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友吧 关注:144贴子:11,637
  • 9回复贴,共1


1楼2012-08-26 21:41回复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我们之所以不能放下,是放不下利害得失。总是希望未来按照我们的标准来实现。你越在意,可能它越不会来,担忧和等待反而是障碍。放下这些,无所求地,没有期待地,只管努力去做。从当下开始不断地准备,最后它就来了,不期而至。这就是无为法——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2楼2012-08-26 21:41
    回复
      怀一颗平常心人生就会快乐
      我们都不自觉的在很多事情上喜欢和人家比,这样会活得很累。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和别人比不如和自己比。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折磨自己,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轨迹,努力了就好!遇到别人不公正的评论,只要不伤及到你个人的尊严,那就让他说去吧!人生百态,各具千秋,怀一颗平常心就会快乐!


      3楼2012-08-26 21:42
      回复
        智者懂得隐忍,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
        别为小小的委屈难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 而一个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 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极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 你要学会一笑置之,你要学会超然待之,你要学会转化势能。智者懂得隐忍,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


        4楼2012-08-26 21:42
        回复
          福德与智慧缺一不可
          曾经有人问:什么是功德?证严上人说:给寒冷的人一件衣裳,给饥饿的人一碗米饭,就是功德。幸福无须向外远求,而是源自内心的善念,转化成助人的大爱;但除了广造福德,还须勤修智慧,才能造就真正幸福的人生,因为福与慧,就像青鸟的双翼,缺一不可,当我们开展了这对翅膀,就能自在的翱翔于幸福之间。愿您将善心化作行动,一起来做功德圆满,福慧双修之人。


          5楼2012-08-26 21:43
          回复
            心如明珠,于淤泥中纤尘不染
            修行的人之所以洒脱,是因为明白:善识其心,善尽其心。通身放下,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那怡然自得的心,如一颗明珠,虽长陷淤泥之中,却纤尘不染。若把握得住,幽寂深山、繁华闹市皆是清幽娴静。于山,则“孤峰顶上一茅棚,老僧半间云半间”,于市,则“十字街头好参禅”。心的力量实在不可思议。佛门难开,心诚则灵!


            6楼2012-08-26 21:43
            回复
              真正的福是什么?
              幸福和快乐,不是指财富多、地位高,历史的帝王可谓富贵到了极处,真正幸福快乐的帝王有几人?所以真正幸福是什么?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守住自己的清净心,随缘不攀缘,你就得自在,你就得轻安。身心清净,没有忧虑、牵挂、烦恼、妄想、执着,读喜欢读的书,做喜欢做的事,一生自由自在,你想想看,这才叫真正幸福。


              7楼2012-08-26 21:43
              回复
                用宁静的心拥抱世界
                闭上眼睛好好地想想,自己是不是因为心浮气燥而搞砸过很多事?是不是常常被环境、被人所影响?是不是常常为了小事生气,不放过自己?懂得以智慧、慈悲来处理问题,心里就不会经常打结,心能清明自在,不管处身在任何的状况中,都可以保持平静、稳定、自主、自在的心境。心里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


                8楼2012-08-26 21:44
                回复
                  以出世的心 做入世的事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修行亦如此,独自躲到深山去修行,就算证道了,也还是个自了汉,修行仅能利己,不能利益众生,又有何用?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以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就是要到生活中去修,去利益大众,你才可能真正的法喜充满,得到永恒的法乐。


                  9楼2012-08-26 21:44
                  回复
                    此岸到彼岸 遥远而又近在咫尺
                    此岸和彼岸。用心努力地工作,这是此岸;更用心地疼惜亲人,这是彼岸。经营人世的事业,这是此岸:经营生死的解脱,这是彼岸。袒露心情,这是此岸,袒露灵魂,这是彼岸。喜怒不行于色,这是此岸,生死超然度外,这是彼岸。此岸到彼岸,遥远而又近在咫尺。


                    10楼2012-08-26 21: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