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京,冬令鸣虫大多是宫廷御园、达官贵人、有钱有闲阶层的玩物,自然环境下,秋虫的寿命不过一百二十日,最晚活不过十二月。而京城春节前后鸣虫市场上出售的冬虫,是“罐家”在暖洞子里“份”出来的。如今社会安定,国力强盛,这种有钱有闲阶层的稀罕物,也被普通百姓所喜爱。
鸣虫种类较多,蓄养的鸣虫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缘枝类
1.蝈蝈 2.扎嘴儿
二.穴居类
1.油葫芦 2.蛐蛐 3.梆儿头 4.金钟
这些是最传统的六种鸣虫,大众最喜爱蓄养的,也是最常见的是:蝈蝈,油葫芦,蛐蛐,有三大鸣虫之称。
其中蝈蝈为大家最熟知,属直翅目,螽斯科昆虫,明代书中就有记载‘有虫,便腹青色,以股跃,以短翅鸣......’
扎嘴儿是一种形似蝈蝈而略小的螽斯科鸣虫,通体绿色,南方叫做‘扎儿’,现在养扎嘴儿的人很少了,蓄养的方法和蝈蝈一样,所用葫芦的外形也和蝈蝈葫芦一样,只是略小一些。
蛐蛐儿,就是蟋蟀,古时称之为“促织”,蓄养的历史更长,因其能鸣善斗,自古便为人饲养。据记载,家庭饲养蟋蟀始于唐代,当时无论朝中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人们在闲暇之余都喜欢带上自己的“宝贝”,聚到一起一争高下。在生物分类中蟋蟀属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约有1400种,我国已知的有30余种。据研究,蟋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它不仅可以‘斗’,还可以“听”,有‘秋斗冬鸣’之说。
油葫芦(属直翅目蟋蟀科),明代的书也有记载‘促织之别有三种,肥大倍焉者,色泽如油,其声哟,哟,哟,曰油葫芦。’清代有‘其鸣时铿锵断续,声颤而长,冬夜听之,可喜可悲,真闲人之韵事也。’
金钟,鸣声像清脆的钟声,古代有记‘有虫黑色,锐前而丰后,须尾皆歧,以翼鸣,其声登零零,秋虫也’,‘七月贩运来京,枕畔听之,最为清越,韵而不悲,似生为广厦高堂之物。’
梆儿头,身材和蛐蛐一样,只是头不同,呈三角状,喜爱蓄养的人不多。
这些鸣虫都有很悠久的蓄养历史,因各自的习性不同蓄养方法也有不同,所用容器也大不相同,真可谓;虫道虽小,无论蓄养的方法,所用容器的定型都根据积攒了几百年的蓄养经验,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底蕴深厚,渊源流长的休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