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或许我已经要老起来了,和我的孩子在一起,喜欢讲述往事。孩子说:“爸爸真可怜!是谁制造了这种罪恶的深渊?是文化大革【哗~】命吗?是毛××吗?”我严厉地批评了孩子,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毛××是一个伟大的名字,他领导的中国走出的每一步是有着具体的国际大背景的,有着具体的天地大自然的环境的,有着具体的共产党内部矛盾状况的。他是伟大的**家和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农民出身,如果设身处地的为他领导的政府着想,他做什么都是能理解的。所谓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那是到了非常时期的非常语,为达到质变的常规期,芸芸众生哪里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呢?“文化大革【哗~】命”触及了每一个人的灵魂,每一个人都是“文化大革【哗~】命”的参与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那时,没有几个人没有几个人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每一个年轻人都在积极相应着。亲自经历了的我,如果现在一味的倾诉苦难,一味的怨天尤人,那违背了历史,也违背了人性。只有冷静的反思,检讨那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我们自身的缺点,以防我们国家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这才是我们留给孩子的东西。在苦难中,精神并不一定是苦难,这犹如肮脏的泥潭里出生的莲却清洁艳丽。当然,那时的人的理想是非常简单和渺小的,“你吃过了吗?”这句话是人与人见面最关切的问候和祝福。给一碗稀饭可以让人感激涕零,一个烧饼足可以是一个人的灵魂变异。记得当时批林批孔,村里人议论最多的就是不能理解林彪:他是毛主【哗~】席的接班人,难道没有他好吃的吗?好喝的吗?他竟要谋害毛主【哗~】席?!人活了温饱状态,就心思多了又不能实现,痛苦随之产生。现代社会人的痛苦不是一件两件,是周身的,充满了细胞的,说也说不清的痛苦。我说这样的话,更年轻的人是不大相信的,这是我的经历,是我经历后的体会。我更不希望别人能有我这种体验。我只是在记下我个人的经历时,把倾诉苦难变成歌颂苦难和歌颂苦难中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