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吾师书白先生
仲夏某日,清华园教务处的告示栏上贴出了一纸通告,“明日上午八时,大讲堂,易水君子堂陆书白先生授讲”。
那个细雨纷霏的清晨,是我第一次值遇先生。三尺讲台之上,哲学系客座教授陆书白年近不惑,玉立颀长,气质儒雅,温润如玉。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信,持,放下”,字迹如行云流水,清新飘逸,一如其人。先生一开口,底下骤然鸦雀无声,因其声极富磁性,与人温暖,使人安静,吸引大家如鹿贪声,而其丰神俊朗间流露的“天生一段风流态度”,又令人目不暂舍。
先生解释道:“信,持,放下:何为‘信’——行走是方向。先要坚定方向感。但方向会受到无数念头的诱惑而动摇,需要修习的就是‘持’。‘持’提手旁,右边不是‘刀’,‘金’,‘爱’,而是‘寺’,代表了一种修行。持的是什么?是‘放下’,放下所有你认为重要的念头,包括对过去和未来的,享受当下,生活就会变得非常舒适。”
讲到此处,一名愣头愣脑的男生突然提问:“请问先生,放下还能有何希望?我们如此努力学习,就是想毕业后能谋个好差事啊!”台下窃笑声顿起。
先生悲悯地望了望他,耐心娓娓道来:“生死无常,死亡会随时来临,事情会有各种变卦,你计划的明天也许永远没有到来。临死之前如果想不明白、没有一种平静面对死亡的态度,死时就会无比恐慌。找到这种态度,其实比所有的事情都重要。因此希望大家都能够明白‘向死而生’道理,最终找到不畏生死的信仰。”
先生又望了望刚才窃笑的那几名学生,淡然说道:“能入清华读书的学生都是睿智的,‘睿智’就是‘看见’。从看见自己开始,应该反观自我,而不是挑别人的毛病。”
一堂课下来,全体折服。书白先生成了清华园最耀眼的一颗星辰。
四年寒窗生涯,先生不仅教授学生知识,还教诲我们如何做人。先生心地非常善良,待人极为真诚,听闻边远地区的贫民无钱烧柴,难以过冬,主动带头捐款雪中送炭,我等学生亦纷纷效仿,从善如流。有师如此,导人向善,夫复何求?
于我最珍贵的非先生赠送的《金刚经》莫属,此乃他最喜读的一本书,扉页书有“往不二处走”的字样,我深知这是在鼓励我勿有“分别心”,放下执着。先生常教导我等,要多多修习去除贪嗔痴、攀比心及分别心。学生终生受益,铭记在心。
然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全面入侵,先生亦是一心报国之热血男儿,国难当头,岂有袖手旁观之理?遂弃笔从戎,投身到水深火热的抗战爱国斗争之中。学生亦非贪生畏死之辈,愿唯先生马首是瞻!
正是:
血流无阻报国愿,骨断难摧意志坚。
何惧引刀成一快,无畏楚囚做人前。
虽惜英雄逢乱世,但喜书香血脉传。
不肖弟子愿承志,赴死敢为天下先!
学生
西咪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