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驰吧 关注:167贴子:717
  • 14回复贴,共1

星爷

收藏回复

  • 220.162.113.*
我是最佩服你的


1楼2007-03-21 08:48回复
    • 220.192.12.*
    [转帖]《长江7号》看似是周星驰的滑铁卢0《长江7号》看似是周星驰的滑铁卢



    司马平邦

    当所有影迷都摩拳擦掌严阵以待地为星爷的这部新电影鼓掌叫好的时候,一旦看过这部电影,大部分人都大失所望。 

      一个不灭神话的破灭感带来的失望,其实可能远比这部电影带来的失望更让人失望。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让人们能坦然接受“周星驰是人不是神”的现实。

      这时的周星驰或者经历过卓别林的《大独裁者》和《淘金记》的喜剧巅峰之后,必然要走到《凡尔杜先生》的十字路口。

      周星驰在《长江7号》裏总是想给观众更多、更特殊的东西,他也在朝前一个很高的目标努力著,但往往导演们越在这方面太过用力,就越离观众需要的东西越远,所以,许多人看了《长江7号》虽然“慑”于星爷的搞笑威名,不敢说一点也不可笑,但也没见电影院裏有多少笑容。

      当然,《长江7号》还是一部首先想让观众笑起来的电影,但“非周星驰”的演员们蹩脚的表演和周星驰本人在银幕表现上的过度“收缩”让人们发自内心的大笑的数量明显减少,周小狄和美女袁老师的魅力, 与当年的六师弟(《少林足球》)、露腚仔(《功夫》)、包租婆(《功夫》)以及柳飘飘(《喜剧之王》)的搞笑能力,根本不能同日而语,甚至可以说,对於一部喜剧,张雨绮的这个角色以及她所有的表演都是多余的和负数的,更不用说整部戏让张雨绮只穿一件紧身旗袍束出性感身段的用意到底是为了观众愉悦还是只为了星爷一个人看著养眼。

      “美女”在周星驰电影裏向来是被丑化的物件,但当我们遇到一个没有被丑化的星女郎时,才会突然发现,曾经的那些被丑化的女孩是多麽可爱。

      确实,周星驰出了问题,至少在这部电影裏。

      之前看到有评论认为这将是2008年之初又一部将超过2个亿内地票房的电影。

      但我觉得《长江7号》内地票房能过1亿就应算得上圆满了,因为单纯从商业喜剧的诸元来说,它甚至并不具备与《我叫刘跃进》和《疯狂的石头》相比压倒性的优势。

      至少你说不清周星驰构思《长江7号》这样一个故事的目的是什麽?

      一个只得了《ET》皮毛的人与外星生物的友情故事,一个幼智版本的校园威龙街头故事,一个仿董永与七仙女的乏味爱情故事,一个平淡粗糙的父子亲情故事,或者你还可以找到如《南方公园》、《机器猫》或者其他一些经典的影子――《长江7号》只是把这些所谓的“致敬”机械地捏合在一起罢了。

      个人觉得,《长江7号》在故事内容上最值得的部分,是周星驰带著自己的班底走进内地的最底层人群农民工中,周小狄的爸爸在工地拼生活的段落或者能因为现在社会对农民工生活越来越多的关注为电影增加不少关注度,这是香港电影代表者周星驰电影从未有过的大胆尝试,可惜试行的效果虽然值得鼓励,但确实并不成功。

      周星驰楼顶独自吃盒饭的一大段俯瞰镜头,展现了星爷对最底层人民的同情,或者他仍然宁愿站在这个阶层裏看事情想事情,这让我感动,但电影走到那儿,已是最深刻了,这即使与我们所能了解的真实生活相比亦差距殊大。

      星爷很固执地让一个靠散工谋生的农民工留著一头艺术家式的整齐长发,又简单地把一个霸道的包工头变成一个脑满肠肥的大块头(林子聪饰),试图使两个不同阶 层的父亲交流培养儿子心得的几场戏裏多一些内容,但无论是林子聪还是周星驰,他们都是在演戏,离开了搞笑和幽默,观众会发现他们对生活理解是多麽浅薄。

      原因,就一点,失去了香港,和香港味,它让《长江7号》在许多方面表现得不适应和不准确,这也是当前许多香港导演在拍内地题材电影最常遇到的现象,最近的比如许鞍华2007年上半年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另外,《长江7号》在电影结构与风格上的无所作为,可能也是导致这部电影成为周星驰个人的麦城或者滑铁卢的重要原因。

      其实,以周星驰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的喜剧天赋,曾造就了不少本不应成为样式的喜剧样式,《大话西游》和《功夫》的电影敍事方式甚至创造影史的里程碑,是无法复制和无法被模仿的,但周星驰本人,作为一名喜剧导演,对主流喜剧电影的结构和风格的了解和掌握,据《长江7号》中暴露,却实在有限,这也是为什麽这部无法以夸张式的无厘头和屎尿屁打冲锋的电影,一样无法在其他样式如黑色幽默上有所建树和成就。
    


    2楼2008-03-16 18:55
    回复
      2025-05-26 10:15:48
      广告
      • 220.192.12.*

        甚至可以说当周星驰电影离了周星驰本人的夸张表演时,就根本不能再成其为喜剧。

        而当周星驰电影一旦脱离复杂线索和多重结构而回到单线敍述的时候我们会怀疑导演本人是不是创作力在下降,因为那曾经是周星驰电影最让人回味无穷的原因之一。

        或者,有人会说,《长江7号》并不是“传统的”周星驰喜剧,而是什麽什麽儿童电影,但一个农民工的儿子因为一只外星宠物狗的介入,改变了自己在贵族学校的生活命运,这样的故事有什麽童趣吗?

        《长江7号》的最后,曾经对立的朋友和谐了,曾经陌生的男女相爱了,曾经幼小的人开始长大了,这是周星驰电影最一贯的结局,但就是这个结局本身看似毫无意义可有可无。

        周小狄爸爸周星驰在电影中反复教育儿子,人不一定要有钱,不一定要飞黄腾达,但一定要活得诚实,活得有尊严――周星驰想拿这样的道理在电影裏教育小孩还算 质朴可爱,但他想用这个道理通过电影教育成千上万的电影之外的观众,多少会让人觉得幼稚和罗嗦了,这还会暴露导演本人对生活的理解一样很简单可笑。

        那只外星狗长江7号(七仔)一定要用去了这部电影特技制作成本的大量投资,但它的遗憾是它被设计得实在太过简单了,在这样一个小小怪物的造型上,周星驰和他的团队头一次居然显得这样毫无才华和魄力,无法与变形金刚这样已经被观众膜拜加额的卡通形象相提并论,而且,周星驰试图利用《长江7号》制造一个更为流行畅销的儿童毛绒玩具的商业用意也实在太凸出了,我相信这只身子像透明皮球脑袋像毛绒玩具的小玩艺不久后会大量上市,那时看《长江7号》就像它的一部拉得超长的广告片。

        更重要的一点,也是决定这只透明皮球加毛绒玩具的小玩艺不会大为畅销的主要原因是,《长江7号》并没有为“七仔”解决一个丰富的有趣的故事和身份,它既不是随身带著百宝箱的机器猫,也不是十万马力七大神力的铁臂阿童木,它作为《长江7号》的三大主演之一,少缺少个性太缺少想像力,是这部电影的一处最大败笔。

        其实,童心和童话,曾是周星驰喜剧得以横扫天下的最重要理由,尤其是在《功夫》裏,周星驰用成人故事讲了一个儿童梦想,对许多成人观众来说就像开了天眼一样看到了自己已经遗忘的从前,那才让他们由衷让他们产生感动,这种感动是复杂的,不是童话式的。

        在《长江7号》也可能亏在太“实”了,更为 切近现实的题材和更为悬殊的阶层落差(农民工、贵族学校)让这部电影失却了“搞”起来的基础(而在所谓的“实”的层面上,周星驰电影只不过是小儿科),没有搞,也就没有了笑,那个在城市工棚下苦苦挣扎的周小狄爸爸或者是喜剧面孔背后最为真实的周星驰本人,我们亦在不同场合听说过其实生活中的星爷很少笑容,更多苦思,但不得不承认,电影中那个带著儿子手脚并用拍蟑螂的苦中做乐的男人,才是观众梦想中和能够接受的周星驰。

        星爷,1962年出生於香港,今年已经46岁。

        《长江7号》裏的周星驰更是刻意“老化”自己,衰老和疲惫写了一脸,这也让为什麽大部分观众不会为这个老男人和美少女张雨绮的爱情结局由衷叫好,或者说《长江7号》 在喜剧创造性上的乏力和审美疲劳,也正是周星驰本人正面临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天才是周期性的,也是受心理和生理能量的影响的,《少林足球》和《功夫》在 大砍大杀大开大阖大收大卖似乎一时间榨干了星爷所有的创作冲动,所以在这部电影裏才有了那麽多所谓的“向大师致敬”,剑走偏锋亦需要中气昂扬,反倒周星驰本人在这部电影裏没有真正成为主角。

        没什麽可笑的――这尤其对於我等一干超迷恋周星驰喜剧的人,是致命的失落感。

        当然你可以说《长江7号》可以是周星驰的良心之作,也可以是他的转型之作,但我敢肯定这不会是他的大成之作。

        当然还是要期待这不会是他的滑铁卢。 


        一个不灭神话的破灭感带来的失望,其实可能远比这部电影带来的失望更让人失望。
      


      3楼2008-03-16 18:55
      回复
        • 220.192.12.*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让人们能坦然接受“周星驰是人不是神”的现实。

          这时的周星驰或者经历过卓别林的《大独裁者》和《淘金记》的喜剧巅峰之后,必然要走到《凡尔杜先生》的十字路口。

          周星驰在《长江7号》裏总是想给观众更多、更特殊的东西,他也在朝前一个很高的目标努力著,但往往导演们越在这方面太过用力,就越离观众需要的东西越远,所以,许多人看了《长江7号》虽然“慑”于星爷的搞笑威名,不敢说一点也不可笑,但也没见电影院裏有多少笑容。

          当然,《长江7号》还是一部首先想让观众笑起来的电影,但“非周星驰”的演员们蹩脚的表演和周星驰本人在银幕表现上的过度“收缩”让人们发自内心的大笑的数量明显减少,周小狄和美女袁老师的魅力, 与当年的六师弟(《少林足球》)、露腚仔(《功夫》)、包租婆(《功夫》)以及柳飘飘(《喜剧之王》)的搞笑能力,根本不能同日而语,甚至可以说,对於一部喜剧,张雨绮的这个角色以及她所有的表演都是多余的和负数的,更不用说整部戏让张雨绮只穿一件紧身旗袍束出性感身段的用意到底是为了观众愉悦还是只为了星爷一个人看著养眼。

          “美女”在周星驰电影裏向来是被丑化的物件,但当我们遇到一个没有被丑化的星女郎时,才会突然发现,曾经的那些被丑化的女孩是多麽可爱。

          确实,周星驰出了问题,至少在这部电影裏。

          之前看到有评论认为这将是2008年之初又一部将超过2个亿内地票房的电影。

          但我觉得《长江7号》内地票房能过1亿就应算得上圆满了,因为单纯从商业喜剧的诸元来说,它甚至并不具备与《我叫刘跃进》和《疯狂的石头》相比压倒性的优势。

          至少你说不清周星驰构思《长江7号》这样一个故事的目的是什麽?

          一个只得了《ET》皮毛的人与外星生物的友情故事,一个幼智版本的校园威龙街头故事,一个仿董永与七仙女的乏味爱情故事,一个平淡粗糙的父子亲情故事,或者你还可以找到如《南方公园》、《机器猫》或者其他一些经典的影子――《长江7号》只是把这些所谓的“致敬”机械地捏合在一起罢了。

          个人觉得,《长江7号》在故事内容上最值得的部分,是周星驰带著自己的班底走进内地的最底层人群农民工中,周小狄的爸爸在工地拼生活的段落或者能因为现在社会对农民工生活越来越多的关注为电影增加不少关注度,这是香港电影代表者周星驰电影从未有过的大胆尝试,可惜试行的效果虽然值得鼓励,但确实并不成功。

          周星驰楼顶独自吃盒饭的一大段俯瞰镜头,展现了星爷对最底层人民的同情,或者他仍然宁愿站在这个阶层裏看事情想事情,这让我感动,但电影走到那儿,已是最深刻了,这即使与我们所能了解的真实生活相比亦差距殊大。

          星爷很固执地让一个靠散工谋生的农民工留著一头艺术家式的整齐长发,又简单地把一个霸道的包工头变成一个脑满肠肥的大块头(林子聪饰),试图使两个不同阶 层的父亲交流培养儿子心得的几场戏裏多一些内容,但无论是林子聪还是周星驰,他们都是在演戏,离开了搞笑和幽默,观众会发现他们对生活理解是多麽浅薄。

          原因,就一点,失去了香港,和香港味,它让《长江7号》在许多方面表现得不适应和不准确,这也是当前许多香港导演在拍内地题材电影最常遇到的现象,最近的比如许鞍华2007年上半年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另外,《长江7号》在电影结构与风格上的无所作为,可能也是导致这部电影成为周星驰个人的麦城或者滑铁卢的重要原因。

          其实,以周星驰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的喜剧天赋,曾造就了不少本不应成为样式的喜剧样式,《大话西游》和《功夫》的电影敍事方式甚至创造影史的里程碑,是无法复制和无法被模仿的,但周星驰本人,作为一名喜剧导演,对主流喜剧电影的结构和风格的了解和掌握,据《长江7号》中暴露,却实在有限,这也是为什麽这部无法以夸张式的无厘头和屎尿屁打冲锋的电影,一样无法在其他样式如黑色幽默上有所建树和成就。
        


        4楼2008-03-16 18:55
        回复
          • 220.192.12.*

            甚至可以说当周星驰电影离了周星驰本人的夸张表演时,就根本不能再成其为喜剧。

            而当周星驰电影一旦脱离复杂线索和多重结构而回到单线敍述的时候我们会怀疑导演本人是不是创作力在下降,因为那曾经是周星驰电影最让人回味无穷的原因之一。

            或者,有人会说,《长江7号》并不是“传统的”周星驰喜剧,而是什麽什麽儿童电影,但一个农民工的儿子因为一只外星宠物狗的介入,改变了自己在贵族学校的生活命运,这样的故事有什麽童趣吗?

            《长江7号》的最后,曾经对立的朋友和谐了,曾经陌生的男女相爱了,曾经幼小的人开始长大了,这是周星驰电影最一贯的结局,但就是这个结局本身看似毫无意义可有可无。

            周小狄爸爸周星驰在电影中反复教育儿子,人不一定要有钱,不一定要飞黄腾达,但一定要活得诚实,活得有尊严――周星驰想拿这样的道理在电影裏教育小孩还算 质朴可爱,但他想用这个道理通过电影教育成千上万的电影之外的观众,多少会让人觉得幼稚和罗嗦了,这还会暴露导演本人对生活的理解一样很简单可笑。

            那只外星狗长江7号(七仔)一定要用去了这部电影特技制作成本的大量投资,但它的遗憾是它被设计得实在太过简单了,在这样一个小小怪物的造型上,周星驰和他的团队头一次居然显得这样毫无才华和魄力,无法与变形金刚这样已经被观众膜拜加额的卡通形象相提并论,而且,周星驰试图利用《长江7号》制造一个更为流行畅销的儿童毛绒玩具的商业用意也实在太凸出了,我相信这只身子像透明皮球脑袋像毛绒玩具的小玩艺不久后会大量上市,那时看《长江7号》就像它的一部拉得超长的广告片。

            更重要的一点,也是决定这只透明皮球加毛绒玩具的小玩艺不会大为畅销的主要原因是,《长江7号》并没有为“七仔”解决一个丰富的有趣的故事和身份,它既不是随身带著百宝箱的机器猫,也不是十万马力七大神力的铁臂阿童木,它作为《长江7号》的三大主演之一,少缺少个性太缺少想像力,是这部电影的一处最大败笔。

            其实,童心和童话,曾是周星驰喜剧得以横扫天下的最重要理由,尤其是在《功夫》裏,周星驰用成人故事讲了一个儿童梦想,对许多成人观众来说就像开了天眼一样看到了自己已经遗忘的从前,那才让他们由衷让他们产生感动,这种感动是复杂的,不是童话式的。

            在《长江7号》也可能亏在太“实”了,更为 切近现实的题材和更为悬殊的阶层落差(农民工、贵族学校)让这部电影失却了“搞”起来的基础(而在所谓的“实”的层面上,周星驰电影只不过是小儿科),没有搞,也就没有了笑,那个在城市工棚下苦苦挣扎的周小狄爸爸或者是喜剧面孔背后最为真实的周星驰本人,我们亦在不同场合听说过其实生活中的星爷很少笑容,更多苦思,但不得不承认,电影中那个带著儿子手脚并用拍蟑螂的苦中做乐的男人,才是观众梦想中和能够接受的周星驰。

            星爷,1962年出生於香港,今年已经46岁。

            《长江7号》裏的周星驰更是刻意“老化”自己,衰老和疲惫写了一脸,这也让为什麽大部分观众不会为这个老男人和美少女张雨绮的爱情结局由衷叫好,或者说《长江7号》 在喜剧创造性上的乏力和审美疲劳,也正是周星驰本人正面临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天才是周期性的,也是受心理和生理能量的影响的,《少林足球》和《功夫》在 大砍大杀大开大阖大收大卖似乎一时间榨干了星爷所有的创作冲动,所以在这部电影裏才有了那麽多所谓的“向大师致敬”,剑走偏锋亦需要中气昂扬,反倒周星驰本人在这部电影裏没有真正成为主角。

            没什麽可笑的――这尤其对於我等一干超迷恋周星驰喜剧的人,是致命的失落感。

            当然你可以说《长江7号》可以是周星驰的良心之作,也可以是他的转型之作,但我敢肯定这不会是他的大成之作。

            当然还是要期待这不会是他的滑铁卢。


          5楼2008-03-16 18:55
          回复


            IP属地:江西禁言 |6楼2015-12-06 14:56
            回复


              IP属地:江西禁言 |7楼2015-12-06 14:56
              回复


                IP属地:江西禁言 |8楼2015-12-06 14:56
                回复
                  2025-05-26 10:09:48
                  广告


                  IP属地:江西禁言 |9楼2015-12-06 14:56
                  回复


                    IP属地:江西禁言 |10楼2015-12-06 14:56
                    回复


                      IP属地:江西禁言 |11楼2015-12-06 14:56
                      回复


                        IP属地:江西禁言 |12楼2015-12-06 14:57
                        回复


                          IP属地:江西禁言 |13楼2015-12-06 14:57
                          回复


                            IP属地:江西禁言 |14楼2015-12-06 14:57
                            回复
                              2025-05-26 10:03:48
                              广告


                              IP属地:江西禁言 |15楼2015-12-06 14: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