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塌桥事件岂能“桥亡人散”?2012-08-25 10:15:07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阅读提示】哈尔滨垮塌大桥3年工期用18个月完工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坍塌多人死伤 快阅读
光明网评论员:8月24日,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塌落事故,4台货车坠落地面,目前,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哈尔滨市建委表示,因阳明滩大桥施工指挥部已经解散,所以无法查询到是哪家单位负责的这段事故桥梁。
无须暴雨,也未经双台风,甚至风和日丽、晴空如洗,一座通车时间不足1年的跨江大桥,一座不久前曾夸下海口劝市民“无需担心质量”的大桥——却在数月后以恐怖片再现的形式,齐刷刷塌落在公众面前。死伤数人、场面惊悚,要说这纯属“不可抗力”,恐怕确实有辱民众的常识与智商。恰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黄毅第一时间所言,“刚投入运行一年多就发生了断裂,肯定有问题,但什么问题,需要在事故调查之后才能加以确认。”
真正耐人寻味的,是地方部门的几个说法:24日,哈尔滨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官方称,初步怀疑为车辆超载所致;更离谱的是当地建委的说法,“因为阳明滩大桥施工指挥部已经解散,所以无法查询到是哪家单位负责的这段事故桥梁”。桥塌了,首先怀疑是超载,这当然也可以理解——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一座“病危桥”,超载也许会加速其老化、损毁,但真的能几个月就毁了“青壮年期”的大桥吗?即便超载有罪,那么,是谁放任超载车辆横行在大桥上的呢?动辄数亿投资的大桥,只建不管,有没有放任风险的责任?至于找不到哪家单位负责事故桥梁的说法,更是荒唐而滑稽——桥不是外星人援建,建设资金给了谁,按图索骥下去,真的找不到“责任人”吗?一块橡皮,还有厂家厂址等详尽信息,何以投资巨大的桥梁,反而弄得像“三无产品”而找不到“负责单位”?这究竟是“找不到”还是“不愿找”?
也许这些问题暂时很难找到确切答案,但仍有蛛丝马迹令人浮想联翩,譬如当地媒体《生活报》7月17日曾报道称,全长7130米的阳明滩大桥从最初的建设到预定的10月通车,当时预计整个建设工期为17个月,这样的建设速度,在省内甚至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事实上,阳明滩大桥建设速度如同“搭载了火箭”——从时间上算,阳明滩大桥从建设到贯通仅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如此速度,如此进程会不会跑过了质量?
一切安全事故,几乎都能求解于“海恩法则”:即任何严重事故都有征兆,每个事故征兆背后,还有300次左右的事故苗头,以及上千个事故隐患。2010年河南栾川大桥,2009年湖南株洲高架桥,2007年湘西凤凰桥,1999年重庆綦江彩虹桥……路桥坍塌如此频繁,即便抛开背后的寻租与贪腐疑云不说,此类提前进入风险期的带血的路桥何以每次都不能警醒身边的安全监管?如果“百年工程”不只是写在标语上,如果养护与监管能更审慎尽责,殒命大桥的公民,何至于殉葬在莫名其妙的事故里?
我们还是会想起赵州桥,这座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的大桥太“招惹是非”了:匠师李春建造后楞是1400余年不倒,这让那些塌了再修、修了再塌的路桥还怎么跟财政撒娇?让那些忙着拿胶水糊、动辄身娇体贵的桥如何取信于民?
哈尔滨塌桥事件不能、也不该“桥亡人散”,待真相厘清,自然应有清晰的权责铿锵回应。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阅读提示】哈尔滨垮塌大桥3年工期用18个月完工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坍塌多人死伤 快阅读

光明网评论员:8月24日,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塌落事故,4台货车坠落地面,目前,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哈尔滨市建委表示,因阳明滩大桥施工指挥部已经解散,所以无法查询到是哪家单位负责的这段事故桥梁。
无须暴雨,也未经双台风,甚至风和日丽、晴空如洗,一座通车时间不足1年的跨江大桥,一座不久前曾夸下海口劝市民“无需担心质量”的大桥——却在数月后以恐怖片再现的形式,齐刷刷塌落在公众面前。死伤数人、场面惊悚,要说这纯属“不可抗力”,恐怕确实有辱民众的常识与智商。恰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黄毅第一时间所言,“刚投入运行一年多就发生了断裂,肯定有问题,但什么问题,需要在事故调查之后才能加以确认。”
真正耐人寻味的,是地方部门的几个说法:24日,哈尔滨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官方称,初步怀疑为车辆超载所致;更离谱的是当地建委的说法,“因为阳明滩大桥施工指挥部已经解散,所以无法查询到是哪家单位负责的这段事故桥梁”。桥塌了,首先怀疑是超载,这当然也可以理解——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一座“病危桥”,超载也许会加速其老化、损毁,但真的能几个月就毁了“青壮年期”的大桥吗?即便超载有罪,那么,是谁放任超载车辆横行在大桥上的呢?动辄数亿投资的大桥,只建不管,有没有放任风险的责任?至于找不到哪家单位负责事故桥梁的说法,更是荒唐而滑稽——桥不是外星人援建,建设资金给了谁,按图索骥下去,真的找不到“责任人”吗?一块橡皮,还有厂家厂址等详尽信息,何以投资巨大的桥梁,反而弄得像“三无产品”而找不到“负责单位”?这究竟是“找不到”还是“不愿找”?
也许这些问题暂时很难找到确切答案,但仍有蛛丝马迹令人浮想联翩,譬如当地媒体《生活报》7月17日曾报道称,全长7130米的阳明滩大桥从最初的建设到预定的10月通车,当时预计整个建设工期为17个月,这样的建设速度,在省内甚至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事实上,阳明滩大桥建设速度如同“搭载了火箭”——从时间上算,阳明滩大桥从建设到贯通仅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如此速度,如此进程会不会跑过了质量?
一切安全事故,几乎都能求解于“海恩法则”:即任何严重事故都有征兆,每个事故征兆背后,还有300次左右的事故苗头,以及上千个事故隐患。2010年河南栾川大桥,2009年湖南株洲高架桥,2007年湘西凤凰桥,1999年重庆綦江彩虹桥……路桥坍塌如此频繁,即便抛开背后的寻租与贪腐疑云不说,此类提前进入风险期的带血的路桥何以每次都不能警醒身边的安全监管?如果“百年工程”不只是写在标语上,如果养护与监管能更审慎尽责,殒命大桥的公民,何至于殉葬在莫名其妙的事故里?
我们还是会想起赵州桥,这座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的大桥太“招惹是非”了:匠师李春建造后楞是1400余年不倒,这让那些塌了再修、修了再塌的路桥还怎么跟财政撒娇?让那些忙着拿胶水糊、动辄身娇体贵的桥如何取信于民?
哈尔滨塌桥事件不能、也不该“桥亡人散”,待真相厘清,自然应有清晰的权责铿锵回应。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