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rld吧 关注:65贴子:2,656

☆WOURLD☆【人生】谚语格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掌握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孩子手中。男人可能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老板服务态度恶劣,真把我气炸了!」  

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的心情!  

当我们容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一个讯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此时我们就把这一项重大的责任,托付给周围的人——即要求他们使我快乐。我们似乎承认自己无法掌控自己,只能可怜地任人摆布。这样的人使别人不喜欢接近,甚至望而生畏。 

一个成熟的人能够掌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必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情绪稳定,能为自己负责,和他在一起是种享受,而不是压力。  

修行人教我们要:作自己的主人,不要被环境、物欲左右; 圣经教我们要「常常喜乐,凡事包容,凡事感恩。」你的钥匙在哪里?在别人手中吗?快去把它拿回来吧! 

 * * * * * *  快乐的源泉来自自己,而非他人! * * * * * *



1楼2007-02-26 09:35回复
    有一对年轻的夫妇,结婚了一个月之后,妻子想要回娘家看看,就邀丈夫和她一起回家去了。妻子对丈夫说「我们这一次回家,无论是对父母,或对亲朋好友,都要有礼貌,不要鲁莽或有失礼的地方,好吗?」丈夫就对妻子说「你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让你丢脸,也不会让岳父母失望。」到了娘家后,妻子就和父母聊起近况来了,丈夫就东看看、西看看,这里走走,那里逛逛的。

    不知不觉地,丈夫走到米房来了,看到了成堆的白米,想到自己也有点饿了,就顺手抓了一把白米,往嘴里塞,塞满了一口的白米,恰巧这个时候,妻子也走进房来了,丈夫一时白米也咽不下去,吐也吐不出来。

    妻子看到他痛苦的样子,就问他「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丈夫根本就说不出话来,妻子看他不说话,更是疑惑,就走近看看他,才发现丈夫脸腮部都凸起来了。妻子立刻带着丈夫去见她父亲说「爸爸!您看!您的女婿不知为什么,两腮都肿起来了,可能口腔有毛病,您赶快请医生来为他看病吧!」妻子一直紧随着丈夫身边,所以,丈夫一点逃避的机会都没有,他心里暗暗叫苦:该怎么办呢?

    不久,医生来了,医生看了一下凸起的脸腮就说「这是无名肿瘤,要赶快开刀,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于是,就为丈夫开刀了,结果,取出来的却只是一把白米。才知道原来是偷吃白米而造成的,这样害得四个人都很尴尬。

    对岳父来说,该是骂女婿?还是不骂?对妻子来说,丈夫可是真丢脸!对丈夫来说,偷吃白米,结果白挨一刀,害得大家白忙一场。对医生来说,他更是窘极了,他诊断是无名肿瘤,开完刀拿出来的却是把白米。所以,大家都不敢说话,结果不欢而散。

    人若是有一点点的功劳,或小小的长处,都喜欢向人炫耀,惟恐别人不知道。但是,若有一点点的过错,或有一点点的缺点,都深怕别人知道,巴不得隐藏起来。古人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如果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过错,除非不去做,因为纸包不住火,隐瞒只是一时的,迟早都有人会知道。光明磊落才是正人君子的作为。喜欢隐瞒过错的人,最后都不被人所尊敬!

    人并不是圣贤,偶尔都会犯一些错误,但是如果坦白说出来,表示有悔过的心才能消灭罪过,在错误中学习成长,才会让自己愈来愈好!


    2楼2007-02-26 09:3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一向得意容易让人忘形;为失败哀怨,对现实不满也是无用之举,一切当以心宽化解之。 

      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此人生岂不让人伤心透了?否。有句话你是知道的,叫「好事多磨」。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念:失意是一种磨炼的过程,心即使在冰冻三尺之下也不会凉的。有瑞雪兆丰年之说,雪愈大,年愈丰。 

      「比海更宽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生活不论如何磨人,如何将你压缩在一个四方的小盒子里,但思维的空间是不受限制的,心灵的视野没有藩篱,无比宽广,任你驰骋。来去自如,生命的迷人之处就在这里! 

      站得高,你就看得远。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人生,各色不同;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各有所好;喜怒哀乐悲恐惊,七种情感,品之不尽。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如果一生无挫折,未免太单调、太无趣、太乏味。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哪来成功的喜悦?也许你就是忍受不了人情的冷暖和失败的打击,抱头哀叹,早已说过「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自己还会遇到,那就当它是横亘于面前的一块石头吧。摆正它,蹬上去!也许视野会更开阔、心胸会更豁达呢! 

      人很善良,常常把宽容给了陌路,把温柔给了爱人,却忘了给自己留一点。有一句话很有用,叫「没什么」。对别人总要说许多「没什么」,或出于礼貌,或出于善良,或出于故作潇洒,或出于无可奈何;或是真不在意,或是别有用心。不管出于什么,谁让生活有那么多不尽人意之处?如果你要劝解自己,也要学着这么说。缺少阳光的日子很忧郁,你要学会说「没什么」,失去朋友的生活很寂寞,你要学会说「没什么」。自己已经很累了,需要一种真诚的谅解,说句「没什么」,对你自己,对自己疲惫的心灵。这么说着,并不是让你放纵所有的过错,只是渴求自拔;也不是决意忘怀所有的遗憾,只是拒绝沉溺。自己劝慰自己才管用。 

      人有同情心,见别人伤心——除了敌人和仇家——自己也不会快乐,总要上前劝一劝。劝告是出于善心,言语也很有哲理,然而听的人未必都能听得进去,听进去了也未必照此行事,因为剧痛使人麻木。有位女作家说:「我不劝任何人任何事。解铃还需系铃人,自己心上的疙瘩只有自己亲自动手方可解开,朋友的话,善良人的话都只是催化剂。自己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总之,失意在所难免,权且把心放宽。 

      ——选自《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吴晶编著


      4楼2007-02-26 09:37
      回复
        不懂得选择与放弃只有死路一条。 

        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 

        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半大不小的蝗虫慢慢地爬行过去。 

        但祖父捉过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去了,无一幸免! 

        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此,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 

        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再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时间,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默默地爬了出来。 

        蝗虫的死是因为它不懂得去选择,它只知道不停地挣扎,也不懂得放弃,所以只有死路一条;而青虫却恰恰相反,它懂得放弃,知道如何去选择,它活了下来。 

        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想过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选自《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吴晶编著


        6楼2007-02-26 09:38
        回复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其实,做人与处世,和木匠的工艺原理一样,讲究“留一条缝隙”。假若事事工于算计,利益当头,互不相让,凡事追求“美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岂能不紧张、不裂变?同样,一个人把所有的行为都目的化,岂能不把自己的理想挤压得变了形状。

          ——摘自《妙莲华》3/2003期


          7楼2007-02-26 09:38
          回复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敬什么 兄弟姐妹皆同气――争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什么 岂可人无得运时――急什么 
            人世难逢开口笑――苦什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摆什么 
            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 死后一文带不去――悭什么 
            前人田地后人收――占什么 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 
            举头三尺有神明――欺什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傲什么 
            他家富贵前生定――妒什么 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 
            赌博之人无下梢――耍什么 治家勤俭胜求人――奢什么 
            冤冤相报几时休――结什么 世事如同局一棋――算什么 
            聪明反被聪明误――巧什么 虚言折尽平生福――谎什么 
            是非到底见分明――辩什么 谁能保得常无事――诮什么 
            穴在人心不在山――谋什么 欺人是祸饶人福――卜什么 
            寿自护生爱物增――杀什么
             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


            9楼2007-02-26 09:49
            回复
              芹生 

              我的恩师――雪公老师,在世时曾不断勉励学生要培养眼力,扩展心胸,切莫无知妄作,有眼不识泰山。老人家并以泰山为喻,说了一则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从前有位外地的读书人,走到泰山脚下,望着山腰上的石碑「泰山」二字,便大声念道:「秦川就是这儿。」

              不远处一位农夫听到了,赶紧向他纠正说:「先生,这儿是泰山。」 

              那位念秦川的读书人,回头瞧瞧那拿锄头的草地郎,端详了一会儿,再往山头上瞧瞧,便说:「明明写的是秦川嘛!你说什么?」 

              「唉呀!我告诉你,这里是泰山!」农夫急得不得了。 

              「你啊!不识字吗?那山头上写的明明是〖秦川〗」那读书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我啊!在这里住了五、六十年,只知道有〖泰山〗,没听说过有〖秦川〗,你念错了!」农夫也很自信的样子。 

              「你才错了呢!」 

              两个人在那儿吵了起来。 

              「好!好!你既然说是秦川,那咱们来打个赌,赌二十个钱。咱们到村里找个老师评评理,看看谁是谁非?」 

              「好啊!一言为定!」那读书人说。 

              于是两个人一起走到村里,找到了学堂里的教师,把缘由从头说一遍,请老师做个公道。 

              那教师笑着看看那草地郎,又看看那外地读书人,摸摸下巴,慢条斯理的说:「是秦川!」 

              那读书人乐坏了,一脸得意洋洋的神情向农夫说:「跟你说秦川就是秦川,还要打赌,输了吧!」 

              他拿起二十钱,笑哈哈的走了。 

              这农夫愣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眼睁睁地看着钱被拿走了,又被酸了一顿,等到回神,才想…… 

              「不对啊!明明是泰山,那教师怎么?……」 

              「老师啊!您今天是怎么回事?我虽没读什么书,咱泰山人,什么时候变成秦川人了啊?」 

              「唉!老乡!没关系!就这二十钱,让他一辈子不识泰山。你看是谁赢谁输啊!哈哈!哈!」 

              雪公老师就这样用各种方式,来激励学生的心智,刚听到故事的开头,谁也没想到农夫会输掉二十钱,经过这曲折变化的结果,听的人无不警醒,原来一个人气势太盛不够谦虚,会可怕到像那读书人一样,不明不白地被蒙蔽真理,而一辈子永远不识泰山了。


              10楼2007-02-26 09:50
              回复
                当你想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是健康的人际关系时,请读一读这篇文章; 

                当你事业有成,却找不到内心的安和快乐时,,请读一读这篇文章;
                ――选自《让高墙倒下吧》李家同著 

                作为一位心理学教授,难免会有人要来找你,却又不肯到医院去看你的情形。这种人往往都是社会上的知名人士,他们心理上如有问题,当然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时,他们就会悄悄地来找我这种人了。 

                这次来的人是社会上家喻户晓的工业家,当年从我们学校毕业的时候,就以有领导能力出了名,不到几年,他的事业就扶摇直上。一般人对他的评价是他特别冷静,从不慌乱,判断力更是相当正确,他的成功,一直是坊间书籍津津乐道的对象。谁都羡慕他,中小学生都暗暗地希望能像他这样,白手起家,建立一个庞大的工业王国。 

                这位名人进来的时候,却流露出一种非常严重的焦虑心情,他直截了当地说:「我想自杀」。对我而言,这当然是想像不到的,这位被人人羡慕的社会知名人物,为什么如此沮丧呢? 

                他告诉我他之所以想自杀,是因为他有一个毛病,他无法「爱人」。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怪病,这个年头,大多数的人都会埋怨没有人爱,感到社会的冷漠。自己承认无法爱人,一心在想自杀,这还是我第一次碰到。 

                于是他告诉我他的奇遇。 

                在他大四的时候,他已是同学中企图心非常强的一位,有一天,学校里心理系的一位名教授把他叫去,问他肯不肯参与一个秘密的实验。这位名教授可以给他一种发明的药,吃了药以后,他的判断力会更好,人也会更加冷静,观察力会相当敏锐,以他现在既有的学问,加上这些特别的能力,将来一定可以事业成功,在社会上扶摇直上。 

                他虽然对这种药有兴趣,可是他也知道任何药都会有副作用的,所以他立刻问那位教授这种药有没有副作用,教授告诉他,他只要吃五颗就够了,在生理上副作用几乎没有,可是这种药却有一种奇怪的副作用,吃了药以后,就会丧失了爱人的能力。 

                我的病人对于无法爱人,不太在乎,他认为这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他问教授会不会仍有被爱的能力,教授说他仍会感到别人对他的爱,只是不能爱人而已。 

                他觉得似乎值得一试,因为他知道在社会上所有成功的人不仅因为他们工作得非常努力,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观察力特别敏锐,判断力也特别正确。他当时一心一意要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吃了药以后,虽然不能爱人,反正仍能感到被爱,因此他答应了。 

                教授却非常小心,一再问他对药的副作用了解了没有,他说他了解,而且也愿意冒这个险,于是教授给了他五颗药,他照指示在五天内吃了这五颗药。 

                药性果真很灵,他进入社会以后,大家都称赞他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他的决定十有八九都是对的,难怪他的事业蒸蒸日上,谁也比不上他。 

                可是他终于发现药的副作用非常可怕,因为他变成了一个十分冷漠的人,他从不同情任何人,也对任何人都没有什么感情,即使他的母亲去世,眼见他的弟弟哀痛欲绝,他却什么感觉都没有,他的太太和孩子都知道他对他们毫无感情可言,他的部下更加感到他是世界上最冷漠的人。 

                他开始发现他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快乐,他的理智告诉他,付出比得到更有意义,他冷眼观察社会上真正快乐的人都是对别人充满爱心的人,这些人事业都比不上他,可是只因为他们能够关怀别人,内心充满平安的他们快乐多了。他虽然很希望也能如此,可一直做不到,大概药性太强了。 

                他虽然号称可以感到别人的爱,可是因为他不爱人,也没有什么人爱他。最糟糕的是,给他药的教授已去世了。他无法去问他要解药,他知道我是这位名教授的亲传弟子,也已是大牌教授,所以他只好来找我,希望我替他弄到解药。 

                我觉得这件事实在古怪之至,因为我从未听过这种药,我本来想立刻拒绝他的,可是看他不断地要求,只好答应他试试看。我利用电脑作了大规模的文献搜寻,发现从未有人提过这种药,据我记忆所及,这位名教授也从未向我提起这一个秘密的实验,我更没有听过人的爱心是可以受药物控制的。 
                


                11楼2007-02-26 09:5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无论人得意时还是失意时,只有选择善待他人,才能获取别人对自己的善待。 

                  我与某公司董事长做了多年邻居。当他的公司财源茂盛的时候,他的汽车碾扁了别家的小鸡小鸭;他的狼犬自由散步,对着邻家的小孩子露出可怕的白牙;他修房子把建材乱堆在邻家门口。坦白说,他在邻居中间没有什么人缘。 

                  后来,他的公司因周转不灵而歇业,我们经常在街巷中相遇,我步行,他也步行。他的脸上有笑容了,他的下巴收起来了,他家的狼犬也拴上链子,他也经常弯腰摸一摸邻家孩子的头顶。可是,坦白说,他仍然没有什么人缘。 

                  一天,偶然跟他闲谈,谈到人世烦忧和恩怨。我随口说:「人在失意的时候得罪了人,可以在得意的时候弥补;在得意的时候得罪了人,却不能在失意的时候弥补」。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若有所悟地点一下头。 

                  他暂时停止改善公共关系,专心改善公司的业务。终于,公司又「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起来,他又有小车可坐,不过他的座车从此不再按喇叭叫门,并且在雨天减速慢行,小心防止车轮把积水溅到行人身上;他的下巴仍然收起来,仍然时不时地摸一摸邻家孩子的头顶。再后来,他搬迁了,全体邻居依依不舍送到公路边上,用非常真诚的声音对他喊「再见!」 

                  乡间邻里,人与人之间应当彼此尊重与关怀,这里面其实有一种因果的轮回,你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善待你,否则相反。 

                  ——选自《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吴晶编著


                  13楼2007-02-26 09:51
                  回复
                    缘聚而来,缘散而去,聚散乃人生常态,有缘成为同路人,到站各自奔东西。 

                    古人送别到十里长亭,到灞陵。如今,突然觉得人生处处布满驿站,一挥手,便成别离。 

                    自小,每年分班或毕业典礼都像大祸临头。不断结交的好友又不断失去。上大学时,老同学写来信,读了深有感慨。他说,回顾同窗三载,前后桌到左右班,再到现在两个学校、两个城市,距离越来越远,而朋友也越来越「老」了,其间的几句玩笑也成了我们仅有的谈笑了。可不是吗?相聚的日子太长,很容易变得平淡,正像那歌中唱的:「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却各奔东西!」 

                    自分开之后,冷暖自如,久别重逢,似乎有了机会吐无边的感慨,却往往不知从何说起,于是只有数句寒暄,加上搜肠刮肚的几个并不可笑的身边奇闻轶事。多年不见的朋友,再见面时,觉得彼此都有一点不同了。有人有了一双悲伤的眼睛,有人有了冷酷的嘴角,有人是一脸的喜悦,有人却一脸风霜,岁月沧桑都隐隐约约地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人生像划船,一降生,你便上了家庭的这条船,父母兄弟由不得你挑选,长大了,学校又是一条船,同学们相助相帮,朝同一目标努力;毕业好似船靠岸,你有你的理想,他有他的打算,我有我的观念,尽管友情难舍仍免不了道声「再见」,以便各自选择喜欢的其他船,就这样一直划下去。 

                    其实,人生的路要每个人自己去走,谁也代替不了谁,正像这「路」字,一半是「足」,意思是要脚踏实地,一半是「各」,代表各人有各人的走向,有所往,有所返,有所聚,有所离,有所予,有所求,全在这路上。不舍与伤别是始终不能改变的,但是有些是改变了的。随着年少的远去,知道长相忆比长相聚更为可贵,学习不是虚度光阴和情感。这样,作别之时,没必要把气氛装点得很悲壮,阴晴圆缺,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何必哀哀戚戚,儿女共沾巾?「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二首》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态,能够偶尔话起,而心中依然感到温存,就是好朋友,再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让我们潇洒的挥别,留取彼此的美丽,放在心里。 

                    路还是要自己走,聚散且随缘吧! 

                     

                    ——选自《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吴晶编著


                    15楼2007-02-26 09:52
                    回复
                      有一个这样的犹太人的寓言: 

                      从前有个国王,得了一种世界上罕见的奇病。经医生诊断,此病只有喝了狮子奶才能痊愈。可是怎样才能得到狮子奶呢?大家都一筹莫展。 

                      有一个聪明的男孩子得知此事后,想出一个办法。他每天跑到狮子洞穴的附近,给母狮子送上一只小狮子。到第10天,他和母狮子很亲密了,终于顺利地取到了一点狮子奶,可以给国王当药用。 

                      可是在去王宫的路上,他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却吵起架来,闹得不可开交。吵什么呢?原来是争论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取奶的过程中最重要。 

                      脚说:「如果没有我,就走不到狮子洞,自然就取不来奶。」 

                      手说:「如果没有我,拿什么取奶?」 

                      眼睛说:「如果没有我,看也看不见狮子,怎么取奶?」 

                      这时,舌头也突然加入进来,说:「如果不能说话,你们一点用处也没有。」 

                      身体各部位一听,更不服气,群起而攻之:「你舌头没有骨头,完全没有价值,别再妄自尊大。」 

                      舌头一看情势不妙,赶紧闭口不语。 

                      进了王宫,舌头又开口说:「到底谁最重要,待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到了国王面前,男孩子献上狮子奶,国王分辨不出这是什么奶,便问那男孩子。 

                      男孩子回答说:「这是狗奶。」 

                      这时身体各部位才知舌头的重要,连忙向它道歉。于是,舌头才改口说:「不,是我说错了,这是货真价实的狮子奶。」 

                      在犹太人眼中,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用的,一时无用,另一时也许就有用。 

                      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总是各有长处,各有短处。在与人相处中,犹太人就是这样看待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与其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并且努力使自己扬长避短。 

                      本文选自《犹太人的智慧》陈冠任著


                      17楼2007-02-26 09:53
                      回复
                        沈心松是袁了凡的姑父,袁了凡谈论他时说:沈公为人乐观平易,从来不亲口说别人的过错,与人交谈总是温言细语,惟恐出言伤害别人。愤怒责骂的声音与脸色,从不加于奴婢仆人。有一次去浦家赴宴直到深夜,仆从都喝醉了,沈公自己划着小舟回家。船到岸,沈公叫那些仆人的妻子各扶自己的丈夫回去安寝。等到天亮,公没有起床,我姑母袁夫人催促他说:「你今日为何起床这么晚?」沈公说:「我怕那些仆人见到我而惭愧,且等他们下田作业,我再慢慢起来也不迟呀。」我姑母也是宽厚仁德未曾恶言变色。我偶然在厨房中坐了半天,见她所做的三件事,不愧于古人。当时我表兄生病,姑母亲自将一碗好酒放在桌上,仆人文成从外面进来,将那碗好酒倒在地上,姑母问他为何这样做,仆人说:「我还以为那是一碗茶。」姑母说:「你不知道那是酒,原本无过,只是从今以后凡做事都应当仔细,千粒米难酿一滴酒呀。」仆人愧悔无比。大概诚恳耿直的几句话,比鞭斥捶楚还严厉。又有一个小童将所端的盘打翻在厨房的地下,小童的母亲自个去责怪小童。姑母望见,赶快制止地说:「此事并非故意,为何责难他?赶快将那碎坏的盘子清除干净,不要残留下来,以免刺伤别人的脚就行了。」有一个田保乘船来询问表哥的病情,姑母备办酒食招待他,而且还送给他船资,接着又度量田保所送的两种物品,加倍厚送答谢他,并对我说:「贫苦的人前来问病,是他们的一片好心,岂可让他们破费折本呢?」片时所见,姑母虑事处事都符合伦常。所生的儿子沈科、孙子沈道原都考中了进士。


                         默想:同样表达一件事,温和的话语,往往能令人产生由衷
                         

                        的感激;严厉的喝斥,虽能遏制令对方惊悚,但内心并非真正的折服,

                        往往尚有余怨存在。

                        本文节选自《德育古鉴》


                        19楼2007-02-26 09:54
                        回复
                          (一)

                          按国人的传统,奶奶带孙辈是相当普遍的。对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婆媳之间往往有不同的见解和做法。在家庭中,为此类的分歧,婆媳之间闹别扭、不和睦的屡见不鲜。难道婆媳之间真的是不可调和的吗?看完下面的两个例子后,我们自会找到解开这个结的妙方。

                           场 景 一

                          午后,奶奶在精心地为孙女剥葡萄皮。儿媳见到心想:孩子也该学着自己剥了,总是这般娇惯,非被宠坏了不成。于是,就对奶奶说:「妈,您就别剥了,她要吃让她自己剥。」奶奶头也不抬,一边剥皮一边回应道:「孩子小,她哪儿会剥。」儿媳联想到奶奶平日对孩子总是包办代替,孩子什么也不肯学,心中更加不悦。就连声说:「您别剥了,让她自己来。」

                          三次请求无效,儿媳终于按耐不住,讲出了连她自己都觉得离谱的话:

                          「别剥了,其实您的手指甲也不一定比葡萄皮干净。」言语刚出,奶奶的手立时停在半空中,家里的气氛顷刻之间凝结了。奶奶疼爱孙女的心,被儿媳的这番话语深深地刺伤了。

                          往后……

                           场 景 二

                          炎热的夏日,奶奶携孙子回儿子家。孙子兴冲冲地敲门,侧耳倾听门内妈妈的反应。奶奶在门外絮絮地对孙子说着什么。孙子转头对奶奶大声喊:「别吵了,我都听不见妈妈的声音了。」这一幕被正在开门的儿媳看得一清二楚。听到孩子这么对奶奶讲话,身为教师的她,清醒地意识到不能放过这教子的机会,便对孩子说:「对奶奶讲话这么没礼貌,现在就向奶奶道歉。」

                          孩子站在门口,低着头不肯向奶奶认错。心疼孙儿的奶奶忙不迭地替孙子讲话:「天这么热,还道什么歉啊!快让孩子进家凉快凉快吧。」

                          (画外音:如果您是这个儿媳,此时会如何应对?)

                          儿媳非但没有对未配合她的婆婆表示不满,而是善体婆婆爱护孩子的存心,对儿子说:「你对奶奶这么无礼,奶奶依然还是处处为你着想!」言罢,儿媳走到婆婆面前,诚恳地说:「妈,是我没教育好孩子,我给您道歉。」说完又给老人深鞠一躬。

                          看到这一幕,孩子流下了愧疚的眼泪,教子的目的达到了。婆婆也为有这样一个明理而孝顺的儿媳欣慰不已。

                          当晚,儿媳趁房中只有婆媳二人的机会,和颜悦色地对婆婆讲述一家人共同配合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婆媳两人在一片和谐之中,就教育后代的问题很快达成了共识。


                           

                          编后语:教子之妙,存乎于心。场景二中的儿媳,明了「慎于始」的重要性,善于抓住孩子犯错的点滴机会,适时教子。在婆婆并不配合的当下,她仍善体婆婆的慈爱存心。最可贵的是,对于孩子的错误,她还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位儿媳,就是国学启蒙中心的老师。她用活生生的实例告诉我们,圣贤的教诲离我们并不遥远,时时可以用在日常的生活里。

                          本文内容根据邵老师讲解《弟子规》的录音改编


                          21楼2007-02-26 09:55
                          回复
                            陈传喜

                            阿姆斯特朗在迈上月球时,因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而家喻户晓,但一同登月的还有一位叫奥尔德林的,虽然对我们来说很陌生,但同样让我们敬佩。

                            在庆祝登月成功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记者突然向奥尔德林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作为同行者,阿姆斯特朗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是否感觉到有点遗憾?”现场轻松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在众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奥尔德林很风趣地回答道:“各位,千万别忘记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从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

                            有一位智者,和一个朋友结伴外出旅行。在行经一个山谷时,智者一不留神滑跌了,他的朋友拼尽全力拉住他,不让他葬身谷底。智者得救后,执意要在石头上镌刻下这件事情。他的朋友问: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智者说:当然。于是,他在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在经过某山谷时,朋友某某救我一命,刻完后,他们继续自己的旅程。有一天,在海边,两个人因为一件事情争吵起来,朋友一怒之下,给了智者一耳光。智者捂着发烧的脸说:我一定要记下这件事情!他的朋友说:随你记,我才不怕!智者于是找来一根棍子,在退潮后的沙摊上写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某海滩上,朋友某某打了我一耳光。朋友看过之后不解地问他:你为什么不刻在石头上呢?智者笑了,说:我告诉石头的,都是我惟恐忘了的事情,我要让石头替我记住;而我告诉沙滩的事情都是我惟恐忘不了的事情,我要让沙滩替我忘了。朋友惭愧。

                            聪明的人懂得善待别人,不会抓着对方的错误不放,他会用自己的方式走出没有结果的故事。也许几十年之后,人们早已忘记了奥尔德林,但却不能忘记他那种玉树他人,真诚分享朋友快乐的美德。让我们将不值得记住的事情统统交给沙滩吧,让海水卷走那些不快,伴随着新一轮朝日诞生的是你无忧的笑脸无瑕的心。


                            22楼2007-02-26 09:5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宽容是人和人之间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它和诚实、勤奋、乐观等价值指标一样,是衡量一个人气质涵养、道德水准的尺度。

                              宽容别人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一种接受、一种爱心,有时候宽容更是一种力量。

                              有一位部门经理,有一次外出时丢失了手提包,里面除了一些钱物,还有公司的公章。

                              当她既内疚又担心地站在总经理面前,讲完所发生的事情后,总经理笑着说:「我再送你一只手提袋好吗?你以前的工作一直非常出色,公司早就想对你有所表示,但一直没有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那位没有暴跳如雷的总经理,用宽容的态度处理了这件事,使部门经理心怀感激,后来任凭其他公司用多么优厚的待遇聘请她,这位部门经理都不为所动。

                              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宽容本身也是一种沟通、一种美德。

                              假如生活中,我们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或自己身边的人做错了什么,千万不要生气愤怒,而应学会宽容。

                              生气愤怒是人类最坏的毛病之一,它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是一种徒劳的、于已于人无益,是无能的表现。

                              清朝初叶的李绂做过一篇〈无怒轩记〉,他说:「吾年逾四十,无涵养性情之学,无变化气质之功。因怒得过,旋悔旋犯,惧终于忿戾而已,因以『无怒』名轩。」

                              李绂「无怒」,我们「宽容」如何?

                              宽容并不等于懦弱,我们是在用爱心净化世界,而不是含着眼泪退避三舍。

                              宽容不是天平一端的砝码,不停地忙碌,以维持着不断的平衡,而是人世间永恒的爱与包容。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把宽容插在水瓶中,她便绽出新绿;播种在泥土中,她便长出春芽。

                              学会宽容吧!互相宽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互相宽容的夫妻一定千年共枕,互相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本文摘自《把这份美德传下去》

                              作者:董宝纲


                              23楼2007-02-26 09: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