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玉吧 关注:174,851贴子:456,636
  • 8回复贴,共1

黄龙玉六年涨万倍:"疯狂的石头"最终还只是一块石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2年08月29日14: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1楼2012-09-06 11:00回复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黄龙玉最近又热了起来。早在六年前,黄龙玉便开始身价陡增。当黄龙玉从普通的石头被国家颁发“玉石”证书之后,就被精明的各路投机商人看中,大肆炒作概念,创造了六年暴涨万倍的神话,整个黄龙玉行业弥漫着“一夜暴富”的热浪。到了六年后的今天,黄龙玉再度引发关注热潮,不过这次黄龙玉的“热”并非是热捧,而是被热踩。就在近日,低端黄龙玉的市场价格以30%的幅度下跌,其交易额也猛然下跌了40%,于是我们不禁要问:黄龙玉到底是怎么了?  六年暴涨万倍 黄龙玉上演造富“神话”   黄龙玉在作为玉石被开发之前,只是作为观赏石被收藏和买卖,价格非常便宜,几百元就可以买一车。直到2004年第一只用黄龙玉加工的手镯问世,其晶莹剔透、温润细腻、黄中飘红的品质吸引了大量业内人士的眼球,于是各地玉商开始大量收购黄龙玉原石,进而加工成品,其价格也开始大幅上涨,短短六年间价格竟暴涨了上万倍。一些财富故事不断地在坊间流传:“几年前,几百块钱就可以买一卡车的黄龙玉原石,而现在一块原石就能买若干辆小轿车。”许多人也因黄龙玉价格大涨实现了暴富的梦想。短短六年时间,一块块普通的黄蜡石,成功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造富神话,最终成为万人争宠的“黄龙玉”。  价格急剧暴跌 石头最终只是石头   黄蜡石,因石头表层内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近年来收藏界把接近玉石级的黄蜡石,改称为黄龙玉,价格也由此开始大涨,但对于不够玉石级别的石头,大家依旧称其为黄蜡石。其实,在黄龙玉被单独评定为新品种之前,收藏界统称它们为黄蜡石,在区分之后,玉石级别的黄蜡石因相对其他玉石品种价格较低,引发了一股抢购风潮。这股抢购风潮其实只是游资炒作出来的泡沫,当年这些游资大量屯货,制造无货、高价现象,市场上是“一群傻子在卖,一群傻子在买,还有一群傻子在等待。”,然而好景不长,正当大家到处寻找黄龙玉货源的时候,那些炒作买家,随后大量抛货,最终那些价格高昂的黄龙玉,成了随处可见的石头,泡沫破裂,价格暴跌,普通黄龙玉雕件、摆件价格下跌了30%以上,许多不知真相的收藏者家中的藏品砸在手里卖不出去,黄蜡石市场由此趋冷,炙手可热的“黄龙玉”也最终回归成一文不值的普通石头。


    2楼2012-09-06 11:01
    回复
      2025-05-29 10:06:14
      广告
      最终还只是一块石头??


      3楼2012-09-06 11:50
      回复
        从两年多前开始,市场上大批出现的都是新料,新料容易起绵,品质不行,但仍卖的很贵,现在全球经济一片惨淡的大环境下,中低的黄龙玉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也正常,毕竟新料的品质不行,买回去很容易起绵,一起绵之后样子变得看不得了,这样的差料子凭什么卖高价,凭什么不大跌?现如今连翡翠都下降的厉害有价无市的,黄龙玉哪能独善其身?媒体记者真正懂黄龙玉的还是少的,他们炒作也好贬低也罢,都是为了赚得读者的眼球,很多媒体反映的情况属实,但不一定就符合事实的真实情况。很多也只限于市场的表面征象而已。


        4楼2012-09-06 14:13
        回复
          话又说回来了,品质好的黄龙玉老料永远都是稀少的,永远都不会过时,也永远不会为市场所抛弃。唯有的只是价格呈波浪状浮动,你是选择是波峰还是波底而已。任何一个玉种,最先发现的裸露在地表的,都是品质最好的,和田玉如此、翡翠、岫玉也是如此。黄龙玉由于产区相比翡翠小很多,从裸露在地表所采的品质好的老料实在是少,现在想找块老草皮料实在是不容易,想找块好点的水流水也比较难,物以稀为贵,所以说黄龙玉市场整体下跌是正常的,也不奇怪(更多的是前几年炒的过热的苦果),包括老料都会下降,但说会死尤其是老料会死,这我可不相信。


          5楼2012-09-06 14:23
          回复
            这篇文章本身就是炒作。
            我一直在期待暴跌,可以多拿一些品质高的云南黄龙玉。有吗?暴跌价的好料子有吗?可以联系我。如果楼主有,那就让我来承受黄龙玉(云南)变石头的风险吧,拜托了。


            6楼2012-09-06 14:39
            收起回复
              资本炒作目的是挣差价,任何物不可能只升不降,整个社会的财富是固定的,资本要挣钱最快最容易的就是低入高出,这就决定了任何有高利润的行业都会或多或少的被人操纵垄断,若换作你,你会在大挣一笔后怎么做?撤资,唱衰它,价爆跌,谷底炒底,再唱好唱高它,然后再出手,如此循环往复。股市上这个规律最明显。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9-06 18:30
              回复
                所以呐,好多像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到头来才发现,辛苦劳作,最后都为那些巨头资本打工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09-06 18: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