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一格局,宗主国不复当年,西学日盛,东方文化岌岌可危,让我辈不得不反思传统,但这种反思却成为某种变相的践踏,我们给予祖先的最多不是挽回,而是批判,众“学者”对于国学大有“改元换种”的气势,而对西学只会奴颜婢膝的屈恭,这对于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国家何其可悲,千年的辉煌抵不过百年的没落,何其可笑?人只会道西方“敏猪”,却不知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只懂西人科学,却不闻“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有玄象,而成文章,故称文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特指天文;文明,就是天文已明;文化,就是在天文已明之后,以天文化人文。天文已明,明了的是天道的规律;天文化人文,是以天道的精神施化于人类社会,使之复归于天地整体之中。
在西方,“文化”一词就词源来说,英语中的culture和德语中的kultur都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意是耕作、掘垦、动植物培育,引申出发展、培养、教育、尊重的意思。今天,我们在英文的“农业”agriculture和“园艺”horticulture这样的词汇中仍然能够看到这种用法。根据《牛津词典》,“文化”一词在英语中被赋予精神人文内涵的首次应用是在1510年。在此之后,文化在这种物质意义的栽培、种植基础上,逐渐引申出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精神方向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