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吧 关注:28,487贴子:556,401
  • 22回复贴,共1

“秦陇则去声为入”说明了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切韵序》中“秦陇则去声为入”,那么隋唐西北方音去声字读为入声是后归到-p、-t、-k那个入声韵尾呢?难道是乱派?是不是说明当时的西北方音的入声韵尾已经消失?


1楼2012-08-06 12:09回复
    晋语吧旧帖http://tieba.baidu.com/p/1432796245


    2楼2012-08-06 12:09
    回复
      入声来源于去声?还是很有意思,我们的入声字读为去声的也不少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2-08-06 13:24
      收起回复
        可能是上古的次入韵(切韵独立的次入韵还有泰、夬、废、祭,但实际上就是去声了)在西北方音中读成入声。
        郑张-潘的上古音体系里,次入韵有-gs,-ds,-bs(也可说是 -ks,-ts,-ps)这种“塞音+s”的韵尾。后来-gs脱落,-bs并入-ds后再变为-i。声调均变为去声。
        “去声为入”可能是那些中古次入韵的-i读成-t。


        IP属地:广东6楼2012-08-06 20:14
        收起回复
          “秦陇则去声为入”可能是个喉塞尾-ʔ


          IP属地:湖北7楼2012-08-06 21:34
          收起回复
            给大家贴一段资料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
            世多言白乐天用“相”字,多俗语用“思必切”,如“为问长安月,如何不相离”是也,然北人大抵以“相”字作入声,至今犹然,不独乐天...俗谓南人入京师效北语,过相蓝辄读其牓曰“大厮国寺”,传以为笑。


            9楼2012-08-07 11:05
            收起回复
              意淫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7-11 15:19
              回复
                不是,是类似四读sit这样的,上古次入的不同演变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8-14 10:43
                回复
                  次入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2-08-22 08:41
                  回复
                    唐朝学者李涪对陆氏的《切韵》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到陆法言采诸家篡述,而为已有……然吴音乘舛,不亦甚乎!上声为去,去声为上。又有字同一声,分为两韵……何须东冬中终,妄别声律。诗颂以声韵靡,贵其易熟入口,能遵古韵,足以咏歌。如法言之非,疑其怪矣。凡中华音切,莫过东都(洛阳),盖居天地之中,禀气特正。予尝以其音证之,必大哂而异焉。”李涪的意思主要包括这几点:一是此韵书是杂烩,二是用了很多乘舛的吴音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10-22 15: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