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为本”是鲁迅精神的灵魂;独立思考是他的骨髓;拿来主义就好像是鲁迅精神与人格的眼睛,体现的是他的气度、视野和眼光;韧性的坚守是鲁迅精神的手和足。鲁迅的核心思想是对上述三个方面的积极而坚持不懈的践履,是观念落实在行为上的具体过程,是一步步走、一点点做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进取。
去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历史证明鲁迅先生思想的预见性和合理性,八荣八耻更是传统旧文化的精华和特别是以鲁迅先生的启蒙思想主张为代表的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然而“立人”、“个人思想”的目的还远远没有达到,如果能通过八荣八耻的学习研究重新审视民族生存的状态和方式,将“个人”思想的国民性的自我创造和完善继续推进,对于鲁迅先生来说该是最好的纪念
鲁迅在青年时期所提出的这个杰出的命题,确实是抓住了整个中国奔向现代化的根本关键,他毕生都为此而进行奋斗。譬如于“五四”启蒙运动中所提出的“成一个完全的人”(《随感录•二十五》),“人类向各民族所要的是‘人’”(《四十》),认为“要风化好,是在解放人性”(《坚壁清野主义》)等等,都是此种主张的进一步的发挥。他所主张的“改革国民性”(《两地书•八》),也正是为此而从事的具体措施。而在他后期的思想生涯中,由于熟悉、服膺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就又提出“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关于妇女解放》)的主张,这与“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此种清醒与通畅的思想逻辑,相辅相成而又十分完满地结合在一起,就达到了一种崭新的辩证的境界。
人性的解放必然会促使社会的解放,而社会的解放又必然会进一步促进人性的解放,这样才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体主义。当我们的整个民族正为着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美好的精神品质,为了追求和实现人类最先进的文化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时,人性的进一步解放和获得升华,必将成为21世纪历史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在中华民族进入21世纪的宏伟征途上,鲁迅许多深刻的思想主张,确实都是异常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严肃认真地去进行分析、研究与借鉴,而决不应该很轻薄、浮躁和弃如敝履似的对其任意贬抑,否则不真就像屈原在《卜居》时所说的那样,成为“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般惊心动魄的堕落行径了吗?这是应该引起我们充分地加以注意和改善的。
鲁迅的思想在是否要学:(辩论)
正方:应该要学。其实,鲁迅与我们是最为贴近的。细读鲁迅,你会感到它仿佛是针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正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反方:没有必要再学。时代进步了,鲁迅落后了。因为出身,因为处境,生活状况,鲁迅看这个世界是绝望的,狠毒的。他说过一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记念刘和珍君》)。想想多可怕。
去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历史证明鲁迅先生思想的预见性和合理性,八荣八耻更是传统旧文化的精华和特别是以鲁迅先生的启蒙思想主张为代表的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然而“立人”、“个人思想”的目的还远远没有达到,如果能通过八荣八耻的学习研究重新审视民族生存的状态和方式,将“个人”思想的国民性的自我创造和完善继续推进,对于鲁迅先生来说该是最好的纪念
鲁迅在青年时期所提出的这个杰出的命题,确实是抓住了整个中国奔向现代化的根本关键,他毕生都为此而进行奋斗。譬如于“五四”启蒙运动中所提出的“成一个完全的人”(《随感录•二十五》),“人类向各民族所要的是‘人’”(《四十》),认为“要风化好,是在解放人性”(《坚壁清野主义》)等等,都是此种主张的进一步的发挥。他所主张的“改革国民性”(《两地书•八》),也正是为此而从事的具体措施。而在他后期的思想生涯中,由于熟悉、服膺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就又提出“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关于妇女解放》)的主张,这与“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此种清醒与通畅的思想逻辑,相辅相成而又十分完满地结合在一起,就达到了一种崭新的辩证的境界。
人性的解放必然会促使社会的解放,而社会的解放又必然会进一步促进人性的解放,这样才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体主义。当我们的整个民族正为着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美好的精神品质,为了追求和实现人类最先进的文化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时,人性的进一步解放和获得升华,必将成为21世纪历史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在中华民族进入21世纪的宏伟征途上,鲁迅许多深刻的思想主张,确实都是异常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严肃认真地去进行分析、研究与借鉴,而决不应该很轻薄、浮躁和弃如敝履似的对其任意贬抑,否则不真就像屈原在《卜居》时所说的那样,成为“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般惊心动魄的堕落行径了吗?这是应该引起我们充分地加以注意和改善的。
鲁迅的思想在是否要学:(辩论)
正方:应该要学。其实,鲁迅与我们是最为贴近的。细读鲁迅,你会感到它仿佛是针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正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反方:没有必要再学。时代进步了,鲁迅落后了。因为出身,因为处境,生活状况,鲁迅看这个世界是绝望的,狠毒的。他说过一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记念刘和珍君》)。想想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