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吧 关注:19,382贴子:190,043

【图说中国古代建筑】☆桥梁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轩辕
缓慢更新,欢迎整理补充


1楼2012-09-06 00:21回复
    恩,不显示呢,什么毛病?


    5楼2012-09-06 00:27
    回复
      2025-05-12 20:14:00
      广告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桥梁占有重要的一页。中国古代木桥、石桥和铁索桥都长时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在桥梁发展史上曾占据重要地位,为世人所公认。例如,据文献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五十年(汉宣帝甘露四年)就建成了跨度达百米的铁索桥,而欧美直到十七世纪尚未出现铁索桥。


      6楼2012-09-06 00:28
      回复

        周秦时期,梁索浮三种桥型已经具备;两汉时期,以栈桥建设为主;隋唐时期,技术日益成熟,达到飞跃;两宋时期,全面开展,大规模进行;元明清时期,日趋鼎盛。


        10楼2012-09-06 00:30
        回复
          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华祖先伟大的艺术和智慧吧.....


          11楼2012-09-06 00:31
          回复

            历经风雨的赵州桥....阅尽沧桑,屹立不倒


            12楼2012-09-06 00:34
            回复

              始建于公元605-616年的赵州桥,横跨于赵县洨河之上,是一座大拱两端叠加分流用小拱的敞肩单孔弧形石桥,由28道石拱券纵向并列砌筑而成,其建筑结构之奇特,自古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的美称, 1991年,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它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巨大石拱桥,对世界后代的桥梁建筑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在欧洲,最早的敞肩拱桥为法国在亚哥河上修造的安顿尼铁路石拱桥和在卢森堡修造的大石桥,但它比中国的赵州桥已晚了近1100多年!


              13楼2012-09-06 00:35
              收起回复


                巍峨耸立的“卢沟桥”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


                14楼2012-09-06 00:39
                回复
                  2025-05-12 20:08:00
                  广告

                  卢沟桥:位于北京广安门西南,建于1189年,是一座联拱石桥,长约266米,每个柱子上都雕着大小各异,形态不同的狮子。因桥身跨越芦沟,人们都称它芦沟桥。早在战国时代,芦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明代自永乐十年(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共修桥6次。
                  卢沟桥石狮
                  民间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之谓,据卢沟桥文物部门数据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而最有特色的,则是桥墩的造法。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则在于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
                  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缭乱,最后只有作罢。
                  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个。
                  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定论。
                  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中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15楼2012-09-06 00:46
                  回复
                    路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2-09-06 00:47
                    收起回复



                      中国四大古桥《清明上河图》之“汴水虹桥”


                      17楼2012-09-06 01:43
                      回复





                        中国四大古桥之“广济桥”
                        


                        19楼2012-09-06 14:33
                        回复
                          广济桥:位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市,它是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座启闭式桥梁,这座桥俗称“湘子桥”最初名叫济川桥。雄跨韩江两岸,正对潮州东门楼,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0年)至于宝庆二年(1226年)完成。东西各九墩,前后费时五十六年。
                          三大特点:一、“十八梭船二十四洲”。桥由东、西两段的24座桥墩和中间的十八梭船连接而成,浮桥可开可合,结构奇特!同时,还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这在我国桥梁史上还是个孤例。二、“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即在桥墩上建筑起形式各异,用途各别的24座楼台亭阁。三、“一里长桥一里市”由于桥上店铺林立,热闹非凡,所以有“到了湘桥问湘桥” 的佳话。
                          “湘子桥”的传说:
                          这座充满神奇的大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00多年。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故潮州民间便流传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
                          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即今笔架山)游玩。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韩湘子造东面一段桥,请八仙来帮忙。韩湘子亲自去凤凰山取石,把石头都变成黑猪,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猪刚赶到凤南时,给一个孕妇识破,怪叫起来:石头怎会走路!一句话泄破了天机,石头再也赶不动了,因此韩湘子负责的那东面最后几墩没有修起来。广济和尚造西南一段桥,也请来十八罗汉帮忙。他亲自去桑浦山开取石头,把石头点化成群乌羊,一路赶来。但当最后一群鸟羊赶到半路时,碰到当地一个恶霸地主,存心想夺取这些羊,便说:“你这和尚哪来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便说:“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赶到你田里去吧!"地主把羊一齐赶到他自己的田里去,却变成一座座乌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压掉了。相传这就是浮洋乌洋山的由来。因此,最后一批黑猪,乌羊没有及时赶来,中间一段桥便没法修拢。怎么办?天又快亮了。八仙中何仙姑只好将手中的莲花瓣抛向江心 化成十八条梭船;广济和尚一见,立即抛下禅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只大船拴住,成为浮桥。这样,人们为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既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
                          


                          20楼2012-09-06 14:57
                          回复



                            中国四大古桥之“洛阳桥”
                            


                            21楼2012-09-06 15:23
                            回复
                              2025-05-12 20:02:00
                              广告

                              洛阳桥:坐落在福建泉州市区东北约10公里的洛阳江入海处,即古万安渡的地方,故又名万安桥。
                              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它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   该桥始建于北宋,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自北宋从皇佑五年(公允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明代诗人“凌登盛”留下诗句;洛阳之桥天下奇、飞虹千横江垂。
                              【名字来由】
                              洛阳桥应该在河南洛阳,此桥为何取名洛阳桥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现在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象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独特的建筑结构】
                              洛阳桥址位于福建省江海汇合处,江潮汹涌。千年前的桥梁建造者,首创了一种近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石块,形成一条石堤,在堤上建造船型桥墩。 用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
                              为了巩固桥基还首创了“种蛎固基法”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保护层。
                              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称赞说:“洛阳桥是福建桥梁的状元”。
                              历史传说
                              当地流传八仙下海,帮助百姓造桥的传说(又见八仙?看来八仙在古代民间份量很重,值得研究)在滨江的古坡上还留下“八仙通海的足踪”。传说当年在万安渡有石龟、石蛇兴妖作怪,经常闹事,最后被观音大士镇在这里。 虽是传说,足见建造洛阳桥的确困难重重。
                              当年主持修建洛阳桥者为泉州郡守(太守)蔡襄。相传蔡襄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聪明博学,十八岁高中状元,遂本朝为官,但他从小受其母教诲,为官后要为郡人修桥,为民解难。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请回本府为官,为泉郡守(知府)。他回到泉州后为洛阳江水深浪大,难造桥基而日夜发愁。一天他突然梦见观音大士指点他派人向海龙王求助。蔡襄一觉醒来十分惊奇,便给海神写一封求助公文,问手下衙吏:“谁人下得海。”一个衙吏随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来此人姓夏得海,误以为老爷叫他,随口应答。于是派他前往海神处投递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无回,便告别了妻子,买了一壶酒喝得大醉卧在海滩上,想让潮水卷走了事,哪知一觉醒来,黄色的公文袋变成了红色公文袋,于是连忙回来交给蔡襄,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个“醋”字。蔡襄冥思苦想,终于领悟了海龙王的启示,当月甘一日酉时动工,果然此时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涨潮,桥基终于顺利砌成。
                              但是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桥的高度不够,每逢洪水,桥面经常被淹没。所以后来又传说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为此桥出资增高三尺。李五为泉州大富商,由于他生活的奢侈和挥霍,被小人诬告,无故被抓往京城问罪。当他的囚车过洛阳桥时,水已淹没路面,他很艰难地过了桥,因此他对天发誓,要是他能平安无事回乡,一定出资将洛阳桥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后他顺利回家,因此就出资将桥增高了三尺。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洛阳桥已经是经过修葺的,最后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带领十九路军路过泉州时修建的。


                              22楼2012-09-06 15: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