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人长期都是把心当作思维的中枢、认知的器官,诸如心领神会、心想事成、心有灵犀、心照不宣等成千上万的词汇、概念和成语都与心紧密相关。只是由于近代科学的发展和传入,才逐渐把认知功能转向大脑,远离心肺。而西方人则至少是从古希腊的阿尔克莽开始就认识到:包括眼、鼻、耳、口、舌在内的“所有感觉器官都以某种方式和大脑联结”;“大脑就是感觉和理智活动的中心”。然而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把心当作思想的器官就是绝对的错误,西方人把脑当作思维的中枢就是绝对的正确?
答案不是如此简单。这里不仅存在中国人所谓的心从来都同时具有心灵和精神的含义,就是西方人,也从毕达哥拉斯开始就已经认识到:一切生命体作为一个整体都是血脉相通的。特别是柏拉图,早就从“理、情、意”三统一的高度,指出人生最宝贵、最伟大的三样事物就是“健康、美丽和智慧”。人若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会美丽和充满生命活力,因此也就没有人的一切。身体不仅是人求生存、谋幸福的资本,也是从事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实践活动的前提;尤其要想建成一个理想国家必须开始于人的健康身体。
遗憾的是,数千年来,人们还是普遍地忽视或蔑视身体;没有认识到身体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才是感觉、经验、认知、真理、美德和至善之源泉。身体不只是在思维和存在、心和身、脑和体的统一性上,较大脑和心具有优越的智慧性质,就是就其结构和功能的内在性上,也是人之特殊的身体结构决定了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智慧。也正是由于智慧所包含的人的思维和雄辩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明创造能力的培养,都与身体紧密相关,因此至少在柏拉图的教育理念中就已经主张,只有首先施以身体教育,才可能培养出有思维能力和社会行为能力的人,及至天才和伟人。特别是整个儿童时期的智力培养,都是通过游戏活动和某种实践形式得以实现的。智育的目的就是唤醒人的悟性,开启人的智慧,提高人的智商,扩大人的知识,铸造人的主体性和各方面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人的远见卓识。而欲达此目的,没有与身体相关的社会实践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比如如何才能使人变得智慧,除了要求受教育者思想活跃、思维清晰、头脑开放、认识深远、勇于开拓、敢于打破陈规旧套、开辟新领地之外,还要能够学会论证、推理、判断和反思。这些都是人的思维和心理活动的展示及生命力的消耗,从而直接显示人的才华与身体和精力的内在统一。
也正是基于上述思想,杜威才特别反对僵死知识的教育,主张教育要特别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并提出三种主要的教育形式:一是游戏运动,不仅有助于人的身体发育,培养人的敏捷的感觉,流利的思想,果敢决断的精神,生动活泼的禀性,也能够使一个被动的、静穆的、无生气的人一变而为活动的、有生气的、有用于社会的人。二是绘画、书法、音乐、雕塑、手工制作等动手活动,它不仅有利于人的肌肉锻炼和脑智锻炼,也有助于培养人的吃苦耐劳的品性、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劲的生存能力。三是对天然物象的观察和实验,它可以保护人之本能、培养和维持人类天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取心和创造精神。上述三种方法用于蓬蓬勃勃的开发和理智方面的训练,必定大有益处。
正是发现人类对身体的普遍蔑视,尼采才通过对古希腊哲学、艺术和全部人性的考察,精辟地揭示出现代文化的弊端,认为现代教育和科学活动侵蚀和毒害了人的生命,使活生生的肉体受到非人格化的劳动分工等伪经济学的损毁,使人类失去生存的目标,使文化沦为手段,科学也变得日益野蛮。理性的主体在“上百面镜子面前,虚假地映射着自己,使自我成为自己的刽子手”。为此,尼采呼吁:要唤起倍受欺压、凌辱从而麻木的身体逐渐觉醒;要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信仰身体、找回真人,这比信仰精神更具根本意义。身体才真正是每个人存在的标志。一切从身体出发,以身体为准绳,这是比信仰陈旧的灵魂更令人惊异的思想。回归身体,从身体角度重新审视一切历史、文化和传统,有着颠覆乾坤的价值。以往蔑视身体的人实质上是本末倒置地将心灵看作大理智,把身体看作无知。实际上,强调身体就是强调生命力和医治贫血的灵魂。对于真正的觉醒者来说,“我全是身体,其他什么也不是;灵魂不过是身体的附属物”。蔑视身体者只能加速自我毁灭。人生中,要时刻倾听健康身体的声音,那才是更诚实、更纯粹、更完美、更智慧而又更富有生命力的声音。一个人只有回归身体,打破灵魂的总体性,理性的齐一性,才能够真正拥有突出、鲜明的个性;才能真正让身体当家作主,而不做精神的奴隶;才能真正做到身体壮实,灵魂刚正,激情高昂,智慧超群,拥有创造性和自主性;才能够勇猛刚强,震慑一切,真正成为社会的立法者,实现本真的生命。他说,有史以来理性的最大错误就是扼杀了生命和本能。自命不凡的理性者感情贫乏,思想迟钝,缺乏激情,使传统文化充满虚构和谬误。只有重视身体,才能真正做到胸怀广阔,热爱生命,希求幸福,不随物迁,充分发挥个性,消灭虚假主体,过上真人生活。
答案不是如此简单。这里不仅存在中国人所谓的心从来都同时具有心灵和精神的含义,就是西方人,也从毕达哥拉斯开始就已经认识到:一切生命体作为一个整体都是血脉相通的。特别是柏拉图,早就从“理、情、意”三统一的高度,指出人生最宝贵、最伟大的三样事物就是“健康、美丽和智慧”。人若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会美丽和充满生命活力,因此也就没有人的一切。身体不仅是人求生存、谋幸福的资本,也是从事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实践活动的前提;尤其要想建成一个理想国家必须开始于人的健康身体。
遗憾的是,数千年来,人们还是普遍地忽视或蔑视身体;没有认识到身体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才是感觉、经验、认知、真理、美德和至善之源泉。身体不只是在思维和存在、心和身、脑和体的统一性上,较大脑和心具有优越的智慧性质,就是就其结构和功能的内在性上,也是人之特殊的身体结构决定了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智慧。也正是由于智慧所包含的人的思维和雄辩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明创造能力的培养,都与身体紧密相关,因此至少在柏拉图的教育理念中就已经主张,只有首先施以身体教育,才可能培养出有思维能力和社会行为能力的人,及至天才和伟人。特别是整个儿童时期的智力培养,都是通过游戏活动和某种实践形式得以实现的。智育的目的就是唤醒人的悟性,开启人的智慧,提高人的智商,扩大人的知识,铸造人的主体性和各方面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人的远见卓识。而欲达此目的,没有与身体相关的社会实践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比如如何才能使人变得智慧,除了要求受教育者思想活跃、思维清晰、头脑开放、认识深远、勇于开拓、敢于打破陈规旧套、开辟新领地之外,还要能够学会论证、推理、判断和反思。这些都是人的思维和心理活动的展示及生命力的消耗,从而直接显示人的才华与身体和精力的内在统一。
也正是基于上述思想,杜威才特别反对僵死知识的教育,主张教育要特别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并提出三种主要的教育形式:一是游戏运动,不仅有助于人的身体发育,培养人的敏捷的感觉,流利的思想,果敢决断的精神,生动活泼的禀性,也能够使一个被动的、静穆的、无生气的人一变而为活动的、有生气的、有用于社会的人。二是绘画、书法、音乐、雕塑、手工制作等动手活动,它不仅有利于人的肌肉锻炼和脑智锻炼,也有助于培养人的吃苦耐劳的品性、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劲的生存能力。三是对天然物象的观察和实验,它可以保护人之本能、培养和维持人类天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取心和创造精神。上述三种方法用于蓬蓬勃勃的开发和理智方面的训练,必定大有益处。
正是发现人类对身体的普遍蔑视,尼采才通过对古希腊哲学、艺术和全部人性的考察,精辟地揭示出现代文化的弊端,认为现代教育和科学活动侵蚀和毒害了人的生命,使活生生的肉体受到非人格化的劳动分工等伪经济学的损毁,使人类失去生存的目标,使文化沦为手段,科学也变得日益野蛮。理性的主体在“上百面镜子面前,虚假地映射着自己,使自我成为自己的刽子手”。为此,尼采呼吁:要唤起倍受欺压、凌辱从而麻木的身体逐渐觉醒;要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信仰身体、找回真人,这比信仰精神更具根本意义。身体才真正是每个人存在的标志。一切从身体出发,以身体为准绳,这是比信仰陈旧的灵魂更令人惊异的思想。回归身体,从身体角度重新审视一切历史、文化和传统,有着颠覆乾坤的价值。以往蔑视身体的人实质上是本末倒置地将心灵看作大理智,把身体看作无知。实际上,强调身体就是强调生命力和医治贫血的灵魂。对于真正的觉醒者来说,“我全是身体,其他什么也不是;灵魂不过是身体的附属物”。蔑视身体者只能加速自我毁灭。人生中,要时刻倾听健康身体的声音,那才是更诚实、更纯粹、更完美、更智慧而又更富有生命力的声音。一个人只有回归身体,打破灵魂的总体性,理性的齐一性,才能够真正拥有突出、鲜明的个性;才能真正让身体当家作主,而不做精神的奴隶;才能真正做到身体壮实,灵魂刚正,激情高昂,智慧超群,拥有创造性和自主性;才能够勇猛刚强,震慑一切,真正成为社会的立法者,实现本真的生命。他说,有史以来理性的最大错误就是扼杀了生命和本能。自命不凡的理性者感情贫乏,思想迟钝,缺乏激情,使传统文化充满虚构和谬误。只有重视身体,才能真正做到胸怀广阔,热爱生命,希求幸福,不随物迁,充分发挥个性,消灭虚假主体,过上真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