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是我一直以来最想去的地方之一。此后的五天里,我们随团行程近1500公里,最高海拔4345米,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个县走了7个,导游说,你们都成阿坝考察团了!这一路之上,感动,感触,感慨满心;喜悦,兴奋,快乐盈怀。
从成都出来,第一站经过的就是汶川。虽然灾难已过去4年,但伤痕依然处处可见。
车行在震后修建的213线上(老213国道在岷江南,新建213在岷江北),沿岷江一路前行。岷江水流湍急,似乎还在倾泻着心中的伤痛。这条全长90余公里的213国道都江堰至汶川县城段,是地处崇山峻岭间的汶川县城的生命保障线,也是通往成都、都江堰方向的唯一一条生命线。地震发生后,213全线山体滑坡,道路中断,通信阻隔,救援、补给全都上不去,整个汶川沦为盲区。
一路上最让人不忍目睹的,是隔窗不时闪现的老都汶公路的“遗骸”:路基或被埋于沙石中,或垮塌在岷江边;一片片断壁残垣默默地蹲守江边;一辆黑色小轿车面目全非地仍卧在泥石下;垮塌的大桥悲壮地折在江中,任江水冲刷……汶川人为了记住这场惨剧,每一处都立一个牌子,上写“5.12地震遗址”。紫底白字看得人心里沉甸甸地。
导游叫格桑梅朵,是个地道的藏家姑娘。一路上,她用亲身经历讲述了汶川的天翻地覆。讲到动情处,她和大家一样,泪流满面。路过她家时,她兴奋地指给我们看:那排楼就是我家的房子,有机会欢迎大家去她家作客。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汶川的房子上基本都插国旗,抬眼望去,红旗飘飘,煞是惹眼。问梅朵为什么。梅朵说,最初是只有党员插,后来全国各地都来援建,盖得房子比震前漂亮得多。后来老百姓都自觉插上了国旗,以念国恩党情民意。“虽然地震毁了我们的家,让我们失去了那么多的亲人,但活下来的人都是最幸运的。汶川比震前的发展要快二、三十年呢。”的确,新汶川县城非常漂亮,所有的建筑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韵味。一派生机繁荣的景象,让人高兴。
真诚地祝福汶川越来越好。
左图为1933年茂县7.5级地震后形成的叠溪堰塞湖;右图为08年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
汶川的山体十分脆弱,滑坡泥石流随处可见。
岷江南岸的地震遗址不时在车窗外闪现,触目惊心。
被地震撕成两断的草坡大桥。
汶川新城一角
汶川新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山坡上新建的羌寨雕楼。
地震后新建的民居。
大山里的希望小学
建在半山腰的古民居和开凿在峭壁上的茶马古道
从成都出来,第一站经过的就是汶川。虽然灾难已过去4年,但伤痕依然处处可见。
车行在震后修建的213线上(老213国道在岷江南,新建213在岷江北),沿岷江一路前行。岷江水流湍急,似乎还在倾泻着心中的伤痛。这条全长90余公里的213国道都江堰至汶川县城段,是地处崇山峻岭间的汶川县城的生命保障线,也是通往成都、都江堰方向的唯一一条生命线。地震发生后,213全线山体滑坡,道路中断,通信阻隔,救援、补给全都上不去,整个汶川沦为盲区。
一路上最让人不忍目睹的,是隔窗不时闪现的老都汶公路的“遗骸”:路基或被埋于沙石中,或垮塌在岷江边;一片片断壁残垣默默地蹲守江边;一辆黑色小轿车面目全非地仍卧在泥石下;垮塌的大桥悲壮地折在江中,任江水冲刷……汶川人为了记住这场惨剧,每一处都立一个牌子,上写“5.12地震遗址”。紫底白字看得人心里沉甸甸地。
导游叫格桑梅朵,是个地道的藏家姑娘。一路上,她用亲身经历讲述了汶川的天翻地覆。讲到动情处,她和大家一样,泪流满面。路过她家时,她兴奋地指给我们看:那排楼就是我家的房子,有机会欢迎大家去她家作客。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汶川的房子上基本都插国旗,抬眼望去,红旗飘飘,煞是惹眼。问梅朵为什么。梅朵说,最初是只有党员插,后来全国各地都来援建,盖得房子比震前漂亮得多。后来老百姓都自觉插上了国旗,以念国恩党情民意。“虽然地震毁了我们的家,让我们失去了那么多的亲人,但活下来的人都是最幸运的。汶川比震前的发展要快二、三十年呢。”的确,新汶川县城非常漂亮,所有的建筑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韵味。一派生机繁荣的景象,让人高兴。
真诚地祝福汶川越来越好。
左图为1933年茂县7.5级地震后形成的叠溪堰塞湖;右图为08年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
汶川的山体十分脆弱,滑坡泥石流随处可见。
岷江南岸的地震遗址不时在车窗外闪现,触目惊心。
被地震撕成两断的草坡大桥。
汶川新城一角
汶川新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山坡上新建的羌寨雕楼。
地震后新建的民居。
大山里的希望小学
建在半山腰的古民居和开凿在峭壁上的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