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目标是什么?爱情?社会?或者是象我们上学时老师说的:“这部作品通过……反映了……深刻地揭露了……”?都不是,人性问题才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这是一句题外话。
文学大师们往往在他们的作品里设置一些陷阱,这是因为有些话他们不愿说、不能说、不敢说、不可说,而我们在阅读时,就要拔开文字的重重迷雾,看到作者那些不愿说、不能说、不敢说、不可说的话。——这仍然是一句题外话。
杨雄杀潘巧云事件中,石秀似乎扮演了一个奇怪的角色。潘巧云和裴如海通奸,完全是杨雄的家事,石秀为何一而再地要揭发潘巧云?
要评价一个人不可脱离他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这仍然是一句废话,但我们往往以自己的价值观来判定别人),《水浒》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当时的法律倾向于保护婚姻的稳定,丈夫休妻有“七出之条”,妻子在某些情况下也可提出离婚并得到支持,我对于这些不是很清楚,但“感情不和”显然不属于离婚的理由。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方一旦有了外遇,由于无法提出离婚,而且通奸的事也是不能说的(很多时候也是法律禁止并且视为犯罪行为的),最后往往是以谋杀亲夫结局(这种事例有文字记述的太多了,何况还有更多没被发现而没有文字记述的)。
石秀之一定要揭发潘巧云,正是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手段虽然血腥,但以“梁山好汉”的价值观来看实在还算是客气的。
石秀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看到杨雄收了肉案,立刻就知道是潘巧云使计。他没有分辩,因为他清楚分辩是没有用的,不但会使潘巧云狗急跳墙引起吵闹,装了杨雄的幌子,还会打草惊蛇,再也抓不到她的把柄。他潇洒地离开,让潘巧云自以为得计,放松警惕,然后才一击而中。上梁山后,石秀多数时候是被吴用作为间谍使用的,从未失手,特别是在一打祝家庄时,所有的间谍都被抓住了,只有他全身而出并探到了祝家庄的秘密。说他聪明且深通人情世事,一点也不过分。
大师写人,有时并不直说某某是怎样怎样的人,而是写他们做的事,通过他们的行事风格来突出他们的性格。
最后说一句,杨雄是个十分残忍的人。杀潘巧云没什么说的,但他杀人时的手段……如果不是心理有问题,就只能说他很残忍了……
文学大师们往往在他们的作品里设置一些陷阱,这是因为有些话他们不愿说、不能说、不敢说、不可说,而我们在阅读时,就要拔开文字的重重迷雾,看到作者那些不愿说、不能说、不敢说、不可说的话。——这仍然是一句题外话。
杨雄杀潘巧云事件中,石秀似乎扮演了一个奇怪的角色。潘巧云和裴如海通奸,完全是杨雄的家事,石秀为何一而再地要揭发潘巧云?
要评价一个人不可脱离他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这仍然是一句废话,但我们往往以自己的价值观来判定别人),《水浒》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当时的法律倾向于保护婚姻的稳定,丈夫休妻有“七出之条”,妻子在某些情况下也可提出离婚并得到支持,我对于这些不是很清楚,但“感情不和”显然不属于离婚的理由。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方一旦有了外遇,由于无法提出离婚,而且通奸的事也是不能说的(很多时候也是法律禁止并且视为犯罪行为的),最后往往是以谋杀亲夫结局(这种事例有文字记述的太多了,何况还有更多没被发现而没有文字记述的)。
石秀之一定要揭发潘巧云,正是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手段虽然血腥,但以“梁山好汉”的价值观来看实在还算是客气的。
石秀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看到杨雄收了肉案,立刻就知道是潘巧云使计。他没有分辩,因为他清楚分辩是没有用的,不但会使潘巧云狗急跳墙引起吵闹,装了杨雄的幌子,还会打草惊蛇,再也抓不到她的把柄。他潇洒地离开,让潘巧云自以为得计,放松警惕,然后才一击而中。上梁山后,石秀多数时候是被吴用作为间谍使用的,从未失手,特别是在一打祝家庄时,所有的间谍都被抓住了,只有他全身而出并探到了祝家庄的秘密。说他聪明且深通人情世事,一点也不过分。
大师写人,有时并不直说某某是怎样怎样的人,而是写他们做的事,通过他们的行事风格来突出他们的性格。
最后说一句,杨雄是个十分残忍的人。杀潘巧云没什么说的,但他杀人时的手段……如果不是心理有问题,就只能说他很残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