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吧 关注:8,560贴子:444,177
  • 10回复贴,共1

关于迎不迎皇帝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问题要看荀贞的志向了,从荀贞抄袭曹操的《短歌行》来看,应当是有起码是当曹操的野心的。那我就不支持迎皇帝了,因为这虽然在前期占有极其有利的政治地位和出师名义,但是在后期这是沉重的政治包袱和难以解除的隐患。
曹操迎献帝后一路凯歌平定中国北方毫无问题,但是赤壁一败,曹操阵营内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就是因为迎献帝所带来阵营内部成分复杂,敌我难明的情况的造成的。迎献帝带来了一些与曹操不是一条心的东汉旧臣,这些人在曹操军事胜利时还算安分,一旦出现军事失利,这些人就会跳出来闹事;曹操内部也有一些如毛玠、崔琰、荀彧等重臣忠于汉室,导致曹操为了野心不得不杀了一些重臣,造成了极其败坏的影响;至于那些以汉室名义吸引的人才更难以分清到底是冲着曹操还是冲着汉室而来的,以至于后方不稳。
赤壁一战后,曹操对关中,对孙权,对汉中三次战争持续时间很短,曹操不得不在战争未竟全功之时便要回到后方维护稳定,致使马超难逃,汉中失守,伐孙无功,彻底失去一统天下的可能。拥有皇帝的一方肯定是率先称帝(不要提袁术哪个二货),将自己陷于道德的不利地位,例如曹魏在历史上的骂名不止,其实曹孙刘三人都想当皇帝,但曹家手握汉帝,曹家不称帝,孙刘也不好自己称,虽然掌握主动,但必背骂名。
这些都是后来司马代曹一些小原因。
荀贞眼下的队伍中武将不说,只闻督邮之命。文士中荀攸、陈群、钟繇历史上均支持曹操建国(称公可建国),荀彧历史上可就是因为反对曹操称公而神秘的死在寿春的,而荀彧王佐之才,必是荀贞之股肱,迎了献帝荀彧必是忠于汉室,这就麻烦了。应当让别人去干这个烂事,到时候只要有实力,一句“xx名为汉臣,实为汉贼”就打发了,一旦汉帝禅让他人,荀贞自己称帝就没问题了,汉室已亡嘛。况且荀家为世家大族,士人楷模,不会遇到曹操初期因为出身差而人才不来的问题(几大谋士均是后来过来的,但在迎献帝之前,这里讲的是普通的人才),无需以汉室名义求贤,导致内部复杂难明。
只是一家之言,各位看看就好。。


IP属地:安徽1楼2012-08-22 21:19回复
    个人以为有条件时会迎的


    2楼2012-08-23 06:44
    回复
      楼主分析靠谱,迎献帝弊大于利。


      IP属地:河南3楼2012-08-23 08:25
      回复
        迎不迎帝,对我来说不重要,我关注的是要恢复更新啊! 等更等了六天了。。。


        4楼2012-08-23 17:12
        收起回复
          但是,你早晚要面对这个问题。就比如,假如当年是袁绍迎的汉帝,并接到邺城了,之后曹操打赢袁绍,曹操又怎么对待汉帝呢?难道就能废了么?不迎汉帝,利于巩固内部团结是一点,可一旦打败对手,吸收了部分新人新地盘,势必同样有此问题。而且,主角不迎,必定是曹操迎(袁绍四世三公,可能会掂量利弊吧,而且地理条件也没曹操方便)。如此,就要等曹操或者袁绍发展足够强,才敢废帝(袁绍肯定有那胆量,不计后果,曹操估计会忠于历史)。这就拖到三国争霸了,估计都得二十年了。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08-23 19:37
          回复
            而且迎不迎,谁又会去考虑二三十年后的事呢?汉帝对于大部分的诸侯都是一个机会,尤其是对那些中等诸侯来讲,能够迅速的提高自己的实力。在那种谁也说不清啥时候被灭的年代,即便你再有野心,首先考虑的不就是生存问题吗?如果有个大好机会壮大自己,你会因为担心这个耽误自己二十年后的运程而放弃呢?真如此,是不是有点自负啊,真以为自己有主角光环能撑到最后吗?我想,就算曹操重活一会,他也不会后悔迎汉帝。毕竟他没有袁绍的四世三公背景…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08-23 19:46
            回复
              要是想当个安邦定国的大臣 迎了献帝 统一天下
              之后名留青史 这也不错
              可曹操想的是什么
              曹丕已经表示清楚了


              IP属地:安徽7楼2012-08-31 18: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