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夜话
印象很深刻的是半夜窝在被窝里看两个哥哥嫉妒学军闹翻以后学军的反应,哭得罩不住……
重生夜话看了大约有两三遍,觉得每次读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感悟
后来断断续续的看了老鬼、贺岁书,蚌珠儿没看完,很偶然的,在不知道作者是牛嫂的情况下看了乐医,首先惊异了一下这个恢弘的虚构的世界架构,然后笔风越看越熟悉,之后大约是在看到小店市封市,所有市民开始惶恐的抢购粮食的时候,我立刻想起了在夜话里老爷子给学军他们讲国人抢购的历史缘由,我才猜想大概这本书的作者应该是牛嫂吧……
看了牛嫂很多书,夜话里面的亲情也好,乐医里面封市的绝望描写也好,总是轻易的攻陷我的泪点TVT随之而来的是我对牛嫂本人的好奇越来越浓厚,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经历能够造就这样一种在她文字里体现的世界观人生观?我可能印象不深记忆有误,但是我隐约觉得牛嫂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按照一种规律去创造,比如主角可能有坎坷的过去,然后变得强大直到能够藐视过去高高在上的欺凌者,期间还有描写的非常细腻的那些市侩的小人物,更不用说一定要有的主角身边慢慢聚集起来的令人艳羡的幸福的小团体……
我忍不住要想,牛嫂的成长经历中也许不是自身亲身体会就是目睹过类似遭遇的发生,因为我一直非常坚信一个人的过去(包括成长期间的经历)对一个人性格的成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许一本书里面某个小小的角色就是牛嫂自身的化身呢?另外,牛嫂写的“被欺凌——变强大——‘欺凌者’悔恨讨好——藐视”这个观念让我很在意,其实我很理解这种观念,也觉得在小说中这样子写是很大快人心的,但是事实上我认为,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的自己。
牛嫂,甚至大多数作者想要描写的,主角变强后“赢”了过去那些欺凌过看轻过自己的人,最后不管是无视也好、蔑视也好,这都不是一种看开的态度。人是不能用“战胜”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过去的,还是那句话,没有过去的经历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对待过去,也许我们应该是接纳、感恩,而非否认其存在。我时常问自己,我的过去也许不平顺,但是如果没有过去的每一点滴坎坷、每一点滴幸福,又怎么能够造就今天的这个我?总而言之,只是对牛嫂的这个(我读出来的)观念的小小的疑惑和异议吧。
补充一下,我还非常佩服牛嫂渗透在每一篇作品里的一种观念,便是世界上实没有界限分明的好人坏人,大家都只不过是在其位谋其生罢了……高橘子爱财虚荣但有担当有胆识,萧促严溜须拍马却在最后一刻选择做一个儿子心目中的父亲(甚至说他的溜须拍马都是饱含无奈的),这种种让我想到了电影《熔炉》里面被金钱收买签下和解协议的聋哑少年的奶奶,当镜头对准那个皮肤黝黑皱如树皮、苍苍白发的老人的时候,你心里只能剩下一句:又怎么能怪她呢?……只不过都是为了活着……
上面一不小心就说多了,最后再啰嗦一句,读牛嫂的书让我感到就像在读她的人,像是在与她对话,不提别的,我觉得就这一点牛嫂就是一个顶好的作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