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推理吧 关注:8,238贴子:112,309
  • 5回复贴,共1

【有关氰化物】氰化物,入口即死的“毒药之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看了些小说,里面把氰化物说得很神,一好奇就查了些资料。内容如下,文章来源于果壳网


1楼2012-08-04 20:37回复
    氰化物,名人的选择
    氰化物致死剂量小、死亡速度快、抢救困难,它素来被视为一种强力的毒药。历史上,不少名人用它自杀,如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开创者阿兰•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纳粹战犯希特勒的情妇爱娃•布劳恩(Eva Braun)等。除了自杀外,各国的特工间谍以及不法分子也经常将氰化物用于谋杀。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曾用氰化物在数个集中营中杀害过数万犹太人,在人类历史上记下了沉重的一笔。美国一些州曾采用毒气室的方式执行死刑,所用的正是氰化物。而发生于1982年和1986年的两起感冒药泰诺投毒案中,嫌疑人使用的也是氰化物。
    根据公开的文献报导,国内也曾有不少犯罪分子使用氰化物作案,例如,用带有氰化物的弩箭射杀他人饲养的犬类后将其偷走;也有案例是用它进行抢劫或谋杀等犯罪。在犯罪手法中,多数是采用将氰化物投入他人饮料、食物之中诱其服下而中毒,但也有案件采用注射、喷射等手段投毒[4][5]。1992年,岳阳市甚至还发生过一起**内置放氰化物胶囊投毒的案件[6]。


    4楼2012-08-04 20:43
    回复
      氰化物并非无影无踪
      虽然氰化物效果显著,但并非“无影无踪”。死于氰化物中毒的遗体具备相当多的特征,相对比较容易识别和鉴定。
      外观上,由于氰化物中毒的机理是细胞缺氧窒息,因而静脉血液中富含氧气,尸体表面可见鲜红色的尸斑,特别是耳廓、耳垂多呈樱红色,颜面及嘴唇有紫绀;解剖后可见血液不凝固且呈鲜红色,肾、肝等脏器淤血、肿大;口服中毒者则可见胃部粘膜广泛出血。同时,运用特异性较好的“普鲁士蓝法”,能较简便地在胃、肠、心血管等处检测到残留的氰基离子,从而证明氰化物中毒的事实[7]。
      不过有研究指出,口服中毒者,由于氰基离子挥发性很好,常温下尸体血液中和胃部残留的氰基离子迅速减少,一两天后就很难再检出。因此,必须及时对尸体进行解剖检验,并在氰基离子较容易保存的十二指肠处取样检测,必要时应将样本冷冻保存 [8]。
      鉴于氰化物的毒性强烈,各国都把它们列为最严格管制的物品目录。
      目前,氰化物在工业上多用于湿法炼金和电镀。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两种用途都有了替代方案,逐渐淘汰了高危险、高污染的含氰工艺。那么,也许有一天,当氰化物失去所有的合法用途之后,就没有必要再保留它的合法生产厂家,氰化钾、氰化钠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物质也许会永远从我们的星球上消失。


      5楼2012-08-04 20:46
      回复
        参考资料
        [1]《法医学》,陈世贤主编,北京:法律出版社[M]2005年第2版
        [2] 张战民,灵宝.抢救急性氰化钠中毒36例[J].内科危急重症杂志, 1999.5(1):40.
        [3] 王汉斌,牛文凯,刘晓玲.急性氰化物中毒的诊治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0B):1882-1884
        [4] 朱少建,邹友,邓承强 等.32起使用氢氰酸作案分析[J].刑事技术.2003.3.43-45
        [5] 吉子言,姚士强.肌肉注射氰化物杀人1例[J].法医学杂志.2010.26(3):219
        [6] 周智良,**内塞氰化钾他杀死亡一例[J].法医学杂志.1994.10(1)
        [7] (1, 2) 《法医毒物分析》,廖林川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2009年第4版,p241
        [8] 陈于卓,十二指肠及内容物是口服氰化物中毒死亡尸体的最佳检材的探讨[J].刑事技术.1994.1:7-8
        


        6楼2012-08-04 20:53
        回复
          以上是我看到的有关氰化物的东西,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欢迎补充,拍砖,纠正等等


          7楼2012-08-04 20:57
          回复
            此贴居然成精了,出乎意料


            来自手机贴吧26楼2012-08-06 0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