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之眼吧 关注:131贴子:607
  • 1回复贴,共1

【娱乐】《阴符经》与《三皇经》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其作者及成书年代历来众说纷纭。或以为是战国秦汉之书,或以为是北魏道士寇谦之所传,宋人黄庭坚、朱熹则称此经出于唐代李筌之手。据考证,其书应出于唐代之前。
《阴符经》的版本在唐代已有两种,一本300余字,分作三章;一本400余字,不分篇章,宋元以后的传本大体依违于二者之间。《阴符经》的注家也极多。《通志·艺文略》已著录有39家,《道藏》中收入的注本有20余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唐人张果《黄帝阴符经》,唐人假托伊尹、姜太公、范蠡、鬼谷子、诸葛亮、张良、李筌等7家《黄帝阴符经注》,宋人朱熹《阴符经考异》、元代道士王道渊《黄帝阴符经夹颂解注》等。
上述各家注解,对《阴符经》要旨的解说颇为不同。或以为《阴符经》上兵家权谋之书,或以道家阴阳哲学解之,宋元理学家以儒学性理之说解经,道士则多用内丹功法解释经文。各家解说皆随意发挥,末必合乎经旨。原经本意,大抵言天地阴阳支运行变化,与人事之间有相生相盗之关系。圣人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掌握天人暗合之机,使自身行为举动皆合乎天道,不违自然,则治国养生皆能得宜,可以长久矣。故此经之要旨大致与秦汉黄老家思想相同,其天人相生相的思想颇为深刻。传世《阴符经》三章思想要旨如下:
上篇《神仙抱一演道章》,以阴阳五行理论说明:人欲学道修持,须用心观执天道,奉天而行,使心之所图合于天道。圣人能体天得机,应时达变,“天人合发,万变定机”,故能长生久视。
中篇《富国安民演法章》,依据阴阳五行动静变化之理,说明天地,万物与人之辩政关系。认为天地造万物、万物造人,人亦造万物。三者更相为造,乃自然之理。人得其宜则吉,乘其理则凶。圣人善察天机,适时而食,相机而动,固躬养命得宜,故能与万物相安。下篇《强兵战胜演术章》,阐明学道修炼者须收心戒目,无邪妄动。凡饮食衣服,摄养身命,餐霞服气,辟谷休粮,务合天道,方可年寿长永。若养之太过,役心损虑,则致短寿。
总之,《阴符经》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天人合一,人之行为必须体天合道,不违自然之道。其言简而意赅,故为历代儒士道流所重视,流传极广。道教学者常以此经与老庄之书并列奉为基本经典。


1楼2012-08-20 20:23回复
    《三皇经》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三组重要道经之一,与《上清经》、《灵宝经》合称“三洞真经”。道教所说的《三皇经》,包括《三皇文》和《五岳真形图》。早在晋人葛洪《抱朴子内篇》及《神仙传》中,已多次提及这两种经书。据称:“昔黄帝东到青丘,过风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以劾召鬼神。”又说三国时帛和入西城山,师事仙人王君,于石室中精思,视壁三年,忽见古人所刻《太清中经神丹方》、《三皇天文》及《五岳真形图》。由此可见,《三皇经》的问世,大概与魏晋之际的帛家道有关。该经后由方士左慈传给葛玄,玄传弟子郑隐,郑传葛洪。
    帛和所传的《三皇经》,后来被作 “小有三皇文”。东晋时,又有所谓的“大有三皇文”传世。据说该经乃上古三皇、八帝治世时上天所授,号曰《三坟》、《八索》。晋正武帝元康二年(292),晋陵人鲍靓(葛洪妻父)入嵩山石室中清斋,忽见古《三皇文》,皆刻石为字,乃自盟誓而受。后鲍靓以之传授葛洪,洪又传子孙。南朝陆修静得此经,传授弟子孙游岳,孙又传弟子陶弘景。陶推步本经,分别仪式,合为十四卷。是即《洞神三皇经》。
    《三皇经》的传授与葛洪家族关系密切,因此葛洪对之非常重视,认为该经是仅次于金丹经的道书。据《抱朴子·遐览篇》称“道书之重者,莫过于《三皇内文》、《五岳真形图》也。古者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家有《三皇文》,辟邪恶鬼,瘟疫气,横殃飞祸。若有困病垂死,其信道心至者,以此书持之,必不死也。其乳妇难艰绝气者持之,儿即生矣。道士欲求长生,持此书入山,辟虎狼山精,五毒百邪皆不敢近人。可以涉江海,却蛟龙,止风波,得其法可以变化,起工不问地择日,家无殃咎。若欲立新宅冢墓,即写《地皇文》数十遍,以布著地,明日视之,有黄色所著者,便于其上起工,家必富昌。又因他人葬时,写《人皇经》,并书已以姓著纸里,窃纳家中,勿保令人知之。令人无飞祸盗贼也,有谋议已者,必反自中伤。又此文先洁斋百日,乃可以召天神司命,乃太岁日游,五岳四渎社庙之神,皆见形如人,可问以吉凶安危及病者之祸崇所由也。又十八字以着衣中,远涉江海终无风波之虑也。又家有《五岳真形图》,能辟兵凶逆,人欲加害之者,皆还反受其殃。”
    由此可见,所谓《三皇文》、《五岳真形图》,是魏晋方士用来召神劾鬼,治病攘灾,禁制虎豹水妖,为人堪舆下葬,卜问休咎的符文图书。《三皇经》后来在唐代受官方禁止,已经亡佚,但其部分内容尚存于其它道书中。例如《道藏》中有《洞神八帝妙精经》,其中载古三皇文道法。据称所谓“三皇内文”,实即 92枚篆书符文,分别代表某些天地神抵、仙官兵将、岳读神君和魂魄精灵的姓字隐讳。修道者若能依法书符佩带或吞服,即可召来诸神,辟除邪精。所谓帛和的“小有三皇文”与鲍靓的“大有三皇文”,其符文皆相同,但施用符文之法有所区别。至于《五岳真形图》,则是一种类似印章的图版,按五岳山读盘转曲折;周旋委蛇之形状绘制。据说“诸仙佩之,皆如传章,道士执之经行山川,百神群灵尊奉亲迎”。另据道书所述,在古《三皇经》中还有斋戒沐浴、思神守一、歌颂神章和服食草木药丸等养生求仙方术。


    2楼2012-08-20 2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