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发疾病与合并症 变应性鼻炎伴发疾病可分为相同的致病途径(如变态反应)或合并其它疾病(黏膜肿胀,粘液潴留引起的合并感染)。包括哮喘、结膜炎、慢性鼻-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等。鼻和气管黏膜具有相似性,其中关于鼻肺相互作用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功能互补。变应性鼻炎的存在加重哮喘,大多数哮喘患者患有变应性鼻炎。室外变应原较室内变应原更易引起变应性结膜炎。[1] 治疗 避免接触变应原 ①室内的尘螨数量最好<20/m2只 ;维持居住空间相对湿度至60%以下,但过低(如低于30%~40%)会造成不适;清扫地毯 ;清洗床上用品、窗帘,螨变应原溶于水,水洗纺织品可清除其中的大部分变应原;使用有滤网的空气净化机、吸尘器等。 ②相应花粉致敏季节,规避致敏原。③对动物皮毛过敏的患者回避过敏原。 药物治疗 应考虑以下因素:疗效、安全性、费用/效果比等。常用鼻内和口服给药,疗效在不同患者之间可能有差异。停药后无长期持续疗效,因此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需维持治疗。延长治疗时间并不发生快速耐药性。鼻内给药具有许多优点,高浓度药物可直接作用于鼻部,避免或减少了全身副作用。但对于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患者,药物需要作用不同靶器官,鼻内给药不是最佳选择,推荐全身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 口服或鼻用第2代或新型 H1抗组胺药, 可有效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适用于轻度间歇性和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 与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中 - 重度变应性鼻炎。 2.糖皮质激素:鼻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鼻塞、流涕和喷嚏等症状。对其他药物治疗无反应或不能耐受鼻用药物的重症患者,可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短期治疗。 3.抗白三烯药:对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有效。 4.色酮类药: 对缓解鼻部症状有一定效果, 滴眼液对缓解眼部症状有效。 5.鼻内减充血剂: 对鼻充血引起的鼻塞症状有缓解作用, 疗程应控制在 7天以内。 6.鼻内抗胆碱能药物: 可有效抑制流涕。 7.中药: 部分中药对缓解症状有效。儿童和老年人的治疗原则与成人相同, 但应特别注意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8.妊娠期患者应慎用各种药物。 免疫治疗 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可能改变疾病进程的疗法。免疫治疗诱导了临床和免疫耐受,具有长期效果,可预防变应性疾病的发展。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常用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疗程分为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总疗程不少于 2年。应采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适应证主要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禁忌证①哮喘发作期; ②患者正使用β受体阻断剂; ③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 ④妊娠期妇女; ⑤患者无法理解治疗的风险性和局限性。免疫治疗可能出现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外科治疗 适应证: ①经药物或免疫治疗鼻塞症状无改善,有明显体征, 影响生活质量;②鼻腔有明显的解剖学变异,伴有功能障碍; ③合并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 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治疗不作为常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 专家提示 ARIA 2010版提出预防及治疗建议。现总结如下:对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进行多方面的干预,以减少他们生命早期的屋尘螨暴露;无论婴儿有无特应性疾病家族史,建议所有婴儿至少在前3个月应完全使用母乳喂养;儿童和妊娠妇女应完全避免环境烟草烟雾;不建议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避免接触家里的某些宠物,如:猫、狗。由于安全性不佳;肌肉注射糖皮质激素仅在特殊情况下采用。[2]