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经文:“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
当时世在王佛倾听了法藏比丘的禀白,了知这个弟子德高慧明,志愿又如大海般深广,自然心生欢喜,当即为法藏比丘授记云:浩淼无边的大海,如果一个人用量米的容器去舀干海水,只要持之以恒,一世接一世,乃至经历多少劫数也锲而不舍,最终便能够舀干海水,达到大海的底部,获得海底的妙宝。经劫舀水表因地渐次地修行,时间久远积功累德。“得其妙宝”表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以此比喻,衍生修行成就净土的秘诀:当以至诚心,精进不懈怠,在修行菩萨净土道上,永不中止,便能圆满大愿,成就正果。
至心精进乃世间事业与出世间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观经》圆发三心首提即是至心,亦是此义。慧远大师在东林寺30年影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这是远公的至心;善导大师精修念佛,冬天跪着念佛直到大汗淋漓才罢休,这是善导大师的至心;印光大师一句佛号念了60年,信愿持名弥久弥坚,这是印祖的至心。如果修行道业,常常见异思迁,一曝十寒,这山望着那山高,便会一事无成。
《列子》中的“愚公移山”,吾人耳熟能详。当愚公发大愿,要子子孙孙像跑接力赛似的移掉门前大行、王屋二山时,可谓惊天动地了。操蛇之神惊恐地将此事禀告上帝,上帝便派了两个大力士神,将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在雍南,由此愚公家门前的大道就畅通了。这个寓言故事亦包含了表法的深义:愚公和他的子孙挖山运土,表前六识在行动,那个操蛇之神表第七识,他将信息传达给上帝。上帝表阿赖耶识的见分,透过第七识的转达,第八识深层的生命能量激活了。这个能量神妙莫测,由神识所现的两大力士便轻松地完成了世间人难以完成的事业。所谓自助者天助。
修行道业亦复如是。至心精进地行菩萨道,便能感应佛力的加持,所以“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透显出修因证果的秘诀。世自在王佛给法藏比丘授记后,又应他的请求,随其心量根机,广泛宣说他方世界诸佛刹土的种种情况。十方无量的刹土,在果报上有净土,有秽土——种种刹土的众生因地有善有恶。令法藏菩萨摒弃粗糙与劣恶,选择净妙与善美。十方无量刹土,种种美恶粗妙情形,佛应法藏比丘的心愿,悉皆显现在法藏比丘面前,让他亲眼目睹,这样的图像说法长达1000亿岁。可见,法藏比丘日后成为大愿之王,亦得首先归功于世自在王如来的循循善诱与强缘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