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听曲儿吧 关注:33贴子:4,794

回复:我读过的小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卧龙生早年的武侠小说以打斗为主,以精彩的情节来吸引读者。晚年融入欧美文学手法,把推理与武侠结合起来,这种风格与古龙相似,只不过卧龙生不如古龙天生机智聪明,故而成就也不及古龙。写了39部武侠小说。 卧龙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台湾的“武侠泰斗”,名列“台湾十大武侠小说家”之首。其代表作有《 飞燕惊龙 》、《 玉钗盟 》、《 无名萧 》、《 金剑雕翎 》、《 岳小钗 》、《 新仙鹤神针 》


来自手机贴吧36楼2012-08-04 11:20
回复
    有谁肯为了一个夜晚
    赔上一辈子
    又有谁
    愿意为了一个人
    而让自己永堕深渊
    模糊的面孔
    却清晰的痛苦
    我不知道最后
    她会不会有他们的孩子
    我也不知道在那样的黑色晦暗的环境下
    只靠着那么短暂的幸福记忆
    是否能坚守自己的底线
    如果我们也面对的选择
    我们会为了世人放弃
    还是放弃世人
    她选择了前者
    其实她也清楚这样的选择对于他而言
    无异于后者
    可惜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
    而没有再版


    来自手机贴吧38楼2012-08-04 11:27
    回复
      沧月的武侠和奇幻也相当有特色,都可以一观,青岚,或者迦若.冥儿,仰或明河.孰取孰舍?
      看完<<护花铃>>,最令我震憾的便是那白衣胜雪的祭司用魔身,渡众生.似乎在沧月的作品里祭司总是悲剧人物,太过漫长的生命,看破了这俗世凡尘,到最后舍生成仁只求一死.
      可是当迦若永避地底的时候,还是不可仰制的让泪水模糊了双眼.


      来自手机贴吧40楼2012-08-04 11:37
      回复
        阙月梧桐:现实的人性,残酷的江湖,小说很写实,文笔简练,情节紧凑,堪称佳作!上部的王天逸生就侠义之心,救人护派,高风亮节,却屡屡被朋友、门派和江湖所出卖,凭借一身刻苦练就的武艺和搏命的气势逃出生天,最终走向了黑暗…… 下部里主角风格突然一变,判若两人,阴险毒辣,背信弃义,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彻底背叛了昔日的故人,唯一坚守的就是忠于救他升天的易月,哪知世事难料,种种经营计算甚至不惜牺牲了未婚妻,却换来恩人叛变败亡的噩耗,彻底打碎了传统武侠皆大欢喜,主角功成名就的套路,让人再一次叹息。开放式结局更让大家有了遐想长乐帮干将继续踏上杀戮征程的空间…… 全文读来,时时出人意外,特别是下部,这位性格大变的主角总是能坏出读者的想象,文中对于帮派武林,利益纷争,钱权至上的现实和残酷,描写得淋漓尽致,开创了先河。


        来自手机贴吧41楼2012-08-04 11:41
        回复
          武侠就到这,另外说下,英雄志!真心不觉得好,而且太监


          来自手机贴吧42楼2012-08-04 11:42
          回复
            再说下老祖宗的那些玩意儿!第一是四大名著:我就是不喜欢《红楼梦》,这一直是我的一大痛苦:大家都叫好的东西,我却不能从中感受到丝毫乐趣。小学二年级,我把它草草读了一遍,记住了很多好吃的点心名字,可就是觉得:“这书写了点什么事啊?爱情描写在哪里?我怎么没看见爱情?!”
            后来看了众多“红论”之后,不得不把原书强忍着看完了(就像看王家卫的电影一样痛苦)——爱情是看见了,可是还是感觉一打开书,生理上都有点不舒服。我觉得红楼里写的人都有点病态:林黛玉连吃几口螃蟹肉都禁不住,“心口烧得慌”,得赶快喝点子酒压压;——躯体的健康状态决定精神的健康状态,这样的一群人,饱食终日,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酝酿欲言又止的感情,实在无聊就凑个诗社,做点伤春悲秋的诗词……书的大部分笔墨都在写这些琐碎事,磨磨唧唧,其烦无比。
            ——语气都是贵族的娇嗔:“把那玫瑰露调上一点子吃”、“拿手帕子握着嘴”.....我个人还是喜欢“玉帝老儿,俺老孙....”和“洒家正是特地来消遣你!”
            ——不止焦大不爱林妹妹,我也是不爱的。看来我是标准的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爱憎观啊。


            来自手机贴吧43楼2012-08-05 08:32
            回复
              但是,中外古今,可有哪本小说取得过像《红楼梦》那样的地位吗?就我所知的范围是没有。所有的人众口一词地说它好,说它太好了,好死了,乃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前固无古人,后也不可能有来者了。很多人豁上一辈子研究,号称“红学家”;一些近当代的学人作家也忍不住跑去插一脚,如胡适、俞平伯、张爱玲,张更自道“十年一觉考据梦,赢得红楼梦魇名”(张的履历里有一句话:八岁看红楼梦。以此作为才女早慧之证明)。刘某人在“百家讲坛”上宣讲了一番“解读红楼梦”,似乎又掀起民间红学的高潮。一口深井,能让人淘上一阵子,可大家都来分一瓢饮,几百年过去这井水还剩多少,一想便知。
              我总觉得现状是:在井边吵吵的人太多,口水溅进去,积啊积啊越积越深,而这些人再把井底积下的口水舀上来,自以为是井水,或混充井水……这个井实在是不得了啊,能看出自由恋爱之男女反抗封建礼教,能看出男权社会之女性生态,能看出人情世故,能看出朝代兴亡,还能看出同性恋双性恋,看出服饰看出菜谱,包罗万象,简直不像井了,像个宇宙黑洞,整个世界都能塞得进去。


              来自手机贴吧44楼2012-08-05 08:34
              回复
                上文主要部分写于两年前。那时候我是标准愤青。现在已经没那么愤了。不过本着“提供另一种声音”的想法,还是找来放在了这里。


                来自手机贴吧46楼2012-08-05 08:35
                回复
                  我是不太明白《好了歌》的含义。用“死去原知万事空”这一死过去的状态来说法,说明“功名富贵、儿女情长”的最终不可持,对于世态人心的挽救,或许也还是有所补益。而我原本恐惧死后那种不知色香味的状态,一时间也不愿意失去如醇酒美人那样的小趣味,虽然还是很艳羡甄士隐对《好了歌》那样明白通透的见解,也正因为自己的不晓事,有时也不免惊诧曹公对“诸多死亡”大书特书的那份决然和勇气了。
                  但是对于恍然如天外之物的顽石,人世间的一切悲欢离合、嬉笑怒骂细细算来究竟与它又有何相关呢?是因为女娲娘娘的一炼炼出了七情六欲了吗?还是因为它的“不死”,就象《人工智能》里那个永远不死的小机器人,在全世界仅仅剩下自己的时候,拿着两千年前的一缕头发,对着童话里才有的“蓝仙子”,伸出双手说:“PLEASE GIVE ME LOVE。”这样,有着爱的人们便成了一长串,牵着手,凝着双眼,挨挨擦擦,浩浩荡荡,直到走到他们应该走到的那个所在,一片雪地—— 那也是《失乐园》里的结局:爱就是死亡……


                  来自手机贴吧47楼2012-08-05 08:37
                  回复
                    而宝玉呢?虽然到了最后也仅仅只有“各人”的眼泪。而他那时所说的死,更象是一种仪式。除了死,究竟还有别的什么好法子可想呢?
                    君不见甄士隐,家亡人散,贫病交攻,还是和着疯道士提前去那个非去不可的地方挂号了;又不见贾雨村,稀里糊涂地撞到一些做官的红运,即使是日后做了什么大司马,到头来仍然“锁枷杠”,“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剩下的一些情根恨种呢,最后也仅仅是“各自须寻各自门”……什么和尚道士,真像极了黑白无常,地狱里的勾魂使者!
                    但是这鬼话又不能不信!“那伟大的、聪明的、美丽的——呜呼——他们如今安在哉?他们都已混入泥土,且和他们曾得到的、我们正得到的和我们之后的那些人将得到的……”
                    可是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地害怕呢?是因为幻境毕竟“情太虚”吗?还是因为“昨天有的,今天已不复存在;今天有的,明天将不复存在……”


                    来自手机贴吧48楼2012-08-05 08:39
                    回复
                      有一点我们至少可以确信无疑,那片雪地正在遥遥地等待着我们。“无立足境,方为干净”才是曹公执意的一种最彻底的死亡。林黛玉葬花就是如此,虽然用锦囊隆重地装了去,在草青青的地方,来上一篇最倾心的歌哭。而高鹗就和这时的宝玉一样,“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他不知道“流到外边,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则认为人死了,大抵可以做鬼,林妹妹和宝哥哥这样出脱的人儿至少可以成仙。孰不知“地狱天堂,皆在人间”。终不成十分地干净。其实这也不怪他,是因为人人都太喜欢那个园子了,还在意那些裙裾的洁白和那些神仙一样出众的人物。其实这也是他自己的私心作怪,他相信善恶因果,也就是还有着和常人一样的牵绊,对于我们这些痴痴说梦似乎也曾醒过来的人来讲,一敏感起来,看见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也就会自然地纳闷起来:花叶何苦自落,鹃鸟何苦自啼,转瞬化为尘泥。落红飞英之境,犹历历在目;鹃鸟啼血之声,犹声声在耳;我们又怎能不伤心呢?我们只不过是和高鹗一样走入另一条深深的迷途—往往却又无路可归。


                      来自手机贴吧49楼2012-08-05 08:41
                      回复
                        红楼水太深,弱水三千,吾一瓢不饮


                        来自手机贴吧50楼2012-08-05 08: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