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自由惯了,而且他也担心以前总是自己给别人戴绿帽子,一旦自己结婚了,自己也随时会被别人戴上绿帽子。因此,他一直对婚姻很悲观。不过他也是个普通人,在年过而立之后,他长久流浪漂泊的心灵也渴望有个归宿,因此他迎娶了冈察洛娃。结婚后,普希金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安稳的生活。但她的妻子属于上流社会,新婚伊始,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普希金还能陪着冈察洛娃唱歌、跳舞和喝酒。但普希金毕竟是一位有追求的诗人,整天无所事事让他倍感生命的虚度。他渐渐丧失了耐心,因此,他又把心思放到了他放不下的文学创作上,这样,他也就给了别人可乘之机。
在普希金家的常客中,有一位年轻英俊、善于甜言蜜语的军官,名叫丹特士。丹特士本是法国人,通过投靠一个俄国官员,拿到了俄国“护照”,成为俄国的男爵。丹特士比普希金更容易博得异性的青睐,乘普希金没有时间陪伴冈察洛娃,他很容易和冈察洛娃有了更多的沟通。这个时候彼得堡流言四起,说丹特士正在追求冈察洛娃。一些仇恨普希金的人开始散发大字报,写匿名信,声称普希金是乌龟团的团长,这些都大大地激怒了普希金。普希金虽然文静柔弱,但骨子里却刚烈好斗,在他读书期间,他的击剑和骑马成绩要好于文化课。而且他常常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就要和对手一决高下,他的不要命彻底吓退了对手。面对丹特士的挑衅,普希金自然要用男人的方式来解决男人的问题。为了捍卫男人的尊严,他向丹特士下了挑战书。
丹特士自知理亏,加上没有任何准备,有些怕死,赶紧宣布这完全是一场误会。他说自己之所以经常去找冈察洛娃,是因为正在追求冈察洛娃的姐姐。不久后,丹特士还真的和冈察洛娃的姐姐结了婚,这样他就成为普希金的亲戚,可以名正言顺地到普希金家“做客”了。平静了一段时间后,烽烟又起,关于冈察洛娃与丹特士的故事重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烈讨论的话题。这次普希金再也无法忍受了,他提出要和丹特士之间彻底做个了断。经过精心准备的丹特士这次答应了普希金的挑战。
他们签订了决斗的条约:时间是下午四点至五点;地点是黑河对岸;武器是手枪;对射的距离是二十步;双方有一次射击的权利,谁先开枪不作规定。普希金的同时代人这样回忆当时的场景:决斗时间到了,虽然天气晴朗,但风很大,气温零下十五度左右。普希金穿一件熊皮大衣,沉默着,但却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快快动手的急躁情绪。一切就绪,决斗双方各就各位,助手发出信号,普希金举枪瞄准,但丹特士的枪先响了,普希金应声倒下。
但普希金缓慢地爬了起来,支撑着左手,放了自己的一枪,丹特士也应声倒下。普希金高兴地说:打中了,打中了。不过,丹特士只是伤了皮毛,而普希金却伤了致命的部位,子弹从他的腹部钻进了肚子。普希金被马车送回了家中,见到冈察洛娃后,他安慰妻子不要害怕,自己不会有事情。医生们也来了,但已经无力回天。临终前,普希金神志清醒,妻子喂他吃果酱,他每吃一口,便重复说:啊,好吃,真好吃。短暂的回光返照后,普希金的目光便渐渐暗淡下来了。一代文豪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享年38岁。普希金死后,有5万人为他送葬。有位老人惊呼:天啊,我记得一位元帅临死时也没有这么多人来送行。
早在1815年,16岁的普希金就写下了《我的墓志铭》,为自己未来的一生做了这样的预测和定位:
这儿埋葬着普希金,他和年轻的缪斯
在爱情和懒惰中,共同度过了愉快的一生,
他没有做过什么好事,可是他心地善良,
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我们不能不惊叹普希金对自己的先见之明,他的一生始终和爱情、文学以及快乐相伴,他虽然风流,但绝不下流,而且他确实心地善良,实实在在是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