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子微道吧 关注:358贴子:8,131
  • 4回复贴,共1

人人都做梦:但做得都不一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那些夜裡在头脑尘封的深处做梦的人,白天醒來发现梦是一场虚空。而白天做梦的人却是危险
的人,因为他们可能会睁大眼睛而行动,去实现那个梦。
T.E. 勞倫斯 (T.E. Lawrence):《智慧的七大支柱》
献给那些白天作梦战胜暴政的人们。


1楼2012-09-07 08:40回复
    引言
    二十世纪是有史以來最暴力的世纪。兩次世界大战造成二亿多军人和平民的死亡。此外,还发生许多有限的,但同样恐怖的解放战争、征服战争以及由於人们政治和宗教信仰而发生的国内战争。在二十世纪,恐怕没有一天没有重大的武装冲突在进行。
    随著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在武装冲突中对军事目标施加更加摧毁性打击的手段,同时也存在著造成更大间接损害即意外地摧毁平民生命财产的可能性。这种间接损害的发生,不仅是由於特定武器的致命性,还由於所使用的武器數量之大。比较便宜的大规模殺伤性化学和生物武器,以及它们的易于运输和发射,会对平民造成可怖的间接损害。在1990 年代初期的“沙漠风暴”裡使用的“机靈炸弹”的有关报导,误导美国公众以为战争打击可以是迅速、乾净和有把握的。然而,2003 年初以美国为首的聯军在对伊拉克战争中广泛使用精准制导武器,不应当被视为今后新的轰炸准则,因为很少有国家能负担得起广泛使用这類昂贵的武器及其有关技术。因此,即使在有限战争,包括内战裡,平民百姓将继续在现代化战争中首当其冲。
    随著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苏聯和西方之间的冷战开始解冻,剩余的小型武器、大炮、飞机、军用車辆和各种军需品出现在国际军火市场。新型武器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即生产的件數越多,每件的成本越低),也使得买家更加买得起武器。一些国家和公司派出军火推销员去推销它们的商品。武器买得起和买得到,最终促进了暴力冲突的升级。
    军事技术的这些发展,以及摧毁性日益增加的武器的扩散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冲突的结果可能是兩败俱伤,那麼是否还值得为原则而战斗。在一场可能将一国的人力和经济资源破坏到这样程度的战争中,即使得胜的一方也无法达到斗争目标,那麼谁还能真正自称胜利?面对如此的破坏,敌对双方日益试图通过威慑和谈判的政策來避免战争。威慑政策是有效的,特别是在防止核战争方面。但在进行战争的能力对等性没有清楚确立的场合,继续有武装冲突发生。此外,在民族或宗教因素占主要地位的场合,人们在计算发动冲突的利弊时可能会丧失客观性。
    永远会有值得为之奋斗的理想以及需要战胜的压迫。有些问题仅仅通过谈判可能无法解决,而对於一个受压迫的社会來說,武装斗争又不是一个可行的选项,因为国家机器往往壟断著军事和其他政治胁迫手段。这不是說被压迫人民就必须在屈服和进行几乎肯定失败的武装斗争二者之间择一。为了追求政治变革,除了武装冲突以外,还有第三个选择——战略性非暴力斗争。在本书中,战略性非暴力斗争是指:按照一个战略规划实施的非暴力斗争。这个规划是根据对冲突的形势,对立各方的力量和弱点,非暴力行动技术的性质、能力和要求,特别是这种斗争的战略原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


    3楼2012-09-07 08:48
    回复
      好书


      5楼2012-09-08 03: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