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的一些非真正意义上的假“纯生”、对酒度和麦芽度的调整,对产品品质的随意命名如“超、纯、淡、爽、酷、极”等,实质上并没什么改变,反而因为不负责任的调整,使产品品质降低,还伤了消费者的心。所以,到头来,消费者反而认为创新的东西是劣等货,非正牌货,严重丧失了啤酒业创新的消费者基础。
七、没有产品创新的长久研究。
在很多行业,告别是国际大企业,会有很多人和专项小组进行产品发展趋势研究,如饮料行业的产品发展趋势,会超前至少三四年成立专门研究小组会研究碳酸、水等向果汁、功能、茶饮料发展的趋势和可能,他们一直在研究、开发产品,等时机一到,便能迅速占领市场,夺得先机。
而我们的啤酒企业却热衷于在市场上非常随意地“出”一个所谓的新产品,看似以市场为导向,实质上是跟风,根本没想到这个产品能否成活,权将其当作一个战斗产品。
做死了一个,毫不可惜,再出一个类似的,又简单,又可立刻上马,又无开发成本,至于产品的长久生命力,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很少有人会想得这么长远。
八、没有有效的产品创新推广手段,一上市就被淹没。
很多企业的新品上市没有上市准备,没有与经销商、零售商充分沟通,更不用说与消费者的沟通如消费者测试、口味测试及试饮等一些常规手段了。
新品一出,与业务员一交待任务,就算上市完毕,等待他们达成销量目标。而产品能否卖到消费者手里,或者更卖到消费者的心里,这些都好像不是啤酒企业要考虑的产品创新推广的问题从而予以忽视。
结果,不但没有带来更多的业绩,反而有可能扰乱了原来的市场。
当然,事实也证明,几个国外啤酒企业虽然在中国也曾经开发过一些产品,但也没有几个成功,像百威啤酒的“百迪”,贝克啤酒的“贝德”,蓝带的“蓝力”等都最终成了历史。
但是,如果等到外资啤酒企业真正了解了中国市场,真正掌握了中国啤酒运作的规律,我想,对于中国啤酒企业而言,这种未来的竞争压力是极其巨大的,有可能是致命性的。
因为,无论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外啤酒企业,它们的产品线和品牌线都是相当长的。如近期已位居世界第一的比利时英特布鲁啤酒企业,就有两百多个品牌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产品开发能力也相当之强。
美国的美乐啤酒公司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的生产基地来生产自己开发的新的啤酒品牌。
可以说,产品创新,从而夺得产品方面的优势,是将来中国啤酒市场的重要竞争手段,这也是任何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核心竞争力—产品。
总之,人才太弱,研究没有,眼前利益为重,长远规划太少,手段欠强,自己立场为主,消费者重视不足,导致啤酒行业的产品创新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这是啤酒行业的现状,也是啤酒行业马上要解决的大问题。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战略性地考虑和先人一步地进行产品创新研究,这是啤酒行业现在就不得不迈开的重要一步。
来源:2012 中国投资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