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家族大本营吧 关注:19贴子:322
  • 5回复贴,共1
一、华夏源头在济源
   
     华夏的文明源头有多种说法,中心地带在哪里?至今没有被公认,在史学界仍为一个谜团!华夏是存在的历史事实,但留下的古迹甚少,发现文物不多,历史传说有限,史料记载也不完善,所以出现对华夏源头的说法不一,不能形成定论。但近些年的研究已经显示华夏源头真谛,只要进一步研究成果,华夏源头就会大白天下。找到中华民族的根-华夏源头,等于解释中国文明史的由来,如果找到华夏文化的发祥地,就掀开了中国历史开端精彩的一幕……。
     1987年8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名君》一书中,开篇第一章《商汤》第二页第三段明确地写道:当时中国的中心地区,即今天的豫北晋南一带,是夏王朝直接控制的区域。这里依山傍水,形势险要,河洛之间地势平坦,物产丰饶。依据这些有利条件,夏人较早地完成了由部落向国家的转化过程,依靠武力控制着周围的被征服部落。这些部落向夏王朝称臣、纳贡。汤所在的部落也是如此。这段话有四个概念值得探讨, ①豫北晋南一带是夏王朝直接控制的区域,是现在的济源市、沁阳市和山西南部。②这里依山傍水,形势险要,依的是太行山,傍的是济水,(夏称沇水)而不是依的邙山傍的黄河!③“河洛之间地势平坦!”指济水流域的济、沁、温、孟地带。因温县的武德镇古代称“洛”,“河”指济水,并非指现在的伊水和洛阳!④依据这些有利的条件,夏人较早地完成了由部落转向国家的转化过程……。由此说明夏朝已是国家,脱离原始公社制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夏朝是形成中国最早的国家。中国、中华、中原、华夏的称谓都源自夏朝。
     华夏源头在济源及周边的晋南、沁阳等地,还在商灭夏征战中亦可佐证。《中国历代名君》第六页说:“在商人的强大攻势下,夏王朝在东方的屏障韦(今河南滑县东)、顾(今山东范县)、昆吾(今河南滑县东)都先后被征服了,夏王朝暴露在商部落及其联盟的面前......。”“灭夏的时机成熟了,商汤率领大军向夏王桀发起了总攻,两军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展开了决战。随后又挥师西上,进至夏王朝的腹心地区。”“挥师西上”是由平地向山区进发的描述,不正是往济源、晋南、沁阳的山区吗?如果是洛阳一带,那就叫南下了。商灭夏后,在济源、沁阳一带留下的汤帝庙最多(28处),说明商迁都有夏之墟。”
     华夏源头所指济源及周边地区,并非《中国历代名君》一家之言。范文澜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第一章103页说,夏少康子帝杼北渡黄河,都原(河南济源县)......由此说明现在济源市火车站一带就有夏代遗址和古原城。现在还有一道古城墙,是商周时留下的原城城墙遗址。东周时期留下的“伐原示信”故事,是以证明原城的存在。故事说,东周(都城洛邑)时周襄王不敌狄国,要求各诸侯国保护京城洛邑(今洛阳),晋文公首当其冲打败狄国。为奖励晋文公,周襄王把京畿的阳襄(今济源市轵城一带)和原城(今济源市西北)赐给他。晋文公进驻原城,遭到抵抗,晋文公采取不打而劝归顺的办法,信服了的原城居民归顺了晋文公。这说明晋文公尊重原城的居民是因为夏朝的后裔。
     揭开华夏源头的神秘面纱,让史学界为之震惊的是一位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做出了大发现,在新闻界一炮打响。1992年5月19日,新华社电稿给史学界播出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河南省济源市农民冯维盛20年来潜心研究夏都城获得突破性成果。冯维盛在长期艰辛的研究中,发现夏朝与夏前5个都城中,除阳门王都城在沁阳紫陵镇外,其余的禹都阳城,夏斟寻城、夏斟灌城,少康中兴城都在今济源市境内。同时,冯维盛还分别在济源和沁阳找到了夏代少康陵和东陵。在济源境内还发现了夏代的盘古、三皇、济渎等祭祀地。”
     冯维盛的研究发现济源市是夏朝的腹心地区。还发现济源市玉阳山地区的夏神庙姬沟村是夏朝开国君主黄帝的出生地,这里有真正的黄帝陵墓!所谓陕西的黄帝陵和新郑黄帝出生地,那都是尊崇黄帝的象征性和炎黄子孙的精神寄托。黄帝时期活动范围不可能那么大,主要活动区域在济水流域河南东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南部。冯维盛还发现夏朝的经历年代为千余年,而不是夏启后的四百多年。有十条据证,其中《史记》上有“夏多殷”的句证,殷朝历经五六百年。“夏”既然多“殷”,那就是千年以上。有人误认为“夏启”为夏的开端,正好把夏朝黄帝、唐、尧、虞、舜和禹的鼎盛时期丢弃了600多年。黄帝是夏朝的开国元首!启至桀是夏的没落时期。他还断言:大禹治水,既不是治黄河,也不是治济水,而是治克井镇原昌村(当时是夏第二都城)附近的季节河。当时既没黄河可治,济水(古沇水)流水平稳,因水涝多山洪瀑发,经常骚扰京都臣民生活不安。当时人类的生产力极低,不可能治理黄河。后人在黄河流域建禹王台、禹王庙,甚至起地名称谓,那只是模拟历史,尊崇禹王罢了。



1楼2007-03-23 09:20回复

    一位38岁的农民冯维盛,以探寻华夏文化源头为己任,用生命中最宝贵20年的青春年华,为考证华夏历史源头倾其家产投入3万多元钱,踏遍济源山山水水,走过数万里的征程,沐浴了风风雨雨。又苦读《今古尚书》、《说文解字》、《水经注》、《竹书纪年》、《史记》、《资治通鉴》、《经史辨体》等经典文献。对《商书》、《周书》、《秦书》文献的内涵,加上他本人的灵性和悟性,殚精竭虑写出引起史学界重大凡响的两篇论著:《中华发源地夏宗综述》和《夏都城五都八迁史考》。他曾带着论文和考察史料,赴郑州、武汉、北京等地,向中国一流的文化史专家李戏鱼、张岱年、任继愈等人虚心请教。专家们纷纷鼓励他说:“几千年来,夏朝历史的研究难点,在于找不到与夏朝历史人物、事件的山水环境,你的发现是条重要线索,值得在这方面下一番功夫。”1991年夏天,冯维盛在洛阳召开的国际夏商文化研讨会上散发了两篇论文。与会140名专家教授如读奇文,为之一振,称之为闻所未闻,大开眼界。又得知出自于一个青年农民之手,很想谋面冯维盛,访问于他,可会议登记簿不见其名。原来他囊中羞涩,交不起600元会费,把论文交给报到处,借故离开友谊宾馆,远住郊区简易旅社。8天会议他每天步行去会场,一日三餐在街上买个馒头充饥。研讨会代表给冯维盛的论文高度评价,一些专家称其论文是本次研讨会最大的突破,称他可能成为华夏源头文明研究第一人。”1991年11月24日,《中国青年报》首次介绍了冯维盛的“夏朝五次迁都学说”。
         1992年4月26日,省历史学会特地在济源举行历史文化研讨会,专题论证冯维盛的研讨成果。与会40多位专家听取冯维盛的考察报告,还偕同与会人员考察了盘古寺,禹都阳城(今克井镇原昌村)遗址,挖掘城墙查看墙体夯土,专家们颇为信服。4月30日,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唐嘉庆教授向新闻界发布新闻说:“冯维盛对夏都城严密的考证,为夏朝历史研究提供可靠的线索,夏朝史料涉及的山水、地形,以及太行山在济源都得到了印证。我们认为济源极可能是夏朝都城所在地。
         冯维盛的研究又经历十多年后,到2005年10月28日,许天在大河报上厚重河南版发表一篇文章, 在阐述1999年十大重点文物遗址——府城(雍州)的历史地位时说:“以沁河为界,河西是夏文化,河东是商文化。”这不正说明济源是夏文化的中心吗?
         冯维盛的华夏文化研究在新闻界炒得热火朝天时,1992年8月9日,焦作人民广播电台撰写专题《华夏探源人》,于10月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接着《中国日报》(英文版)转载。1992年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学会评《华夏探源人》为二等奖。1993年,时任中社科院之长李铁映视察焦作,听了有关冯维盛的汇报后说:“可破格录用他到有关部门专门研究,填补中国夏文化研究的空白。”当时焦作正办理他到焦作文化局工作。济源市抢先一步,录用他到济源市博物馆工作。
         夏朝都城在济源,那么济源市大可名扬世界,炎黄子弟前来济源拜祖就会络绎不绝!周边的省市县也悟到自己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更领会文化的历史地位、作用和价值。山西省委宣传部一位领导有所灵性预见说:“二十年历史看深圳,一百年历史看上海,五百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西安,五千年历史看山西!”这话说的很深刻,但山西只有晋南沾夏朝文化的边,其主要在济源、沁阳、温县、焦作和山东一带。一言以蔽之,就是济水才是母亲河,济水区域真正是中华民族发祥地。很多专家说:“五千年历史看中原,中原历史看济源和周边地区!”
         学说研究不能搞独家专利,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不能先入为主,人云而云,抱残守缺,不能讲门第、论身价、看地位。否则,堵塞言路,会窒息科学探讨。如温县有位农民天文学家职颖法提出过“日爆说,” 说太阳爆炸过十四次,形成14个行星,现在人们知道十三颗行星,在宇宙的有个方位还存在一颗行星。他的研究成果报到中科院后,个别权威说:“我们专门研究,就不知道有一颗行星,他一个农民就能知道啦,这不成了大笑话!”没过几个月,美国科学家发表一篇论文,定论职颖法说的正确。原因出自于宇宙飞船飞行到那个方位,由于行星的引力发生了倾斜。所以说,华夏文明源头的准确方位不是黄河中下游,而是济源才对,济水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2楼2007-03-23 09:2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59.173.238.*
      怎么可能?要知道平原以前是大水所覆盖
      华夏只能生活在山中
      所以泰山可能性最大
      河南是有文字以后的事情了


      5楼2007-06-14 19:07
      回复
        • 116.16.201.*
        黄帝应该出生在西部才对


        6楼2009-01-24 22:14
        回复
          • 120.86.165.*
          我为我是个中国人而骄傲!!!!华夏--伟大的自豪的民族!!!


          7楼2010-04-19 00:56
          回复


            8楼2011-04-15 18: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