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关注:12,396贴子:94,382
  • 9回复贴,共1

善恶只在于心,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引子(对不起,再用引子只是想作个铺垫,请大家见谅)
1、前面说会陆续发帖,但我认真思考整理过后,其实只有一帖,加上前面的总共是两个帖子,但这两个帖子就是我近两三个月思考所得。
2、这些思考就是我精读《传习录》得来的。当时还没有放暑假,我还在学校,偶尔喜欢给身边的人讲讲心学。但是发现自己不能很好地阐述出来,而且经常被人问得哑口无言,自以为了解心学,但信心大受打击。我也自学催眠,同样地我也喜欢给身边的人讲,同样地也被人问得哑口无言,很多时候要去翻书找答案。后来我就想为什么会这样,渐渐地明白到,自己的读书方式有问题。我爸喜欢买书,我从小也喜欢看书,家里的书几乎都读过,自以为读书不少,从中外名著、人生道理、成长故事、童话、漫画、杂志等无所不读,只要上面有字,基本就可以看下去,不管什么类型。由于读书比较多,所以有时知识显得比同龄人多一些,也培养了我有些自负的心态。我的阅读速度比较快,一本书很快就看完了,可是内涵无法很深地领会,只是了解一些皮毛的知识。比如说《传习录》,我买回来看了一遍就放在一边,没去动它。直到我反省过后,重拾传习录,真正有一种感觉:先生的学说真是太精深了。
3、重读《传习录》,我是采用一段重复看很多遍的读法,一有闲暇就看,因为时间相对比较少,所以我选了《传习录·薛侃录·七》这一篇来读,因为这篇比较长,容易深入理解。其中正文的第一点是我思考所得。第二、三点,是我读了很多遍,突然间就明白了,有种似乎是顿悟的感觉,念头直接就蹦出来。
4、希望各位吧友不吝赐教,有错的地方就尽管批评,在下不胜感激。



IP属地:广东1楼2012-08-24 09:09回复
    读书读出来的顿悟,恐怕虚浮(个人感受)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08-24 09:23
    收起回复
      正文
      1、无善无恶指的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
      这个观点就是书本上的,而且后面的解释很清楚:
      不作好恶,非是全无好恶,却是无知觉的人。谓之不作者,只是好恶一循于理,不去又着一分意思。如此,即是不曾好恶一般。
      个人理解:无善无恶理之静,无善无恶心之体,看着这两句话大家想到了什么?心即理。
      理之静,心之体,在这里应该可以划等号。所谓好恶一循于理,即是遵从心之本体。
      (以上文言文论据出自四句教、《传习录·薛侃录·七》、基本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IP属地:广东3楼2012-08-24 09:24
      回复
        2、善恶只在于心,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里要引用古文,大家不要见怪。)
        原文:
        曰:“然则善恶全不在物?”
        曰:“只在汝心。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曰:“毕竟物无善恶?”
        曰:“在心如此,在物亦然。世儒惟不知此,舍心逐物,将格物之学看错了,终日驰求于外,只做得个‘义袭而取’,终身行不著,习不察。”
        译文:
        薛侃说:“那么善恶完全与事物无关?”
        先生说:“善恶就在你心中,遵循天理就是善,意气发出来便是恶。”
        薛侃说:“那么事物本身是无善恶的?”
        先生说:“在心是这样,在物也是这样。世俗的儒生不明白这个道理,舍弃本心存养而追求于外物,把格物的学问搞错了,每天在心外寻求,只是做得‘义袭而取’,一生做事开始时不知其然,习惯后仍然不知其所以然。”
        各位吧友,不管您的《传习录》是什么版本,译文是怎么说的,请看我的个人见解,以上文段可以理解为:
        薛侃说:“善恶不是相对于事物来说的?”
        先生说:“是相对于心来说的,遵循天理就是善,意气发出来便是恶。”
        薛侃说:“那么事物本身是无善恶的?”
        先生说:“心是无善无恶的,物同样也是无善无恶的。世俗的儒生不明白这个道理,舍弃本心存养而追求于外物,把格物的学问搞错了,每天在心外寻求,只是做得‘义袭而取’,一生做事开始时不知其然,习惯后仍然不知其所以然。”
        还有一点,因为时间问题,晚上再发。
        


        IP属地:广东4楼2012-08-24 10:00
        回复
          3、格物,实际上是格心。
          大家看上文:
          先生说:“心是无善无恶的,物同样也是无善无恶的。世俗的儒生不明白这个道理,舍弃本心存养而追求于外物,把格物的学问搞错了,每天在心外寻求”。这一段的重点词是什么?格物。四句教的最后一句是什么?为善去恶是格物。
          善恶不在物,在于心,所以格物就是在心中为善去恶。
          什么是善?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为至善。无善无恶又是什么?是理之静,是心之体!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为善,即恢复心之本体,在止于至善,去恶,即摒除私欲,不动于气。
          所以,格物实际就是恢复心之本体的过程,实乃圣学入门第一功夫,这也是为什么四句教里面要提到格物。
          至此,正文的三点结束,三个命题环环相扣而又互相印证,于书中均有论据,其实心学里的观点都是相互联系而可以相互印证的,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对善恶的认知应该不会再有什么疑问吧。
          大家如果认为我说得不够明白或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出,我一定会解释清楚并改正。
          


          IP属地:广东5楼2012-08-24 18:23
          回复
            标题狭隘化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08-25 12:30
            收起回复
              看了楼主的引子,感觉看书跟自己有点像,感觉自己一直都没秉持着“书不多,贵在精”的精神。


              7楼2012-08-26 11: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