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读了十几年的书,就能写出很好的作品;有的人却念了一辈子的书,仍然毫无自己的见解,这是 因为不多思考的缘故。
对于生命也是如此。有些人很年轻就对生命有深刻的体会;有的人却活了七八十 岁,仍然不知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生命的充实,不在于年岁的长短,而在于领悟生命的深浅。
![](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jd/j_0023.gif)
历史像一篇文章
如果历史像一篇文章,我们就是缸中的一两个字。
文章是要不断写下去的,我们的任务则是使上下文能够承接,而且写得更好。
欣赏无偏见
我们常可以看到,当小孩子刚学会一句话的时候,总是重复地使用它,也不管用得适当与否。
在学习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也跟小孩子差不多,每当我们新学会或者新领悟一种美的原则时,就总以 这种原则去看每一样东西,非某一家的画不看,非某一种的酒不尝。其实真正到了欣赏能力的最高境界, 也就没有偏见,无所不能欣赏了!
存在的意义
“存在”这个词,有许多不同层次的意义。狭义的存在,是存活,只要“双肩承一喙,俯仰天地间”地活 着,就是存在。广义的存在,是长存,由“独善其身”,进而求“兼善天下”,譬如诸葛亮,由“躬耕南 阳”,进而“见危受命”,由小的个人存活,大而为国家、民族的存亡继续努力。
求个人的存活者,常能苟存性命,活得久些;求兼善天下的人,常会牺牲小我,活得短些。但是后者 的存在,是为众人存在,也将会“长存”在人们的心中。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又讲:“行百里者半九十。”前一句譬如写文章,开头最 难。后一句好比作文容易虎头蛇尾。
一件事情要想真正的成功,不但要有事先周详的计划,更得加上坚持到底的精神。
绝弦与割席
大家都知道伯牙绝弦和管宁割席的故事,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管宁因为华歆不努力,只向往荣华,则将席子割断以示绝交。一个是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一个是因为志趣不相投。
由此可知,古人对朋友是多么地重视,对于择友是多么地慎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