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此感谢央视财经对我从事的蚕桑业的关注,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蚕桑业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影响,而且据我所知的产业中,它是一个由中国人主导的行业。然而正如记者报道的,这个行业在我国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何破茧重生?是我们每位从事此项事业的人都应深思的问题。不仅关系蚕业的兴衰,而且关系到我们的饭碗,经济收入。让我们共同努力,才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应有的责任。
蚕桑业在我国发展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这个产业中有蚕种制造、蚕丝生产、缫丝织绸等。在管理上分农业、工业两大块,两个管理体系上的分割造成了技术、信息、管理上的不对称、不协调,是导致蚕桑业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在记者的报道中,工业生产者的抢购和杀价是造成农业生产者蚕桑发展不稳定的主因。
蚕种生产和蚕茧生产
是传统的农业,他们是弱者。现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加高,加之劳动力也不断上涨,并且蚕种、蚕茧生产都是完完全全的劳力密集型行业,大量的劳动靠人工完成,从事这种行业的人们在去除各种成本之后,收入微薄。而且这又是高风险的行业,与养鱼、养猪、养鸡等一样,一旦防病措施有漏洞、不到位,可能导致全军覆没,颗粒无收。因此没有有效的产业保护,蚕桑业的前景不容乐观,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无人问津的行业。因此本人提意:
1、 国家相关管理层应高度重视,不因这一行业对国家的税收、财政收入不高而怱视,让这一传统产业再发出东方的光茫。
2、 现有的管理部门不能再杀鸡取卵,再在这一行业上层层加码收费,一张几十元的蚕种,层层加码到农民手上变成了80多元,更有甚者达到100多元一张蚕种,还有哪个农民不相砍桑呢?
3、 来一个贸工农一体化的公司,统筹各方利益。公司化的运作方式也许能做好这一大文章。
4、 最后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多多扶持蚕桑业,像扶持水稻等其他农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