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词场吧 关注:2,908贴子:172,156
  • 2回复贴,共1

诗意茶人ZT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手头能找到的关于陆羽的官方资料并不多见,重要的主要有《新唐书 隐逸列传》、李肇的《国史补》、《全唐诗》里收录注名为陆羽所作的几首诗及友人的赠诗,其他散见于唐宋人的笔记书信中,学生才疏学浅,实难一一捡选,疏漏是难免的,大家凑和看。   

陆羽约生于唐玄宗年间,具体年代不可考了,《全唐诗》里收录和他唱和的友人,大致有颜真卿张志和晈然等,所以他们应该是同时代人。死在贞元末年,公元800年左右。复州竟陵人,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和雨丝算是老乡,呵呵)。他出身孤儿,被遗弃在河边,一个叫智积的老和尚看见了,抱回寺里养大。孤儿的生涯自然是痛苦的,没有父母的关爱,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唐朝可能还不盛行在弃婴衣服上写姓氏生辰八字什么的)。陆羽姓名的得来,据《新唐书》及《国史补》的记载,他长大后,用《易经》给自己算卦,正好得着《蹇》卦和《渐》卦,里边有一句“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用这句话给自己起名为陆羽,字鸿渐(想起《围城》里的方鸿渐没?)。书上这么说,我还是有点怀疑,现在通行的《易经》本子上,《蹇》里根本就没提什么鸿渐,《渐》里到是有好多个“鸿渐”,不过“其羽可用为仪”是在“鸿渐于阿”下面,“鸿渐于陆”下面是“夫复不征,妇孕不育,凶。利御寇”。按这个排法,他应该叫“陆不育”或“陆御寇” 才对,呵呵。且不论古人怎么起名,他在庙里度过了童年时代,《新唐书》里提到的一件童年趣事,可以窥见他小时性格如何。某次智积教他写字,他问道:“人家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尚不娶妻生子,这能算是孝顺么?”结果可想而知,被罚扫厕所(才发现我的小学老师和智积颇有渊源)。他的相貌不怎么样,还带点外部残疾,因为他的小名叫“疾儿”,后来叫“季疵”,可能这也是他被弃的原因(《新唐书》本传:貌侻陋,口吃而辩)。总之,幼时陆羽应该是个面貌普通甚至略丑但顽皮聪明的孩子。   

大概在陆羽十来岁的时候,他显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在被指派放牛时,他以竹画牛背学字,暗暗把张衡的《南都赋》全背了下来,但是认不得,于是拿着书装成在看的样子边展边读。后来让他去割草,他天天学字,干活总落后,被主事者抽鞭子,唉,万恶的旧社会啊。陆羽心想,眼看自己都这么大了,当文盲怎么成啊,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逃出了寺庙,从此告别童年生涯。   

跑出去干嘛?陆羽自有打算,和周星驰一样,他的梦想是当一名演员(有便当可拿的那种),于是他进了一家戏班子,用古人的话说,开始当“伶人”,而且还是丑角(漂亮的也当不了)。按《新唐书》的说法,他在演员这一行比较成功,发表过数千字的论文(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总当小演员没啥出路,就在他第二次为前途彷徨时,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地方演出中认识了他,觉得是棵苗子,于是推荐他离开戏班,到火门山一位邹夫子处学习文化,这是陆羽人生中最大一次转折。陆羽在火门山学习了五六年,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接触了许多文化界人士。他下山时,恰逢原礼部郎中崔国辅被贬到竟陵当地方官,二人一见如故,相交甚好。我猜想也应该是在这个阶段,陆羽开始对茶产生兴趣,有了充裕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它。他觉得在竟陵呆得时间够长了,现在正是闯荡天涯的时候,他背起行囊,开始了访茶游历之旅。   

陆羽最重要的著作《茶经》出版约在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这时陆羽已经快50岁了,期间他先后游历了几十处产茶地区,也结识了好多同道中人,比如对他这部蓍作有很大影响的晈然和尚。他后来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朝庭几次征他做官,他都没去。   

我对茶是地道的门外汉,本想介绍一下《茶经》,可惜心实在有余力实在不足,罢了。有喜欢读的朋友可以弄本自己看看。陆羽精通茶道,是茶之艺术化及学术化的宗师,唐朝时他的形象就被制成陶偶,尊为“茶神”,卖茶的人都要供奉之。他留下的传说更是不少,我依稀记得幼时看过一部关于他的电视剧,里面讲了好多他的故事。挑出名的说一个,唐朝人张又新在《煎茶水记》里说,陆羽给当时天下著名的泉水定座次,现在著名的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就是陆羽评的。另外还有个故事,李季卿赴湖州上任,在路上遇见陆羽,早就听说他精于茶道,于是相谈甚欢。快吃饭的时候,李说:“您对茶的精通,天下闻名,正好附近南零的水亦是天下独绝,好不容易今天凑到一处,啥也别说了,缘份呐!”于是派个精细的军士划船到南零水深处打一坛水回来煮茶。水取来后,陆羽用勺子舀了舀,说: “水是江水不假,但不是在南零,似乎是在岸边打的。”军士忙道:“小的划船走了好远才打来的,不敢欺骗先生!”陆羽没说话,持坛将水缓缓倒出,倒到一半时停下,又用勺舀了舀说:“嗯,从这往下才是南零的水。”军士大惊,趴在地上磕头认罪,“小的取水回来快到岸边时不小将水洒了半坛,偷懒没回去重取,就在岸边添满,先生竟然能看出来,真是神人!”在场的所有人都极其惊骇。   

陆羽是个性情中人,旷达率性,经常独自走在旷野,诵诗击木,情有所至,便放声痛哭,周围的人都用《论语》里的楚狂接舆比喻他。我觉得他内心深处肯定蕴藏着深深的孤独和痛苦,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影响对于人的一生至关重要,他的痛苦是否来自苦寂的童年?不得而知。他在外地得智积和尚去世的消息后,写了一首歌:   

不羡黄金罍,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   

在他心中,可曾有“逝者如斯”的怀想和感叹? 千年以后的你我,无论怎样用力摸索当年他刻下的印迹,总无法看得清了,再千年以后的人看你我,又当如何?暮鼓晨钟,霜飞惊鸿,一个孤独的背影渐渐隐进云烟深处,惟留茶香一缕,悠悠不绝。且用皇甫曾的《送陆羽诗》一首结束这篇不成样子的小文吧:       

幽期山寺远   
野饭石泉清   
寂寂然灯夜   
相思磬一声    


IP属地:内蒙古1楼2007-03-15 22:12回复
    沙发!沙发!


    2楼2007-03-18 12:57
    回复
      时光词场朋友们好!助助兴!

      


      3楼2011-10-30 08: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