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的由来
公元前206年,从江东起兵的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后来刘邦趁项羽出击齐地时,迅疾攻占关中,继而东进,占领了项羽的根据地彭城(今徐州)。项羽闻之回师,大败刘邦。刘邦联合各地力量,和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接着派韩信攻占赵齐等地,使项羽腹背受敌。公元前203年,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东楚西汉。翌年,刘邦趁项羽撤兵之机,全力追击,并令韩信、彭越二将挥师合围,困项羽垓下(今灵璧县南)。一夜之间,项营之外,四面楚歌,项羽军心浮动,将士顿起怀乡之情。项羽跨马奋战,惜别虞姬,突破重围,率二十六骑逃至历阳(今和县)乌江,一扫当年力拔山兮气盖世之雄风。稍时,乌江亭长撑一小舟而至,吟道:“百战劳军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项羽惊魂未定,没解其意,亭长释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庶十万,亦足为王,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小船,汉兵至,无法渡。”项羽听之,笑谢曰:“天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能不惭愧于心?吾知公长者,我骑此马五岁,所当者破,所击者败,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是时,二十六骑皆挥戈击汉,铁血相搏,以护王东渡。亭长遵王之命,先渡乌雅马至对岸。项羽折兵失地,愧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那伴项羽生死与共多年的乌雅马,眺望主人杀身彼岸,恋主之情,痛不欲生,仰首朝天,长嘶悲号,久不闻主应,悲恸滚坡而亡。那马鞍落地,遂化为一座山,酷似鞍状,后人遂将此山取名为马鞍山。
一九五七年建市时,时人以山名市,谓之马鞍山市,然也。
搜集整理:陆婕(市第十一中学)流传马鞍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