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吧 关注:974,921贴子:6,315,627
  • 12回复贴,共1

金牌改变命运,我们不是运动机器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伦敦奥运马上就要拉开大幕,对于金牌大户中国代表团,国外媒体也是相当关注。近来,包括美国《时代》周刊在内的众多媒体都报道了中国选手备战奥运的情况,他们的观念如出一辙:奥运会对于中国是异于别国的,关乎到运动员的生计,因此中国选手更像机器人,为这条金牌生产线工作。  《时代》周刊探访举重队称:奥运对他们而言是生计  美国《时代》周刊近日报道了即将征战伦敦奥运的中国举重队。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描述的:  9点整,在距离北京天坛一个街区的一处大型体育馆里,中国女子举重队的队员们前来报到。在一个小时之内,一项奥运会纪录被打破,一项世界纪录几乎被追平。对于这支预料会在伦敦奥运会上囊括所有金牌的举重队来说,这不过是又一个普通的训练日。   李雪英长着老茧的手掌给人一种砂纸的感觉。她的锁骨因为杠铃的重压而呈淤紫。这位河南农民的女儿对于自己参加的首次奥运会没有表现出多少期待。她说:“我的责任是为国争光。我一心扑在举重上,因为我不想让教练和领导失望……对伦敦我不觉得有什么激动的。”   李雪英的这种矛盾心理是许多中国奥运选手所特有的。对他们来说,体育并非自己选择的爱好,而是一种生计。每周六天,举重队的30名队员都要完成同一套累人的训练计划。这样的安排看似机械,但举重队员之间有一种温馨的友爱关系,而且他们看上去与教练和训练师也有密切的关系,这里是他们的家。他们很少有自由时间。两次获69公斤级奥运会金牌的刘春红的参赛足迹遍及欧洲、北美和亚洲。她告诉我:“全世界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巴黎。”原因是巴黎是她被准假出去游玩的唯一的外国城市。   女子举重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奥运项目,但其短暂的历史却见证了中国在国家控制下取得的金牌榜位置的快速蹿升。在从跳水到乒乓球、羽毛球的许多项目上,中国已经培养出了令外国对手望尘莫及的运动员。为了增加中国的金牌数,国家体育官员制订了夺标方案:瞄准参赛国家较少的不那么热门的项目,选择诸如举重等设置多枚金牌的大项,并且把重点放在女子项目上——因为多数国家的女子竞赛项目都处于经费不足的状态。   英国跳水天才戴利:中国选手像是机器人  无独有偶,日前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英国跳水天才戴利语出惊人,说他的主要竞争对手邱波就像机器人一样。戴利是这样评价邱波的:“他像一个机器人……如果你不给他压力的话,他就不会犯错,所以击败他是件很难的事情。”对于其他中国选手,戴利也有自己的看法。“中国选手有与我们不同的训练方式,他们远离学校和家人。”戴利说,“中国跳水就像是流水线一样运作,一名选手退役后,还会有其他人顶上来,因此这是完全不同的。我一周训练6天,每天5个小时,这已经算多的了,可中国选手每天也许要训练7个小时,他们更为刻苦。不过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我不一样,我不总是只想着跳水。”
戴利的一席话也许可以代表大多数外国运动员的心声。戴利好歹每天还能训练5个小时,而墨西哥“跳水公主”埃斯皮诺萨每天的训练时间却只有1个小时,如果不是因为教练是马进,或许埃斯皮诺萨连1个小时都不愿坚持,而她的竞争对手陈若琳为了北京奥运会,可以在女孩身体发育期3年不吃晚饭。除了中国选手,谁能做到这一点?



1楼2012-08-01 15:54回复
    看机器人比赛
    看CCTV


    2楼2012-08-01 15:57
    回复
      他们是英雄,为什么要说他们是机器人呢?
      在中国人的心中他们都是英雄。


      3楼2012-08-01 16:07
      收起回复
        金牌都是中国的,心里爽吗?
        让一群最需要锻炼的人围观另一群最需要休息的人玩命的锻炼
        我们需要的
        不是机器人


        8楼2012-08-01 17:57
        回复
          当他们拿到奖牌的那一刻,他们觉得值了,有付出就有回报,正是这超越其他国家的刻苦训练才有中国体育的霸业,我想他们并不后悔青春逝去换来一生的荣耀,被祖国全国人民的尊敬。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08-01 17: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