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莲吧 关注:152贴子:1,389

【胡思乱写】蜈蚣岭---看到了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草稿中,待整理。
最近灵感不如前面。
不过文笔虽差,大概意思应该表达出来了。
先感谢吧主提供参考的苏东坡小词《江城子》


1楼2012-08-03 16:11回复

    如果说鸳鸯楼是个惨剧,到了蜈蚣岭,更是一个让武松完全陷入疯狂的过程,这个看似平淡,还颇具行侠仗义的小故事,掩藏了最悲剧的结果。
    一直想感性化的写这个故事,但发现自己文笔拙陋,写出来会平淡无奇,所以放弃这方面的努力,改为,简单说说,我在蜈蚣岭看到了什么。
    先看前文武松告别张青孙二娘一段:
    武松道:“阿嫂但说的便依。”
    临行,张青又分付道:“二哥,于路小心在意!凡事不可托大!酒要少吃,休要与人争闹。也做些出家人行迳,诸事不可燥性,省得被人看破了。如到了二龙山,便可写封回信寄来。。。”
    武松对于张青,也就是哥哥,哥哥的吩咐可以说一句都没有听进去,在蜈蚣岭和孔家庄二节里,他完全违背了张青临行的教诲。
    而相反,他对孙二娘,即嫂嫂,让她打扮成行者,他一直依从,从蜈蚣岭试刀,到孔家庄清醒后,他首先记得的第一件事就是他那套衣服、顶骨珠子、戒刀。
    这里延续了血溅鸳鸯楼后,武松彻底与主流社会决裂的,潜意识希望听嫂嫂而不听哥哥,这种逆反的,离经叛道的心态。


    2楼2012-08-03 16:13
    回复

      蜈蚣岭最先引起我关注的是后面的孔家庄一节:
      “冬月天道,溪水正涸。虽是只有一二尺深浅的水,却寒冷的当不得。扒起来,淋淋的一身水。却见那口戒刀,浸在溪里。武行者便低头去涝那刀时,扑地又落下去了。只在那溪水里滚。”
      “三四十人一发上。可怜武松醉了,挣紥不得。急要爬起来,被众人一齐下手,横拖倒拽,捉上溪来。”
      这段描写武松抢酒喝后醉倒和林冲那段非常像。都是因为人遭逢大难变故后,感觉被社会所抛弃的放任自流的狂妄又痛苦的行为表现方式。但奇怪的是,林冲的这段发生在风雪山神庙后,很顺理成章。而武松这段,不是应该发生在鸳鸯楼之后吗,为什么发生在蜈蚣岭之后?
      我留意到,南宋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里,对武松的赞语“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这几句,非常符合书中的武松。而这几句话是针对出家后的武松,也就是说武松出家后犯了五戒。急忙翻书,我看到:“张青又道:二哥,你听我说。不是我耍便宜。你把那张都监家里的酒器留下在这里,我换些零碎银两与你,去路上做盘缠,万无一失。武松道:大哥见的分明。尽把出来与了张青,换了一包散碎金银。”
      武松依从张青之言把从张都监处偷盗来的东西转换为现钱,这违犯“不偷盗”的戒律,作者把它安排在武松穿上行者衣服之后而不是换衣之前,正对了我的思维方向。其他三戒酒、气、杀,作者是放心用明线写的,众所周知,唯独这个色戒。。。


      3楼2012-08-03 16:15
      回复

        蜈蚣岭杀死道童和飞天蜈蚣,本意是延续武松见不得世道不干净,抛开法律体制,自行处置的行为方式。但作者却笔锋一转。
        孤身男女独处是永恒的暧昧母题,梁山好汉的未婚关系男女在房间内独处,书中出现过四次:鲁智深与金翠莲,武松与潘金莲,武松与张氏女,燕青与李师师。每次结果不同,都大有深意,题外话就不写了。
        蜈蚣岭的----明月夜,松林,坟庵,小窗。。。苏东坡《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楼2012-08-03 16:16
        回复

          1:武松说的“庵里婆娘出来,我不杀你。只问你个缘故。”,开始的意思和前面“引诱说话不算数”一样,是潘金莲给他留下的心魔,因为他从潘金莲那里追问真相时,得到的真相就是自己原先最坏想象的结果。飞云浦鸳鸯楼武松都被驱使着。
          2:蜈蚣岭女人的回答,是个可怜的真相,一个孤单女人的命运。所以 “问个缘由”的结果,与他前面的说话不算数不同,他停止了杀戮。相同的伤感使他们有了走近的机会。眼泪,再一次符合苏东坡小词的意境

          


          5楼2012-08-03 16:18
          回复
            待续。。。。。。。。。


            6楼2012-08-03 16:18
            回复
              先加精,待楼主完篇再谈我的观稿心得。


              IP属地:安徽7楼2012-08-06 21:25
              回复

                3:张氏女全家被杀却与仇人相伴,既受世人谴责,又被法律抛弃。她也如同孤魂野鬼般。武松何尝不也变得如此。张氏女的一段告白,这段告白,我的理解,就如我那首《张氏女月下邀武松》
                4:张氏女知道外面寒冷,请武松进房,并备上酒肉。嫂嫂的影子又浮现了。而这女子,还对武松自称“奴家”,莫不是嫂嫂的幻影。当武松停止杀戮之心后,他这个世俗与法律之外的人也和张氏女这位被法律抛弃的可怜女人,在月夜朦胧半梦半游离中发生了关系。


                8楼2012-08-08 11:51
                回复

                  从书中再找几个节点: 没颜色设置的
                  武行者道:「这厮有些财帛么?」妇人道:「他也积蓄得一二百两金银。」武行者道:「有时,你快去收拾(只说收拾),我便要放火烧庵也(为何推迟了)」那妇人问道:「师父,你要酒肉吃么?(酒肉,什么酒什么肉,暧昧所指,飞天蜈蚣留下的,这女子也是飞天蜈蚣留下的)」武行者道:「有时,将来请我。」那妇人道:「请师父进庵里去吃。(如果现实中有男子或女子邀请你进房。。。)」武行者道:「怕别有人暗弄我么?(联想到了谁?孙二娘的人肉馒头,玉兰的合谋?)」那妇人道:「奴有几颗头,赚敢得师父。(嫂嫂没有害过他)」武行者随那妇人入到庵里(孤身男女一方进入房间,可以参见影视镜头。。。),见小窗(小窗,有情调的描写)边桌上摆着酒肉。武行者讨大碗吃了一回(吃了一回,还是暧昧之词)。那妇人收拾得金银财帛已了,武行者便就里面放起火来。那妇人捧着一包金银,献与武行者乞性命。武行者道:「我不要你的(你的什么?金银是飞天蜈蚣的,很含糊的语句,为何不直接说;这金银你拿去我不要),你自将去养身(前面只说收拾,并没有说这些钱给她,此时说这些钱你拿去)。快走,快走!(突然赶她走,而且很急切)」那妇人拜谢了,自下岭去(为何让一位孤身女子走夜路,可以参见燕青送获救女子下山。)。武行者把那两个尸首,都撺在火里烧了。插了戒刀,连夜自过岭来。迤逦取路,免不得饥餐渴饮,夜宿晓行。望着青州地面而来。。。


                  9楼2012-08-08 11:53
                  回复

                    回头再看苏东坡那首小词,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纠缠他很久的爱与欲,终于在蜈蚣岭一发不可收拾。月夜下,不需要灯火,不需要看清这女子的相貌,她就是似曾相识的人,梦境中走来,痛苦无依中唯一的依靠。。。心魔最后的失控。
                    然而这毕竟是梦,他无法面对后面的结局,所以把钱都给她,狠心赶走她。
                    时遇十一月间,天色好生严寒。当日武行者一路上买酒买肉吃,只是敌不过寒威。(作者曾经细心的写施恩给武松准备过两件棉衣,后来这两件棉衣在鸳鸯楼都派上用场。天气更冷了,难道作者忘记写张青孙二娘给武松准备棉衣吗?穿上行者的衣服,自苦自虐,自我救赎,方是本意!)


                    10楼2012-08-08 11:53
                    回复

                      武行者看那大汉时,但见:
                      顶上头巾鱼尾赤,身上战袍鸭头绿。脚穿一对踢上靴,腰系数尺红胳膊。面圆耳大,唇阔口方。长七尺以上身材,有二十四五年纪。相貌堂堂强壮士,未侵女色少年郎。
                      孔亮~是个相貌堂堂的壮士,春风得意的走进酒店。宛如一年前,他辞别宋江带着自信和美好憧憬走进的景阳冈,那时,他也是二十四五岁的年龄,也是“未侵女色少年郎”。。。如今,他看着孔亮是未侵女色,而自己。。。于是他狂放不羁抢酒伤人,最后几乎冻死在冰冷的溪水里。
                      只有有过经验的人才会去留意某个男生女生是否是处子之身。
                      “不如把这秃贼一顿打死了,一把火烧了罢,才与我消得这口恨气。说罢,拿起藤条恰待又打。。。此时武行者心中已自酒醒了,理会得,只把眼来闭了,由他打,只不做声。”几次被打,如果说在孟州牢狱里是不惧死,在孟州公堂上是求生存,而此时武松已是无声求死。
                      大致完成了武十回的解读,个别地方还可以细化,后面征战至出家一节还可以完善。
                      蜈蚣岭这节是天伤星命运的最顶峰,每次想起都嗟叹不已,词不达意。如果能以剧本等方式在撰写这个故事,一定会震撼精彩。可惜我没有这个水平了。


                      11楼2012-08-08 11:54
                      回复
                        如果能以剧本等方式在撰写这个故事,一定会震撼精彩。
                        -----------------------
                        绝对同意。只是这剧本作家的感知力,想象力,文字表达精准力必须一流,然后还必须具备藐视一切虚伪苍白的思想束缚的勇气。
                        我对楼主的结论一直保持半信半疑的态度,是因为直觉这样的行为对武松人生的意义太过重大,我把握不好它可能带来的消极因素,是否超出了小说后面剧情的发生。或曰,超出了我对武松的情理观的肯定范围。以下逐条说:
                        


                        IP属地:安徽12楼2012-08-08 12:51
                        回复
                          2、“我不要你的,你自将去养身”------“要你”在现代语中经常暗示上床,这里当妇人捧出金银献给武松时,他说出我不要你的。即使含有双关意思,应该也是否定,而非肯定,即没有要那位妇人,没有和她上床,因为“我不要你”,正因为没有要对方,所以对她没有需要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才能让她离开。


                          IP属地:安徽14楼2012-08-08 13:00
                          回复
                            3、张氏的告白和入室情节------张氏有引诱武松的暗示,这一点我无异议。三更半夜荒郊野外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如果作者的意思是为了表明武松不近女色坐怀不乱,他完全可以大方地写出来,大不了把金莲色诱武松的情景再现一把,让武松大义凛然斥责对方一顿,条件现成,文字不难,更能突出武松的道德模范的光辉形象,何乐不为——-—如果作者的用意真如世俗所理解的那样,那敞开了做这方面渲染是最好不过的明示了,为什么作者不肯了呢。
                            他不肯,正是因为此处的武松,并没有那样的想法,从他随着那女人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套用一部香港电影的台词:“如果到了这时候,我还不知道我在哪里,将要干什么,那么不是说明我太纯情,而说明我是个傻瓜。”


                            IP属地:安徽15楼2012-08-08 13:08
                            回复
                              所以,对于楼主的解读。我只能同意一半,即前因的那一半,即他有过和她发生关系的冲动和想法。对于结果的那一半,我暂时同意不了,同意不了的原因,是因为我相信,以他对女性的怜爱,做不到抛弃一个刚刚和自己有过恩爱行为的可怜女人。
                              为什么最终结果没有发生,我觉得这里有外部因素,换言之,前面的剧情对武松造成的影响,在他和这个女人进行ML行为时候,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IP属地:安徽16楼2012-08-08 13: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