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逸吧 关注:46贴子:834
  • 12回复贴,共1

【素材】小说|通用|怎样让你的小说引人入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感觉这东西挺有用的,虽然我就瞄了一眼……好吧我习惯一边搬贴一边看一边吐槽。


IP属地:浙江1楼2012-08-20 18:53回复
    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一位短篇小说作者的写作技巧。
    首先是看他对结构的掌握,这可以衡量一个作者的构思能力;它还表现了一个作者的观察力、认识水平和归类、剪裁的能力。
    [以本人目前班门弄斧的能力把这句话给施行出来有点难度。不过最简单的自审方法个人觉得应该就是查看自己的大纲。主要结构和个人认知在大纲中体现得还是比较清楚的。]
    再就是看作者艺术地表现他的题材的能力。在这方面对技巧的掌握,包括能把写作素材糅合成一篇小说,并使读者意识不到其中的人工痕迹,而只是受它影响。这是一种“隐藏艺术的技巧”,它来自语言知识的宝库。
    [这个真的要文学积累……像我这一点就弱爆。]
    一个作家的这两种才能(构思能力和表现能力)应当同步发展。说这两种才能中的一种比另一种更重要是荒谬;构思和表现若两者缺一,小说就不会存在了。不过,构思先于表现,这就是我要求你们在考虑表现之前先考虑构思的唯一理由。
    [有些人文笔过于华丽但逻辑不通,就是表现在了构思之前。而本人正处在有构思无表现的悲惨阶段……]


    IP属地:浙江2楼2012-08-20 20:39
    回复
      短篇小说作家要记住的首要的事情是,短篇小说是一种现代的文学形式,它不是只考虑去创造一种单一的情感方面的效果,也不只是一种篇幅短的小说。如果篇幅短就是它的惟一标准,那长篇小说中的一章也就可以成为三篇小说了。
      出版界的读者对一些“相当不错的”稿子,常常给予这样的评语:“差那么一点儿,还不够小说味儿。”而一篇在其它方面并不怎么样的小说,却常常被出版界接受了。这是因为,尽管它有种种不足,却富于戏剧性;这种戏剧性更多地是在描述方面,而不是光靠情节。
      我们开始读两部小说,它们的情节在事件的选择和安排上大致相同,但由于其中一部有戏剧性(它把情节趣味同描述趣味结合在了一起),我们就为它所吸引;与此同时,对另一部不具备这种特点的小说,我们又感到厌烦。小说里有着各种不同的趣味,一个真正的作家应当知道它们。
      [个人感觉这个有点难理解,理解了有点难实行。……好吧,我蠢,我来回读了N遍……情节趣味和描述趣味应该讲的就是在推动剧情发展中能活跃人物形象,或者令故事生动起来的描写吧。有的人作品十分流畅,通读下来剧情也很好,分明找不到一点瑕疵,但是就是觉得读起来不够味,大概缺的就是这点趣味。]
      然而,日复一日,编辑们还是收到了大量并不值得寄来的稿件;假如作者知道那些能造成趣味的必不可少的手法,他们自己也不会寄出这样的稿件。幸好,要认识这些手法也不难,那就是作者要利用有关趣味的规律。
      [下面正文来了~]


      IP属地:浙江3楼2012-08-20 20:43
      回复
        有趣味,照字典上的定义,就是能保持人们的注意力。努力获得读者持续不断的注意力,这是每一位提笔创作的作者所要面对的任务。说千道万,读者是最后的法官。这一点不言而喻——不先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就谈不到保持它。
        [认同认同。咳。我不中途吐槽的话会浑身难受- -看素材的亲忍耐下……]
        抓住读者的兴趣,然后保持它,这是短篇小说作家永无穷尽的任务。这一来,关于趣味就有两个问题——抓住读者兴趣,并保持它。要抓住读者兴趣,你就必须激起他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一门心思地要更多地了解某件事情。好奇心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然而,一旦读者知道究竟是什么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时,他的注意力就减退了。
        [剖析的很有道理,不过也挺废话的- -]


        IP属地:浙江4楼2012-08-20 20:49
        回复
          在读者达到这一点之前,你就必须激起他的另外一种注意力,而这种注意力又不那么容易减退——所谓保持注意力。
          当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仅仅是好奇心时,读者心理的疑问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而伴随着持续注意力的,却又增加了期待的因素;这使得读者要问自己:“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而且必不可少的还有“小说里的人遇到那件事后会怎么办?”同持续注意力在一起的,是已有的好奇心加上期待,我们通常称之为悬念。
          [这是我一直很想追求的东西……因为我写文剧情实在太淡,一切是顺水推舟的写,导致完全没有悬念!]


          IP属地:浙江5楼2012-08-20 20:55
          回复
            让我们考虑一下该怎样在小说结构的片断中利用这两种趣味。
            这些结构片断就是开端、主体和结尾。用以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必须用在小说开端部分。开端并不只是小说开头的几段文字,有时,它占据了整个小说的一半儿,甚至是三分之二的篇幅。开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情境(或者说小说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它,读者知道故事主角面临一个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他必须有所行动。


            IP属地:浙江6楼2012-08-20 20:57
            回复
              小说开端的另一部分,往往给作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是由于作者没能了解它的功用。这一部分是由解释性材料构成的,它对抓住读者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它通过让读者感到小说情境或问题是饶有趣味和合情合理的来抓住他们的兴趣。小说开端的解释性部分的功用是展现条件或事态,它们造成了小说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有些小说里,故事的主要问题十分有趣,不需要解释性材料,马上就可以叙述它,并靠它抓住读者的兴趣;我们说这是一种有着内在趣味的故事情境。
              [最后一句话让我斟酌半天!然后觉得,小说开端不需要非常明了的交代人物身份以及背景年代,这些不需要明了交代的东西,就是解释性材料。故事的主要问题可以解释为故事的主线。——我总觉得有人会和我一样看不懂所以很脑残的解释了一遍……都是个人见解,有不同意见的立刻提,大家互相讨论讨论加深理解少给后人带弯路也是好的。]
              ------
              然后由于群里一群人害的我弄弄停停,这个素材还是没整理好,明天接着整理。


              IP属地:浙江7楼2012-08-20 21:36
              回复
                然而,在大多数小说里,故事的主要部分只是在其重要性被解释性材料(主角所面对的条件或事态,展现给读者后,才变得富有趣味了。我们说这是一种有着合成趣味的故事情境。)
                [靠这句真心看不懂了。喂作者大人你能把你打好的稿子读一遍再上传吗!括号外面那句话是真心没看懂,还好括号里有注解- -不过我没理解全,要解释也解释不清楚,有明白的给提点下哈。]


                IP属地:浙江8楼2012-08-21 14:59
                回复
                  即使在含有内在趣味的小说中,解释性材料(条件)也不可或缺;即便对它的介绍会有所拖延。
                  让读者对所描述的事情清楚明白是极为重要的,这是为了达到合情合理。展示小说主角面对的条件也很必要,这样可以使读者感到自己的兴趣被激起来并非没有道理。
                  为了让读者明白,你会希望向读者提供作品中人物过去生活经历的细节,这能帮助读者了解作品中的角色;你会希望读者对故事背景或环境中的某种特征留下印象;也许,你还会感到这是最主要的理由——为了使读者充分了解故事主角面临问题的重要性或困难程度,或是它怎样迫切地需要加以解决,读者需要知道某些以前发生的事,特别是那些预示了可能碰到的失败和可能遇到的敌手的事。
                  [在我眼里……这一坨东西都算伏笔。这里讲的有些插叙的东西,个人感觉码字的时候要细且慢,大粗大手的一路把故事码下去,往往会忘记插叙这码事……好吧我承认我脑渣我会忘!]


                  IP属地:浙江9楼2012-08-21 15:04
                  回复
                    因此,在构思小说开端时,你要记住这两部分:
                    1、小说的主要问题或故事情境,它的趣味或是内在的,或是合成的。
                    [主线和支线的处理问题。]
                    2、解释性材料,它使读者了解到造成了小说中要解决的问题的那些条件。
                    [背景以及人物介绍中必须要讲明的东西是哪些。]
                    这样推测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读者有足够的兴趣看完小说开头直到主体部分,他就会继续读下去。这样,你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要马上引起他的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在获得读者对造成小说主体聚合和交流的持续兴趣之前,先激起他的好奇心。
                    [插入新的支线或者一个触及主线的非常明显的伏笔。]


                    IP属地:浙江10楼2012-08-21 15:06
                    回复
                      在只具有合成趣味的小说中(这里,条件必须在故事情境之前被展示出来)情形更是如此。在这类小说里(大多数小说属于这一类),一切要靠描述单元本身饶有趣味。读者读过一些描述单元后,才会了解到主要故事情境的重要性。
                      [读到这里终于基本上理解合成趣味的意思……也就是说主线是不断由支线构成的吧。比如盗墓笔记(原谅我最近只看了这本书所以庸俗到只能拿它举例子),差不多就是以大型单元剧的形式推动主线。也就是支线一定要新鲜吸引人。然后我发现我现在对内在趣味的小说的理解又模糊了……郁闷。]
                      对于趣味的这种要求,你在写作小说时必须始终牢记。特别是在写小说开端的解释性材料时。我们往往靠这种材料抓住读者兴趣。小说开端部分能否引起读者注意,它常常决定了读者(包括编辑部的专业“读者”)是否愿意读完整个小说。
                      [有些作者难以在开头的解释性材料里抓住读者的眼球。切忌一长串如同陈列历史地罗列事实。]


                      IP属地:浙江11楼2012-08-21 15:10
                      回复
                        标题应当引人注目,激发联想,并富于刺激性。吉卜林的《没有牧师的好处》就满足了以上三点要求。巴里的《每个女人都知道的》,利詹姆斯的《旋紧螺丝》,欧利的《**欧罗恩的微章》和约翰马康德的《银行里的一千美元》,无不如此。奥凯塔夫罗利科恩就更是老于此道了。你可以有把握地说,最先用于抓住读者兴趣的手法,就是选择标题,它使读者注意到你的小说,激起读者的好奇心。
                        [老实说我对标题实在是没经验没想法。这一块我还要深造T T...]
                        在选择、安排进入小说开端部分的材料的过程中,应当始终让要引起读者好奇心的愿望来引导你;在开端部分,我们提出小说中的问题和牵涉到它的种种事物。
                        不管你打算写什么样的小说,不管你在小说创作方面已经进到了哪个阶段,你的材料总是这样的——刺激因素、角色和作品中人物的反应,它们构成了叙述格局。
                        也许你在小说开端已使用了所有这些材料,却没能引起读者兴趣。这可能是在材料安排上出了岔子,读者“不知道你在卖力地搞些什么”;所以,对材料的安排是不能杂乱无章的。
                        为了使读者觉得小说的开头有意思,材料必须这样安排:它使读者意识到作品中的人物在生活中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他碰到了需要他有所行动的问题,或是陷入一个他必须从中解脱的困境,或是处在了这么一个位置上——他必须在种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作出自己的选择。
                        [很受教- -感觉我的文里缺的就是这个~]


                        IP属地:浙江12楼2012-08-21 15:16
                        回复
                          本素材已全部发完。


                          IP属地:浙江13楼2012-08-21 15: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