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百吧 关注:56贴子:250
  • 5回复贴,共1

岭南四班读经一周心得选——2012论语一百夏令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岭南四班 崔娟娟2012\ 07\21
我的感想
在还没正式开营时,我就来到了这里,每天和志愿者们一起去听孟老师的课。孟老师的课对我来说有些难,甚至有些地方还听不懂。但是还是坚持把她的课听完了。在听课的过程中,有时感觉自己的生命被提起来了。我对“人性是光明的,是理性的”,这句深有感触。在这段时间里我又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很感谢孟老师传授给我们这些知识。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上充满了无穷的智慧和知识。
不久,参加论语一百的营员就来报到了。我留在了生活部帮忙。在子平师兄的带领下,我们把营员所需要的物品都搬运到了仓库里。搬运物品虽累,大家仍然把汗水和笑容一起挂在了脸上。迎接营员是很辛苦的,志愿者中的男生们要帮助营员把沉重的行李箱扛到5楼或6楼上去,每次看到他们搬完东西下来,都满头大汗,衣服全湿透了。我那时大多留在仓库发送生活物资,只会偶尔送一些营员上楼,每次在帮助营员时,他们总会送上感谢的笑容。每当看到这些笑脸,疲倦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无论我们多么累,始终觉得都是快乐的。
我被分到了论语四班,很快就与班里的同学相见了。来到这个班里从一开始到现在我都没有陌生感。周老师很亲切,对人也很温和,班里的同学也很和善。上课我们一起读经,下课男生女生一起玩踢毽子,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大家都融洽的玩在了一起。每天走廊里总少不了我们同学的笑声。这些天我感受到的一切可以用四个字描述,即友善和谐,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都能互相帮助,我们的谈话中从来不缺乏笑声。
读经这么多天,我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原以为《论语》是文言文,觉得它应该很难读,可能有的也读不懂,但我记得王教授的话,就是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先不求甚解。我就坚持每天去读它。慢慢的我发现我能理解《论语》里的一些话了。有时读着读者自己就笑起来了。因为《论语》里也有一些既有哲理、又很幽默的语言。经典确实是亲切的,经典并不枯燥。现在我对读经越来越有兴趣了。
每天晚上都能看到王教授的演讲视频和有关教育的电影。看完之后每次都有感慨,每次也都有沉思。我们的下一代再也不能这样愚昧了。有句话说,“若天不生仲尼,则万古如长夜”。我想说,“若没有王教授的读经教育推广,我们还要在漆黑的夜里摸索多久,才能见到人性的光明。”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之下,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有更多的圣贤人才,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谐。记得王教授说过,一种教育如果不能让一个人与他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那么这种教育是失败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和谐程度又如何呢?那么导致这些不和谐现象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归根到底是教育。真心希望我们教育能够从人性出发,而不只是在分数上下功夫。
能够接触到读经,我觉得很幸运,这将对我一生都有用,让我的人生走向充实、饱满、光辉、远大。同时,也让我明白我们的下一代该如何教育才是最有意义的。相约《论语》一百,学习圣贤的智慧,相约《论语》一百,收获真诚的友谊。



1楼2012-08-05 16:11回复


    岭南四班 王安安2012\07\21
    读经心得
    接触经典,已过一周。像所有师兄师姐所说的一样,读经是一件快乐的事,越读越顺畅,每读一遍都能给人不同的感觉。尽管最初你会觉得很枯燥,读到嗓子痛,读到说话你都觉得费劲累人的程度。但是,不管你有什么想法,只要你坚持下去,坚持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它就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快乐,使我们感受闻道的快乐之情。
    来到这里,一天七个小时读经,我们从最初读不准字到现在朗朗上口,从最初枯燥乏味到如今慢慢喜欢上读经,喜欢那种闻道的理解,感觉《论语》像是孔子智慧的载体,通过诵读让我们知“道”,悟“道”,明“道”,有时我会想,孔子是一个神或佛吗?读《论语》说不定哪些时候你就会灵光一现,有所顿悟,他像是一个神只,留下了开启智慧的钥匙。
    王教授推广读经,我们成了幸福的一代人,虽然有点晚。他强调13岁这个年龄段,很让我悔恨16年前不让我遇到这样的读书方式,开启原创心灵。通过一百遍一百遍的诵读来唤醒天生的智慧,不让它被后天所掩埋淹没。
    诵读经典,品悟人生的哲理。我一定要坚持读经,快乐读经,回去也要发动朋友们读经,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
    


    3楼2012-08-05 16:12
    回复
      2025-05-20 19:07:26
      广告


      岭南四班 张丁麟2012\07\21
      读经心得
      回望当下社会,信息与知识爆炸,人们要学、想学、被学的东西太多。人们变得浮躁,无法静下心来去做一件事,也无法集中于当下。可是,我们所拥有的只有当下,且幸福的源泉也止在其中,无法集中与专注导致我们无法享受当下。
      此外,记得《大学》里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真是道尽当代人的心灵与生活状态。生活中过去的内容导致我们终日忙忙碌碌,为了渺茫的人生奔波。我们甚至没有真正静下来思考过我们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我们到底想追求什么,应该追求什么?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变得浮躁,脑里思绪繁杂,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对过去的自怨自艾,对当下的各种比较,使我们终日活在恐惧、失落与抱怨之中。由此渐渐的,我们越来越感觉自己无法掌控自己与生活,丧失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最终迷失于世俗价值观中。
      由此可知,我们得回归本源,知止修定。让我们在浮世之中找回心灵的一片净土,前段时间还纠结为什么“论语一百”夏令营只是大家聚在一起不求甚解的读。王教授还倡导我们要使自己的心灵回归婴儿,尽量不去想经典的内涵。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很有道理。当一个人的心理处于一种杂乱急躁的状态时,很难能思考出什么东西。我们或许需要先使自己的心慢慢真正静下来,才能慢慢体会圣贤的智慧。
      可是,我想,诵读《论语》的意义不仅于此。现代社会环境纷繁复杂,人心不古。虽作为一名校内大学生,但我想步入社会的生活并不会简单。如何把握交往的尺度能使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至于迷失在无限的应酬中?如何能在一个周围都是小人的环境中把持自己?如何构建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使其成为自己在社会中一个安全温馨的港湾?如何发展自己才能自己立于世而不被社会和身边的人抛弃?如何避免内心的抑郁与孤独?如何能使自己内心随时充满阳光,无论环境如何都能享受生活……如一个人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和和幸福,我想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不得不去考虑的。可是若我们没有一套完整而正确的价值体系与强大的心灵,何以解决这些问题?总的来说,这些问题可以归为对人性的讨论,也即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是怎样的。显然,这问题是复杂的。幸运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已有很多古圣先贤对此问题做过深入思考,并把他们思想经验记录于经典当中。所以,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去学习它。当然,仅仅是表面的学习和理解是不够的,这只不过可以作为茶余饭后我们与他人谈论的话柄。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将此等智慧“嵌入”我们的生命,他才能转化为规范。我们言行的盔甲和思考判断的武器。所以我们需要一遍一遍反复的读,而不只是当坐杂志一般浏览一遍便弃之一旁。其高深莫测的智慧甚至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考和体悟。
      有的人或许会想,难道这么复杂的书真的值得我用这么长时间去学习?我想,假如我们真的把复杂的东西放在自己的脑子里解决,外在的世界和呈现在自己生命中的事与物就会变得简单许多了吧。
      


      4楼2012-08-05 16:13
      回复


        岭南四班宋小莲2012\ 07\21
        触摸•感动
        今天已是读经第八天,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岭南度过了一个礼拜了,这一个礼拜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枯燥中带着淡淡的充实,乏味中带着丝丝平静。
        我是从大一就通过社团开始接触传统文化,可以说在来之前,在传统文化的路上磕磕绊绊的也走了一段时间了,所以融入的也比较快,感悟也颇多。
        这里的学习方式很简单,就是那一本《论语》来齐读,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很无聊的一件事,但是我就在这里做着这看似无聊的事。但是,就是这样每天的诵读,让我流下了最诚挚的泪水。我清楚的记得那是读经的第四天,读着读着我的泪水就哗哗的留下来。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着以前经历过的画面,我想到了在我身边有那么一批伙伴总是在默默的支持我,每次在我需要的时候默默的支持我,每次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我最好的支持。我想到了我的恩师,因为我的任性,我曾一度脱离了社团,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奉献给了我们这群大学生,而我却没有好好珍惜,没有从中体悟老师的艰辛。现在想想,当初的自己真的很不懂事,如今的我明白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内涵,我会跟着老师的步伐,带着老师的期望走下去。
        在读经第五天晚上的分享会上,可以说给了我一次震撼,给了我一次深刻的反思。有一位伙伴上台分享,她虽然很紧张,接触传统文化也比较少,但是她讲的一番话时深入到了我的心灵,不禁让我反思:我到底是在用心分享,还是用知识分享。虽然我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是深入内心的又有多少呢?用心说出来的话,不仅自己震撼了自己,也能震撼别人。但如果用知识来说话,尽管是很有哲理的一句话,那也是非常空虚的,不会演讲的人他说出来话恰恰是用心在说话,然而会演讲的人并不一定是用心在演讲。在学校,社团给了我很多,但是有很多都没有用出来,这样只会化成一种知识,而没有变成一种智慧,用知识武装自己的脑袋,会让我们丢失最初的那份真挚。但是如果用智慧充实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生命将更加灿烂。
        这些天,我越来越感受到王财贵教授的伟大。在我们社团里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男人是天,可以包容万物,真正做到顶天立地。我觉得王教授做到了,他不仅撑起了自己的小家,更撑起了有数万个小家而汇成的大家,那是一种何等伟大的爱,那是一种何等伟大的爱,那是需要何等伟大宽大的胸怀去包容一切。我们只看到了王教授现在的风光,却没有看到他在他背后艰苦的付出,十年之后头发全白那是王教授为读经付出的最好见证。我感恩王教授,是他让我有这个机会相约论语一百,也是他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忧国忧民的学者。
        王教授的讲座也是让我受益最大的,他讲座的受益人直接就是祖国的下一代。虽然他讲了很多有关儿童读经方面的东西,归根究底就是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要改变,这样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才会改变,我举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以前的我和大多数的芸芸众生一样,遇到事情总是会说,“我不行,我不会,我害怕”之类的话。直到有一天,有人亲口对我说了一句:不要用“我”把自己框住,因为这个世界只有一个我,却又无数个你和他,那我是多么的渺小,无数个你和他的快乐才是我的快乐,所以人不能自私,凡是不能条件性反射的只为自己谋利益,虽然这是本性,但我们也要努力驾驭自己的本性。
        我很高兴,我是一个女生,在将来我可以为这个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我开始明白“一个女人的智慧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幸福”不是只有这么点作用,还有更贴切的一句话是“女人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天职,但是现代社会有很多女性,却没有很好的理解相关教子的含义。一个会相夫教子的女人她一定是满腹经纶,一定是有智慧的。这是我对相夫教子的理解。女人应该像水一样,该温柔时要温柔,该坚强时就坚强,要有承载万物的心胸。
        


        6楼2012-08-05 16:14
        回复
          顶一下,加油


          IP属地:北京7楼2012-08-06 10:55
          回复
            这几天没有更新了,是不是忙着闭营的事情了


            IP属地:北京8楼2012-08-08 15: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