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等于失去朋友
日期:2010-02-02 作者:诸雄潮 来源:新民晚报
曾经见到这么一个故事,有人向钱钟书借3000元钱,钱钟书折一半,送给了借钱人1500元。有人笑钱钟书迂,我并不同意这种观点。钱钟书说过,他姓了一辈子的钱,钱不钱的他并不在乎。也许钱钟书在这方面真有他的独到之处:他认为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他不想把借钱的事记在心上;他不想因此事产生其他相关的事情;或许,他不想把这件事当作一件事来对待。
我看到这个故事晚了一点,没有能很好地实践并体会一下其中的味道。早在1993年,有朋友向我借了两三万元钱做生意。现在这点钱在一线城市只能买半平方米房子,但在当时,这是我五年多工资的总和。朋友生意不成功,钱打了水漂。要钱,没有;有命,我不要。我当然是有教训的,对人对自己都有。朋友不还钱,是他的人品有问题。我自己不能察人,是我对人的判断力有问题。那个朋友住在我二舅儿子的隔壁,现在偶然还会相见。我知道他穷,难以还债。所以我也不提及此事,但也没有放弃权利。我心里明白,朋友是难做了,见面也会说几句话,但基本没有什么往来了。
几年前,一个很早就认识的朋友向我借钱。这个时候我已经看到钱钟书的故事了,并有了上回的教训。说心里话,我当时很想学钱钟书,折半送他。钱钟书是我高山仰止的大前辈,我不敢随便模仿,我还是把钱借给了朋友,因为我不负人。朋友 说是借一年,结果六年未还。那笔钱数目不大,我并不在意。只是现在回上海,有点不好意思打电话给他了,怕他以为我向他要钱。这么多年来,竟不得聚会一次。本来,休假回上海,和老朋友在一起吃吃饭是很正常的,其实那笔钱现在两三顿饭也就吃掉了,可竟因此不好相见了。与我而言,借钱给了人,就不好意思与人相见了。
我现在知道钱钟书的睿智与可爱了。也许,他早就知道,借钱会出现许多不必要出现的事情。一件事情当场了结,是最好的方法。有此体会,我现在一般不借钱给别人,也不向别人借钱,因为别人或许也有与我相同的经历和感受。但朋友有难,不伸手支援一把也不符合我做人的准则。所以,钱钟书折半送钱倒是可以学习的。折不了半,折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也可以,前提是送的这个数目自己承受得起。
借钱,本来会使借与被借的两个人的关系多了某种牵连,这种牵连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奇怪的是,世上因这种牵连而失掉友情的反而不是少数。看来借钱这件事,不管是借钱给人还是向人借钱,都可能意味着失去朋友。
http://www.news365.com.cn/wxpd/bhygb/ygb/201002/t20100203_2611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