,横卧着一对姊妹桥,通称“阊江双虹”,即平政桥和仁济桥。其中仁济桥的桥面呈曲廊梯级布局,古风扑面,韵味无穷,一派贵族豪气。
徽州古桥,徽商编制的美梦。每座古桥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座古桥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令人陶醉,过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