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宁吧 关注:44贴子:156
  • 2回复贴,共1

嗓 音 的 奥 秘 ——廖小宁声乐教学侧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嗓 音 的 奥 秘
——廖小宁声乐教学侧记
作者:Conservatory (原载:http://blog.sina.com.cn/bluemayflower) 英国人弗兰克林.凯尔塞在他所著《嗓音的训练Voice-Training》一书中有这样一章:关于波尔波拉的方法。文中援引了那森(波尔波拉的徒孙),在其声乐论文《声乐练习》中的一段文字,那森介绍美声学派是:“腹语术的一种,是明显地在胸内发出的柔和的、隐约的声音,主要在喉和头的背部,即一种内部的、有控制的音,听上去好像是远处发出的——这声音是美妙的、好听的、从远处传来的,就像回声的魔力一样”。这再次让人们渴望弄清楚古典美声学派那“早已失传了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文章还说:这种声音是希伯来人都用的。希伯来人称之为“小孩的声音”。那森认为,希伯来歌唱家之所以有特别美妙的声音,一方面就是由于在这种“小孩的声音”上培养起来的。当代也有不少世界著名歌唱家称美声的核心应该是像“婴儿的啼哭声”等等。
那么,什么才是“腹语术”、“小孩的声音”?如何练习这种“内部的、有控制的…听上去好像是远处发出的…美妙的、好听的、从远处传来的,就像回声的”迷人的“小孩的声音”呢?一切看来都绝不像那森文中写得那么简单、容易,包括他在文中绘出的、据说是波尔波拉(美声学派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声乐教师)用来给他的学生卡法莱利练习了五、六年的神话似的练习图示(不是今天有人盛传的所谓“波尔波拉音阶练习”),也还是无法彰显那飘渺的冰山一角。
带着这些疑问,我去请教了我的恩师男中音歌唱家廖小宁先生。
廖老师听完我的问题并没有马上回答我,沉吟片刻,他抬头看看窗外的蓝天,于不经意间悄然发出几声很轻很轻的声音,哼唱了几句音阶。天啊,我霎时惊呆了!我一时间竟没有搞清楚这声音是从哪里、从哪个方向传来的,我一直还在巴巴望着老师的背影等他给我解答疑问,猛然间听到那声音我真的晕啦,直到看见老师转过身来冲我又是一串玄妙的轻吟低咏、继而是一连串清脆、柔软的,类似婴儿的呜咽,我才突然醒过神儿来,上帝啊!是我的老师在为我做示范,用实际示范向我阐明那神奇的秘密。
接着,廖老师告诉我:这种过去认为诞生于文艺复兴之前的意大利,借阉伶歌手时代以及宗教音乐的传播得以逐步发展、完善的古老嗓音训练传统,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叫法,有说是“婴儿的啼哭声”、有说是“高鼻音”、有说是“面罩共鸣”、有说是“腹语术”、“某某音”等等……各种说法不同,而其技术层面的本质基本是一致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训练歌手做到正确的“打开喉咙,唱在气息上”。那些不同的叫法,不过是一些加了形容与比喻的说明,不代表技术本身。
接着廖老师又坐到钢琴前为我唱了几条练声曲,然后到书架上找出那本弗兰克林.凯尔塞著的《嗓音的训练》,翻到书中那森画的“波尔波拉练习图示”给我看,原来老师唱的和其中的几条图示显示的完全一样,老师说:“这就是古典美声学派检验技巧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高音区单音渐强渐弱训练的实质,也是正确掌握好‘打开喉咙,唱在气息上’的最佳方法”。
我惊呆啦,我惊奇老师怎么会这绝密神功?廖老师对我说:“这就是我们练声体系的核心啊。”
接着他又说:
有些事物乍看起来有些风马牛不相及,而真理却就在其中。遗憾的是后辈绝大多数人只记住一些概念的字面意思,包括像“打开喉咙,唱在气息上”以及其他许多练声方法的名称,而不真正明白它们内在的含义和技术本质,更对其器官肌理活动一无所知,所以今天绝大多数人自以为正确的“打开喉咙,唱在气息上”,其实与美声学派的技术本质相去甚远,甚至完全背道而驰。
对于比较抽象的嗓音科学来讲,任何概念、术语,都不能仅看表面意思,而要研究它的内在思想,正如历史上许许多多著名的声乐练习曲以及我们主张的训练体系,也包括许多世界著名的古典艺术歌曲,各种语音与音乐的搭配,并非简单地组合,其实都是有很深刻意义的,有艺术上的、思想上的,同样也有技巧方面的。所以说:“关键不在乐谱,谱子只是个形式,所有声乐技巧的奥秘都在谱子背后,在它所蕴含的……”。
过去有中国的声乐科学家林俊卿先生(注:我老师的老师)曾系统研究意大利美声学派这种古老的练声传统,最后还发明了一种“捏鼻功”。它(捏鼻功)的训练方法某种意义上就体现了数百年前“波尔波拉用来给他的学生卡法莱利练习了五、六年的神话似的练习”的本质;它也是练习通向“腹语术”、通向“内部的、有控制的…听上去好像是远处发出的…美妙的、好听的、就像回声的、迷人的、‘小孩的声音’”、通向正确做到“打开喉咙,唱在气息上”的一座桥。。。。。。
波尔波拉之所以被全世界誉为是“美声学派历史上最伟大的声乐教师”,除了他卓越的教育成就,还有一部分原因应该是他那些看上去简单实则包含了美声学派技巧要素全部内在秘密的“用来给他的学生卡法莱利练习了五、六年的神话似的练习”。
或许是历史与宗教的原因吧,伟大而又智慧的希伯来民族似乎更明白这一切并懂得珍惜这一古老的传统。听完廖老师的以上讲述,我真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我不禁记起:多年前,确曾有国际友人在北京、上海两地的最高音乐学府选拔了多名优秀声乐专业学生带往以色列求学深造,当时多有不解,今才豁然……
(注:本文原发表于中国某音乐论坛,现经作者从新修订,特刊发于此2012-08-28)
注:本博所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除特别署名外均为本博编辑室所有。凡转载、引用我空间文字,音、视频资料等,任何机构或个人均需注明出处且不得擅自篡改,违者需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特此敬告!


1楼2012-08-29 12:15回复
    强烈大大的赞!
    


    2楼2012-08-30 00:18
    回复
      声乐培训-咽音体系经典课程!!


      3楼2013-05-25 13: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