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霍布斯的生平、著作和时代背景 ―、生平与著作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出生于英国南部的威斯堡小镇。父亲是一个乡村牧师,鲁钝不学,后竟离家出走;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妇。由于家境贫寒,霍布斯的教育由他的伯父—一位殷实商人和市参议员资助完成。霍布斯生性聪颖、好学,15岁时就进入了牛津大学,攻读古典哲学和经院派逻辑。毕业后经推荐,霍布斯担任了大贵族威廉姆·卡文迪希伯爵的家庭教师。从此之后,霍布斯就与这个家庭建立了长期而密切的关系。1610年,霍布斯陪同学生首次游历欧洲大陆。他 先后访问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学会了法语和意大利语,并亲眼看到了伽利略和开普勒的新科学成就的巨大影响;回国后,霍布斯结识了著名的弗兰西斯·培根,两人在机械唯物主义思想方面观点不谋面合,交往颇深;1629—1637年,霍布斯又 先后两次与学生周游欧洲大陆,和伽利略、伽桑狄、梅林、梅尔森等大陆上许多科学家和思想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伽利略的新科学对霍布斯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成熟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同梅尔森的友谊促使他开始研究笛卡尔的著作。他还专门研读了数学、物理学,并考察了威尼斯共和国的议会制度,读过马基雅维里、布丹、格老秀斯等人的政治学著作,这些都对霍布斯的哲学观、政治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628年,他翻译的古希腊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出版,在这本书的序中,霍布斯已经开始对民主制可能造成的无政府状态表示担忧和反感,并对作者修昔底德对君主制的称誉深表赞同;1640年,霍布斯发表了题为《自然法与政治法的基本原理》的论文,以支持王权;由于英国**爆发,霍布斯与王党分子逃到巴黎,并开始担任流亡法国后来成为英国国王的查理二世的数学老师。1651年,霍布斯发表了他生平“体系最完备、内容最充实、论证最严密、学术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政治哲学著作《利维坦》。霍布斯以 《圣经》力大无穷的巨兽“利维坦”作喻,表达了对建立强大国家的强烈主张。由于书中完全摒弃了君权神授学说并对敎会权力进行的攻击从而遭到王党分子和法国政府的强烈反对,霍布斯被迫于1651年返回英国,表示服从克伦威尔的统治,但对其提出 担任行政部长的邀请婉辞不就。1655年和1658年,霍布斯的另两部著怍《论物体》、《论人》先后出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之后,霍布斯在查理二世的王宫中重新受到欢迎,但这仍然不能平息教会、保守派等对他的愤怒与攻击。1666年,众议院通过了 对《利维坦》进行谴责的决议(虽然后来被上院否决了)。1679 年12月14日,隐居的霍布斯在卡文迪希家的乡间别墅中去世,享年92岁。1683年,霍布斯的著作在牛津被当众焚毁。
二、时代背景
霍布斯长寿的一生使他见证了英国历史上的伟大时代,而这一时代也在他的思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对英国人来说,17世纪是一个获得巨大收获的时代。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早已扩散到这里,文学巨人莎士比亚的笔调优雅而清新,内 容厚实而思维敏锐,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中毫无任何中世纪的陈腐气息而充满新的时代盎然勃发的人文主义精神;大陆科学家、哲学家伽利略和笛卡尔的新科学与几何学的成就让每一个人都兴奋不已,自然现象并不神秘,一切都可以用数学的语言、几何的逻辑分析的清清楚楚。同时,著名哲学家培根创立的举世闻名的归纳法,把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社会经济政治领域,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圏地运动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已然成果斐然,由此引发的社会结构的变化更加清晰可见,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凭借其雄厚的财富希望自己也能争取到政治权力,从而促使国家成为为自己利益服务的便利工具。这时,主张君权神授和君主专制的斯图亚特王朝自然成了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大障碍。通过流血的内战和不流血的光荣**,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一个专制的国王,又重新树立起一个驯服的君主。新的政治权力出现了,但它的基础却远未得到说明。长期的战争、动荡、流血和夺权,近代社会政治生活自身始终无法回避的主题越来越清晰:在抛弃了中世纪的神权和专制以后,人们服从政治权威的目的是什么?新兴的资产阶级要建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权力?它的法律基础在于哪里?
文艺复兴以来,马基雅维里和布丹是首先关注和思考这一问题的思想家。马基雅维里满怀蔑视地揭示了笼罩于整个中世纪的基督教道德的虚伪、陈朽和卑微,坚持从历史与经验出发,把政治看成是纯粹的权力,而且目的可以证明权力运作的本身就是合 理的,根本不需要道德的说明。在政治思想史上马基雅维里把道德从政治中彻底分离出去,从而把政治建立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但他还只是从经验的角度对新的政治现实进行总结,还没能用系统的理论对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布丹试图弥补这个缺陷。“他系统的阐述了一种国家观,其中集中研究了主权问题。他把主权视为国家的基本因素”【阿·库·穆霍帕德希亚:《西方政治思想概述》】,这成为以后政治哲学发展的方向。但布丹的主权理论还是缺乏坚实的法律基础,难以回答政治权威的深层要求—如何使人们永不间断的服从。前辈遗留的问题正是霍布斯努力的方向,他继承了马基雅维里和布丹的思想遗产,从经验和现实出发,在主权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的近代政治理论。他第一次用资产阶级的观点对国家的产生,国家的本质,主权者的权利、义务,人民的权利、义务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来了解霍布斯及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霍布斯的生平、著作和时代背景 ―、生平与著作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出生于英国南部的威斯堡小镇。父亲是一个乡村牧师,鲁钝不学,后竟离家出走;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妇。由于家境贫寒,霍布斯的教育由他的伯父—一位殷实商人和市参议员资助完成。霍布斯生性聪颖、好学,15岁时就进入了牛津大学,攻读古典哲学和经院派逻辑。毕业后经推荐,霍布斯担任了大贵族威廉姆·卡文迪希伯爵的家庭教师。从此之后,霍布斯就与这个家庭建立了长期而密切的关系。1610年,霍布斯陪同学生首次游历欧洲大陆。他 先后访问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学会了法语和意大利语,并亲眼看到了伽利略和开普勒的新科学成就的巨大影响;回国后,霍布斯结识了著名的弗兰西斯·培根,两人在机械唯物主义思想方面观点不谋面合,交往颇深;1629—1637年,霍布斯又 先后两次与学生周游欧洲大陆,和伽利略、伽桑狄、梅林、梅尔森等大陆上许多科学家和思想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伽利略的新科学对霍布斯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成熟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同梅尔森的友谊促使他开始研究笛卡尔的著作。他还专门研读了数学、物理学,并考察了威尼斯共和国的议会制度,读过马基雅维里、布丹、格老秀斯等人的政治学著作,这些都对霍布斯的哲学观、政治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628年,他翻译的古希腊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出版,在这本书的序中,霍布斯已经开始对民主制可能造成的无政府状态表示担忧和反感,并对作者修昔底德对君主制的称誉深表赞同;1640年,霍布斯发表了题为《自然法与政治法的基本原理》的论文,以支持王权;由于英国**爆发,霍布斯与王党分子逃到巴黎,并开始担任流亡法国后来成为英国国王的查理二世的数学老师。1651年,霍布斯发表了他生平“体系最完备、内容最充实、论证最严密、学术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政治哲学著作《利维坦》。霍布斯以 《圣经》力大无穷的巨兽“利维坦”作喻,表达了对建立强大国家的强烈主张。由于书中完全摒弃了君权神授学说并对敎会权力进行的攻击从而遭到王党分子和法国政府的强烈反对,霍布斯被迫于1651年返回英国,表示服从克伦威尔的统治,但对其提出 担任行政部长的邀请婉辞不就。1655年和1658年,霍布斯的另两部著怍《论物体》、《论人》先后出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之后,霍布斯在查理二世的王宫中重新受到欢迎,但这仍然不能平息教会、保守派等对他的愤怒与攻击。1666年,众议院通过了 对《利维坦》进行谴责的决议(虽然后来被上院否决了)。1679 年12月14日,隐居的霍布斯在卡文迪希家的乡间别墅中去世,享年92岁。1683年,霍布斯的著作在牛津被当众焚毁。
二、时代背景
霍布斯长寿的一生使他见证了英国历史上的伟大时代,而这一时代也在他的思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对英国人来说,17世纪是一个获得巨大收获的时代。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早已扩散到这里,文学巨人莎士比亚的笔调优雅而清新,内 容厚实而思维敏锐,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中毫无任何中世纪的陈腐气息而充满新的时代盎然勃发的人文主义精神;大陆科学家、哲学家伽利略和笛卡尔的新科学与几何学的成就让每一个人都兴奋不已,自然现象并不神秘,一切都可以用数学的语言、几何的逻辑分析的清清楚楚。同时,著名哲学家培根创立的举世闻名的归纳法,把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社会经济政治领域,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圏地运动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已然成果斐然,由此引发的社会结构的变化更加清晰可见,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凭借其雄厚的财富希望自己也能争取到政治权力,从而促使国家成为为自己利益服务的便利工具。这时,主张君权神授和君主专制的斯图亚特王朝自然成了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大障碍。通过流血的内战和不流血的光荣**,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一个专制的国王,又重新树立起一个驯服的君主。新的政治权力出现了,但它的基础却远未得到说明。长期的战争、动荡、流血和夺权,近代社会政治生活自身始终无法回避的主题越来越清晰:在抛弃了中世纪的神权和专制以后,人们服从政治权威的目的是什么?新兴的资产阶级要建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权力?它的法律基础在于哪里?
文艺复兴以来,马基雅维里和布丹是首先关注和思考这一问题的思想家。马基雅维里满怀蔑视地揭示了笼罩于整个中世纪的基督教道德的虚伪、陈朽和卑微,坚持从历史与经验出发,把政治看成是纯粹的权力,而且目的可以证明权力运作的本身就是合 理的,根本不需要道德的说明。在政治思想史上马基雅维里把道德从政治中彻底分离出去,从而把政治建立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但他还只是从经验的角度对新的政治现实进行总结,还没能用系统的理论对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布丹试图弥补这个缺陷。“他系统的阐述了一种国家观,其中集中研究了主权问题。他把主权视为国家的基本因素”【阿·库·穆霍帕德希亚:《西方政治思想概述》】,这成为以后政治哲学发展的方向。但布丹的主权理论还是缺乏坚实的法律基础,难以回答政治权威的深层要求—如何使人们永不间断的服从。前辈遗留的问题正是霍布斯努力的方向,他继承了马基雅维里和布丹的思想遗产,从经验和现实出发,在主权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的近代政治理论。他第一次用资产阶级的观点对国家的产生,国家的本质,主权者的权利、义务,人民的权利、义务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来了解霍布斯及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