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就其本身的含义的含义来说,是指可食的、含有易消化营养素(人类生活所必须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的物质。为要确定食品的营养价值,检测食品的化学成分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供人类食用的食物,不仅要有足够的营养,还需要我们掌握平衡营养的概念,而且要有能引起食欲的可口滋味和卫生上的安全性。所以,还要求包括与滋味有关的食品之色、香、味以及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有关的各种学科的进步,对于食品的保藏业已开创了利用低温、放射或化学物质等新的食品保藏方法,而为使这些贮藏方法被人们所接受就必须从化学方面来说明在贮藏中食品的变化和品质。反之,由于食品化学知识的发展也可以创造出更新的贮藏方法。
食品研究的历史就是以食品化学为住而发展起来的,从化学本身的发展角度看,完全可以把食品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节将为大家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与种类、营养和生理功能、需要量和合理使用
碳水化合物(即糖类)是食品的重要成分,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是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的产物,占植物体干重的50%一80%。动物体内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是以食用植物的碳水化合物为能源
的,因此,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由植物性食品供给。淀粉是碳水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最主要的存在形态。
在早些年代,因发现一些糖类如蔗糖、淀粉以及纤维素等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所组成,且其中氢与氧原子之比为2:1,相当于水分子中氢与氧原子之比,可以用通式Cn(H2O)m来表示,故称为碳水化合物。但是后来发现有些糖类,如鼠李糖(C6H12O5)、去氧核糖(C5H10O4)并不符合上述通式,而某些符合通式的化合物如醋酸、乳酸、甲醛、苯三酚并不具备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而且碳水化合物也并非由碳和水所组成。所以,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不过是历史上沿用的名称而已。相对于蛋白质、脂类来说,称为糖类是较为合适的。
从化学结构特点来说,碳水化合物(糖类)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它们分子间的缩水产物。这些缩水产物经水解后,仍可产生多羟醛或多羟酮。按分子的大小,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可分为三大类:
1)单糖。单糖是最简单的多羟醛或多羟酮,它不能再进行水解。单糖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均是C6H12O6,葡萄糖是一个己醛糖,果糖是一个己酮糖。
葡萄糖在自然界分布圾广,多存在于蜂蜜、成熟的葡萄和其他果汁以及植物的根、茎、叶、花中。在动物血液中也含有葡萄糖。它是人体内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物质,果糖也广布于植物界中。它与葡萄糖共同存在于蜂蜜及许多果汁中,它们都是蔗糖的组成部分。纯单糖都是结晶,极易溶于水,有甜昧。
2)低聚糖。经水解后产生二分子、三分子或少数分子单糖的碳水化合物称为低聚糖。其中以二糖最重要,最常见的二糖是蔗糖、麦芽糖、乳糖。蔗糖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二糖,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很多,故又称甜菜糖。蔗糖的甜味超过葡萄糖,但不及果糖。淀粉受麦芽或唾液酵素作用可部分水解成麦芽糠,其甜昧不及蔗糖。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主要的搪。牛奶中含乳糖4%,人乳中含乳糖5%一7%。
3)多糖。经水解后产生多个分子单糖的碳水化合物,例如淀粉、植物的纤维素、动物中的核原和甲壳多糖等。多糖是许多单糖分子通过苷键联结起来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一般不溶于水.有的即使是溶于水,也只能生成胶体溶液。它们虽属糖类,但没有甜味,也无还原性。
淀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植物把淀粉贮藏在根、种子中作为贮备的养料。淀粉丰要来自马铃署和小麦。其他如大米、高梁、玉米等也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和水加热到55℃以上则膨胀,比原来大5—6倍到20一30倍的体积,形成一种粘液,此种变化称为糊化,淀粉糊化后才能消化。在食物的调理中蒸煮及加热等作用就是要使其糊化为目的。
此外,供人类食用的食物,不仅要有足够的营养,还需要我们掌握平衡营养的概念,而且要有能引起食欲的可口滋味和卫生上的安全性。所以,还要求包括与滋味有关的食品之色、香、味以及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有关的各种学科的进步,对于食品的保藏业已开创了利用低温、放射或化学物质等新的食品保藏方法,而为使这些贮藏方法被人们所接受就必须从化学方面来说明在贮藏中食品的变化和品质。反之,由于食品化学知识的发展也可以创造出更新的贮藏方法。
食品研究的历史就是以食品化学为住而发展起来的,从化学本身的发展角度看,完全可以把食品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节将为大家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与种类、营养和生理功能、需要量和合理使用
碳水化合物(即糖类)是食品的重要成分,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是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的产物,占植物体干重的50%一80%。动物体内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是以食用植物的碳水化合物为能源
的,因此,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由植物性食品供给。淀粉是碳水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最主要的存在形态。
在早些年代,因发现一些糖类如蔗糖、淀粉以及纤维素等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所组成,且其中氢与氧原子之比为2:1,相当于水分子中氢与氧原子之比,可以用通式Cn(H2O)m来表示,故称为碳水化合物。但是后来发现有些糖类,如鼠李糖(C6H12O5)、去氧核糖(C5H10O4)并不符合上述通式,而某些符合通式的化合物如醋酸、乳酸、甲醛、苯三酚并不具备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而且碳水化合物也并非由碳和水所组成。所以,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不过是历史上沿用的名称而已。相对于蛋白质、脂类来说,称为糖类是较为合适的。
从化学结构特点来说,碳水化合物(糖类)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它们分子间的缩水产物。这些缩水产物经水解后,仍可产生多羟醛或多羟酮。按分子的大小,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可分为三大类:
1)单糖。单糖是最简单的多羟醛或多羟酮,它不能再进行水解。单糖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均是C6H12O6,葡萄糖是一个己醛糖,果糖是一个己酮糖。
葡萄糖在自然界分布圾广,多存在于蜂蜜、成熟的葡萄和其他果汁以及植物的根、茎、叶、花中。在动物血液中也含有葡萄糖。它是人体内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物质,果糖也广布于植物界中。它与葡萄糖共同存在于蜂蜜及许多果汁中,它们都是蔗糖的组成部分。纯单糖都是结晶,极易溶于水,有甜昧。
2)低聚糖。经水解后产生二分子、三分子或少数分子单糖的碳水化合物称为低聚糖。其中以二糖最重要,最常见的二糖是蔗糖、麦芽糖、乳糖。蔗糖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二糖,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很多,故又称甜菜糖。蔗糖的甜味超过葡萄糖,但不及果糖。淀粉受麦芽或唾液酵素作用可部分水解成麦芽糠,其甜昧不及蔗糖。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主要的搪。牛奶中含乳糖4%,人乳中含乳糖5%一7%。
3)多糖。经水解后产生多个分子单糖的碳水化合物,例如淀粉、植物的纤维素、动物中的核原和甲壳多糖等。多糖是许多单糖分子通过苷键联结起来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一般不溶于水.有的即使是溶于水,也只能生成胶体溶液。它们虽属糖类,但没有甜味,也无还原性。
淀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植物把淀粉贮藏在根、种子中作为贮备的养料。淀粉丰要来自马铃署和小麦。其他如大米、高梁、玉米等也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和水加热到55℃以上则膨胀,比原来大5—6倍到20一30倍的体积,形成一种粘液,此种变化称为糊化,淀粉糊化后才能消化。在食物的调理中蒸煮及加热等作用就是要使其糊化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